买活(1140)
“一壶凉茶,两个杯子,晚橙来两个,瓜子一碟!”
餐点的价格是写在水牌上的,悬挂在骑楼下方的屋檐内侧,风一吹来,这些竹牌便叮叮咚咚地互相敲击,发出悦耳的声音。一壶凉茶十文钱,晚橙比金娥想得贵,要30文一个,瓜子一碟倒是很便宜,不过是一文钱,但数量不太多。谢金娥对黄景秀介绍,“在这里租书,是要付押金的,还要登记姓名、住址,因为有时候押金是不能完全扣抵书的损失的,要是成套的书被你弄得缺损了一本,那岂不是麻烦吗?”
故事本身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但即便如此,她对这话本的喜爱,还是超过了其余所有,黄景秀曾经很真诚地认为,买地现在所有话本、剧谱,都无法和《蜀山剑侠传》比较,唯一让人遗憾的一点,就是这是一本仙书,其作者并不在此世之中——黄景秀希望,也认为他是升仙去了。能写出这样仙气故事的,必定也是逍遥度日,悠闲一生,仙风道骨的神仙中人罢!
就算是‘君子不语鬼神’的父亲,也是何等的喜爱这本小说。黄举人一向是反对儿女们偷看闲书的,有些买地的书籍,譬如《斗破乾坤》,在他看来,便是对学问丝毫无益,大哥偷看被抓住时,被毫不留情地鞭挞了十下。但这话本不但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书架,而且即便父亲发现了自己正在偷看,也没有声张,而是一副若无其事、佯装不知的样子……
对黄景秀来说,《蜀山剑侠传》,像是过往那段虽然限制重重,却也不乏本真之乐,在艰苦的生活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彼此扶持的生活中,所有温馨一刻的缩影,乍然在千里之外,诞生这话本的故乡,听到了这书的名字,仿佛是故友重逢,惊喜过后,又有些说不出的苦涩,所谓‘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她从前很少能够读词,便是偶然读过这样的词句,也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的感受,直到如今,在热浪中所感受到的沉重,那无可奈何追不回的憾恨猛然涌上心头,方才让她忽然间明了,什么叫做载不动,许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买地的日子,当然是极好的,她也能想象到自己之后的生活,怎么想都要比从前更自由也更快活,但是,如果能让黄景秀选择的话,或许她还更情愿选择在那山城小院中,清苦而单调地,与父兄一起再生活短暂的几年。即便,即便那也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她总是要嫁人的,但是,至少她的父亲和兄长还能好好地活在世上……
“或许是《蜀山剑侠传》,也或许是别的话本,现在我们买地这里的话本,已有许多了,也不都是天书走红,有很多我们活死人自己写的话本,也一样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土仙画上,《我在南洋当驸马》,这些南洋派的小说要走红得多了!你可看过这些小说没有?”
什么书这么特别呀?黄景秀也好奇起来,有些怯生生地走到书架前,往柜台处相了一眼——柜台后的伙计,大概也听到了她和谢金娥的对话,便对她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地道,“把桌上的手牌拿来,取了到这里来登记一下。”
这还是黄景秀第一次独立和外男打交道,好在买地的男子,目光清正并不让人反感,但她仍有些紧张,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忙忙地出门去骑楼下取了一个小竹牌——这是和杯子一起送来的,几个杯子便是几张竹牌,如此可以防止一人借多本,倒是简便有效。
取来手牌之后,大概是看出了她的不自在,这么短短一段时间,柜台后已换了一个少女坐着,原本的伙计则离开去做事了,黄景秀心下一暖,暗道:“买地做事,倒是颇有让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既然是和女伙计打交道,她便自如多了,取了书籍,和手牌一起送去登记,还和女伙计谈笑了几句,得知那晚橙其实书店也没有,那男伙计是去茶馆取货了,这才拿着书册回到座位,笑道,“买地的书,很少有硬装的,这本的装帧倒是很结实——”
说着,便揭开了硬皮封面,只是一眼,黄景秀的眼睛便一下瞪大了,几乎是不可思议地看着扉页的版画,她揉了揉眼睛,连刚被送来的两个橙子都顾不得留意了,只是反复地细看着这版画那栩栩如生辉煌华彩的细节,又虔诚而小心地,用手指搓磨着光滑的书页。
当然,在租书铺附近的茶馆看书的话,也可以免了押金,但那要多给茶馆伙计赏钱,因为他们要来向租书铺分说,而且要承担监督书本去向的责任。所以总下来的话,开销是差不多的,只是在茶馆看书,能吃的茶点更多而已——在租书铺看书入了迷,也可以请租书谱的伙计去茶馆跑腿买茶点来,如此自己就不必挪动了,餐具也由伙计代还。
可见,这租书店和茶馆,实在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久而久之,在租书铺子边上,有一间或者两间茶馆,或者茶馆自己兼开报刊铺带几本小说,也就成为默认的规矩了:茶馆每周都要买大量的报纸,过期之后如何处置本是难题,现在倒好,一个报刊铺,全解决了,还能多带客,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有些书蠹,平日里在学校里也是读书,休息日还要来租书店,一坐就是一天!”谢金娥笑着说,“把店里的书全看遍了,就自己写。有不少走红的话本,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就像那个《逍遥游》,引领了一个派系,我们都叫它支招派,很爱看呢!”
原来,《蜀山》、《乾坤》各领风骚的局面,在买地早已是过去式了,现在买地的剧本且先不论,光说话本,就有几大流派:第一,敏朝本有的世情小说,如《拍案惊奇》、《情史》,这类小说,讲的都是市井中的奇情故事,文笔是很——很旧式的,这么说或许不恰当,但只要读过买地的小说和敏朝的小说,便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区别。如果说在从前,这些小说已经可以算得上是白话,那买地的小说出来之后,它们也显得古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