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活(1161)

作者:御井烹香 阅读记录

“这盆好了!”

分解车间就在下一个房间,屠宰厂是一个长套院,每个厂房都建筑得特别高大,开很大的窗户,否则味道是真的散不去,分解车间里就是木案板了,随处可见大盆,屠宰工面前的长案板上剁着大小不一的刀具,既然是鸡,那这把刀不用很大,用来剁猪骨头的厚背斩骨刀还剁在那里,一把轻轻的小刀就可以了。屠宰工先开膛,把膛里的一切全都划拉到盆子里,一股新鲜的血腥气和排泄物的味道顿时传了过来,灼热的天气里很熏人,大家都用嘴呼吸。

“满了,清洗工送去吧!”

屠宰工还是以男人居多,清洗的小工就有女工了,在这么热气蒸腾的车间里,屠夫很多都是光着身子,女人们也只穿着背心,有些穿得多的,是最近聘来的临时工,多是刚到云县落脚,才考过扫盲班的外地流民女人,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天气如此,工作环境如此,穿得少是必然的选择,脱毛车间是最热的,冬天穿短袖的都有,夏天恨不得把皮都扒了。分解车间这里,不论穿着,大家都热得浑身通红,汗如雨下。

清洗工们会稍微好一些,因为能接触冷水,她们用的水冬天会兑一点热水,如此不冰手,夏天就完全用冷水了,她们端着一盆盆的鸡杂,进行粗略的清洗——去掉排泄物,把内脏分类。粗盐一包包地堆在墙角,随时有人舀一大勺来,加在盆子里,随后和搓衣服一样搓着满盆的肠子。

也只有买地会这样奢侈地使用粗盐,这些粗盐是海边第一道刚晒的,还有很多杂质,尝起来很苦,屠宰厂根本没人偷它们,因为在本地完全卖不上价,买地的百姓不吃粗盐也不用这种苦盐腌菜,而他们还没有接受用粗盐来做清洁剂,所以,只有买地的市场会大量地卖鸡杂——一般人家很多时候杀鸡都不吃鸡杂,主要是没钱洗内脏,盐也好,面粉也好,都比鸡杂贵重得多。

又一个浅盆被端来了,这盆鸡血拿到一边去,挑走了里头偶见的鸡毛。杂工们端着盆子走向车间一角,那里有很多木架,罩着纱笼,迭放着浅盆:鸡血是专门在这里放置的,等到完全凝固之后,会立刻送到市场上去,成为百姓餐桌的一部分。

屠宰厂一般都是半夜开工,赶早市供货,但是,因为最近要开运动大会的关系,现在虽然已经近午了,屠宰工还在忙着宰杀——现在的云县,有多少鸡就能卖多少,压根没有过不了夜的迟疑,今天的鸡,绝对在当日就会落入食客的肚子里,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送去开水房!”

长棍又被挑起来了,屠宰工用胳膊擦着淌下的汗水,又走向下一根长棍,“盆来接血——他【哔】的,老子手都杀到脱力了!”

“忍着点吧,这个月发双薪呢!”

“两个多时辰!天早就来了,还是这会儿才买到,再晚要挨东家骂了。”

“能买到不错了,要不是云县屠宰厂建得大,这会儿还能买到肉?百姓们都怨声载道呢——两周没肉买了,屠夫全被调回屠宰厂帮忙……他们到屠宰厂这里来排队又不合算。”当然,也不会到饭店里买生肉吃。

“没得办法,要供得上啊,不然外来的客人没饭吃,要闹事的。这一阵子多吃鱼吧。”

“鱼也难买,多是吃点鱼干当荤了,鸡蛋都要买空了。”

这个采买摇头啧啧地叹息着,“还好现在不许人再进来了,不然真的要出事情的……吃不上饭,没有地方住,这怎么搞?就是掌柜都支应不了这么多生意,我们东家,累得双眼发直了,和我说这钱真是赚不完了,他倒是想再做,再做就要把命都搭上了!”

买地这里盐便宜了之后,人们对内脏的食用热情因此大增,鸡杂鸡血粉丝汤是新发展出来的知名小吃,售价低廉又带荤,很受到百姓们的欢迎。这也是辣味小吃在福建道最流行的一种做法,因为辣味可以有效地掩盖鸡内脏的腥臊气。

一盆盆的内脏粗洗完了,粘液大致洗掉,就算是完事儿,更细致的清洗就交给买家,这时候光鸡也斩好了,有分门别类,按鸡架、鸡胸、鸡腿、鸡爪、鸡翅出售的,也有一只只的光鸡堆在一起的,这时候板车就派上用场了,杂工又出现了,他们吃力地端着一盆盆的肉,搬上板车,推到门市部——门市部外头早排起长龙了。售货员声嘶力竭地喊着,“都带好凭证,排好队一个个来!你是哪家的伙计!”

“‘财源广’家的——我家肉饼蒸蛋、鸡汤炖盅都有名!”

两个伙计顾盼自豪,其中一人抱着账册来了,给售货员看了一眼——账册后头还有税务所的盖章,“上个月我们买了六百只鸡、三百斤排骨,梅肉六百斤!”

这生意是做得好,收货员算得也快,“一天二十只鸡、十斤排骨、杂肉二十斤,这个月有大会配额翻倍,要买多少?顶格买?”

“您东家是——”

“开蒸点铺的!我们把灶都挪到屋外了,蒸笼架得比房顶高!”

“噢噢!是杜家包子铺吧!那你辛苦啊,这阵子米面用得也多,买了肉还要排队去买面粉!”

“可不是?”采买便立刻也诉苦了起来,“先就和他说,东家,要开运动大会了,一定许多人来看,肉放不住,这米面是好放的,不妨先买一些……他说这是未必的事,没有听我的,怎么样?现在肉有份额不说,米面价格涨了一成!东家心痛得捶胸口!”

“当然顶格!”就算自家用不了也可以倒卖给别家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