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1432)
第三,博物类,这类仙画,仅次于美景类仙画,拥趸一样众多,和美景类仙画时而互相结合,主要描述的是在自然之中,各类珍禽异兽的生活,拍摄得活灵活现,似乎就在眼前,也有一些珍奇植物的表现,徐侠客也是极为喜爱,不过,这类仙画和美景类仙画一样,播放的多是域外的事情,华夏境内的内容并不多见,不知道六姐是不是存在什么忌讳,还是为了培养华夏百姓‘走出去’的心理定势。
——即便猜测到了她的用意,但众人也是欣然入彀,大多数美景博物类的爱好者,如今的念想都是想去异域游历一番,甚至很多人已经视异域为必得之地,这其中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很多人的第一次仙画就看的是这里的景象,第一次认识到的野生动物,就是黄金地的金猫,他们怎么能不把那个地方视为自己世界的一部分,从而外延到自己的国家,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呢?
第四类,便是百姓们最为喜爱,而画痴们反应较平淡的歌舞类了,虽说这样的仙画之中,神通幻境威力尽显,美景纷呈,仙人风姿楚楚,令人目眩神迷,但说到底,莺歌燕舞那也只是较低级的声色耳目之乐而已,很多画痴认为,那是在生活中没有其余的乐子了,才能沉迷其中,但凡是有些新鲜的刺激,也不可能老看歌舞,因此对于歌舞,他们几乎并不收集谈论。
第五类,则是反响不一的纪实类——纪实类,纪的是当代的实,这个分类是新诞生的,历史很短,不过是两三年而已,主要内容就是前两年云县运动大会,画痴们也有爱看的,也有反应平平的,因其刚刚成形,内容单薄,也没什么讨论的必要,因此不算是什么热门的议题。
别说是川蜀本地的乡巴佬们了,便是最见过世面的徐侠客,哪怕他也算是游历了南北风光,更是屡次在云县、鸡笼岛蹭到了衙门放映仙画的机会,对于仙画这东西早已经是十分熟悉,但此刻见到画面上的盛景,也不由得是赞叹而迷醉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实景拍摄,展现的绝对是天界百姓日常生活的景象!也是所有仙画中,最为罕见的一种,‘天界奇景’!
不错,任何时候,人和人都是有区别的,哪怕就连观看仙画,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仙画这东西,对一般百姓来说,一年能看个一次两次的,已经是运气极佳了,只有老资历的活死人,才能吹嘘着从前地盘小的时候,每年除夕阅兵、联欢会,看天界歌舞的经历。
现在,买地的领土已经扩大到了两省,那么毫无疑问,逢年过节期间也不可能是县县都放仙画,如今的仙画是采取巡回放映的制度,还是以县城为最小的单位,一支放映队在一省周游,一年能轮一次就非常不错了,还有些时候,若是六姐过来视察,也会顺手放一些仙画给百姓们观看,那就是额外的盛事了。
这是买地内的活死人,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待遇,一年一两次,看过了这次,上次的也早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根本谈不上给仙画的内容分类。但买地自然也有一帮人是可以三不五时地看到仙画的,这其中尤其是以上各种学习班的学员为多——学习班经常会动用放映机,用仙画来教导大家学习天书,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和学习难点,更是如此,很多时候,专门学校的老师也是通过看仙画来自学天书,再去教导他们的学生。
既然如此,大家观看仙画的机会,不也就因此变多了吗?甚至在一些专门学校,他们常年使用放映机,已经完全不以为意了,有些教职工,不但会操作放仙画不说,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修复简单的机器故障呢!
至于第六类,出现的次数就相当少了,但却非常的热门,也是画痴最热衷讨论、评点、回忆、敷衍展开的一种题材,那就是仙界杂剧——六姐放映这种杂剧的机会是相当少的,很多时候还没头没尾,但每一次放映都有人记下故事梗概,并且给它起一个自己的名字进行总结。
什么《激光剑传》、《新四游记之星游记》、《上古之我在恐龙世界的日子》等等,哪怕只放映过一次,都会留下若干文字记载,这些杂剧到底是真是假,是天界的现实再现,还是天界的幻想,又或者在天界,幻想和现实可以自由转换?这都是令人兴味盎然的议题,甚至还有天界的官话是什么,天界的人种是否和现世完全一致等等,也都引起热议。
譬如很多人认为,在天界,华夏也是以汉人为主,外藩终究是不成气候,或者和汉人分而治之,因为杂剧中,要么一出是完全以洋番为主,要么一出就是完全以汉人为主,没有一出杂剧,表现的是汉洋交融的景象,可见汉洋本就该泾渭分明。
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杂剧可能只是演出历史的某一个阶段,为了还原历史,所以在人员选择上才做了区分,譬如说西游记的杂剧,这也是播放过一出的,戏子全是汉人,这也很好理解——便是有土蕃,选来演唐僧、沙和尚,不也觉得奇怪吗?土蕃自有土蕃的故事,真正讲述那个时代的什么《激光剑传》,戏子不就是汉洋杂处,什么人都有吗?
这么一来,对于专门学校的教职工、时常有机会来上培训班的能吏,包括放映队的内部成员等等一批人来说,仙画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中颇有一些人,以‘仙画专家’自命,甚至还为仙画分门别类,写下了不少总结笔记,私下刊发出来,四处流传,引来更多的外地笔友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