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活(1470)

作者:御井烹香 阅读记录

“希望这一次,老汗是大好了……要是能骑马亮个相,那儿郎们的心思一下就能定下来。”

城里城外,牛录们和自己的亲眷好友凑在一起,嚼着发甜的酸菜心——土话叫做布缩结,在物资匮乏的冬日,也算是不错的零嘴了,这几年,建州的日子不如以往好过,勒特条也不是轻易能吃上得了,得等到出兵时攒着做口粮,闲聊时嘴发闲,能有‘布缩结’吃,那就相当不错啦。“盛京和别处可不一样,不是那么好打下来的,现在道路泥泞,炮也不好运,只要老汗能露面,将士们勇敢起来,一定能打个大胜仗!”

“可不咋地,只要买活军的兵不来裹乱,敏军还真不怎么够看,没了大炮逞威风,泥地里披着甲走不动道,儿郎们一箭就是一个!这是被买活军帮得心也大了,真拿自己当dag了!”

“没路走了,亲人兄弟们就该各分东西,灵活的鸟儿活得更久……”

正当底下的小牛录们,还在憧憬着大汗借助天命,重返青春,打下一场震惊辽东的大胜仗,保住盛京这样的好地方给建州女金休养生息时,在漏雨的皇宫后殿之中,已经梳洗过了,打扮一新的大汗童奴儿,却是端坐在炕上,半闭着眼,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决心,“像熊一样勇猛,虎一样狡诈,才是建州的好汉子,什么时候就该办什么样的事,汉人的好日子要来了,他们容不得我们建州兄弟的劲全往一处使,五大臣兄弟们,听我的话,这是实话,谁也不能反驳——该分家了。”

为了保暖的考虑,皇宫的屋舍也并不怎么太高敞,尤其是后殿,更是只比普通平房高大些,这么多成年汉子涌入,哪怕窗户都大开了,房间里仍然显得拥挤闷热,一股子说不出的臭味,不过,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味道都习以为常了,眼下,没人能顾得上这些,所有人都是面色凝重——不少人毛刺刺的脑门儿上已经冒起了汗珠,刚进门不久的三贝勒更是一脸的不服,他叫道,“尊敬的达钦大汗阿玛!”

dag——这是勇敢的意思,如果是音译的话,也可以叫达钦,这也是建州人喜欢夸奖他人,以及用来自我标榜的称呼,如果一个贝勒的封号里有‘达钦’这个字眼的话,便说明他是十分受宠而且有威望的,虽然还没到把这个词儿定为国号的地步,但这并不影响兵丁们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对勇士的尊敬。

“买活军的兵,看着挺威风,是有能耐的,敏军……哼,没有铁甲的话,也就是那些夜不收还算人物,其余人都是癞皮狗,总往深山老林里钻,不和人好好打仗。”

“就算是买活军,也敌不过壮年的老汗。”

不得不说,童奴儿在建州,尤其是在建州普通士兵心中的威望还是根深蒂固,无人能比的,尤其是起家之后,战无不胜的那段过往,更让老兵们津津乐道,存在回忆中的老汗,正因为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才越来越无敌。建州士兵们,不像是旗主们有更多的考虑,他们的心思是单纯的:盼着老汗能恢复过来,天命在身,应当能够克服年岁的削弱,就算是邪祟带来的削弱,也当在萨满的祭祀之后康复,率领军民们绝处逢生,把敌人从盛京赶走,重新趟出一条路来!

“只要大汗能够上马,这一仗就还有希望!或者让大贝勒来管事儿也行!三贝勒太苛刻,不能服众……”

“人都来齐了……”

除了四大贝勒,五大臣之外,到场的还有不少童奴儿的心腹,也都是熟面孔,只有一些在西部和鞑靼人做生意的没有返回——鞑靼人和建州人之间,时战时和,关系完全由需要而定,此前建州势大,鞑靼人和敏朝联手遏制建州,但现在,建州衰弱,敏朝复苏,还有买活军在南方的声势越来越强,林丹汗就又开始和建州做生意了,虽然价格非常贵,但他手里的确能流出一些建州在别地儿买不到的好东西,双方的关系也重新缓和了下来,不像前些年那么剑拔弩张了。

鞑靼、建州、敏朝、买地、高丽、东瀛……甚至包括了吕宋、安南,这些势力的名字,从老人心头一一流过,他的目光落在了被珍重地裱架起来的彩色世界地图上:这是探子费尽心思才从买地获得的好东西,辽东之地如此广阔,在地图上却也不过是拇指肚大小的地方……

如果再年轻个五十年——如果还能活五百年……那该有多好啊,在这样辽阔的天下间,他、建州女金该有如何的作为……

童奴儿闭了闭眼,壮主的雄心退去了,留下的是族长、国主多年接触政务的务实与精明,他清了清嗓子,不再把精力花费在‘为何要分家’上,而是哑着嗓子,让大家都看向地图。

和鞑靼人一样,建州女金喜欢用排比、长句、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尊称更不嫌长,这么一长串称呼,不过是三贝勒小试牛刀而已,他还有很多话要往下发挥呢,只是却被父亲瞪了一眼,全都止住了憋在了喉咙里,心下更添了不忿:大贝勒和四贝勒坐在大汗身边,都是假惺惺的悲痛表情,显然已经接受了汗阿玛说的分家事实,一群怯懦的废物!畏惧买活军就像是羔羊畏惧老虎,还没有打就先胆怯了!

尤其是四贝勒,和去买地的小崽子狗獾书信往来最频繁,一定是狗獾给他下了谗言,这个东西,一去买地就把自己分出去了,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找了个新主子,一门心思地为新主子办事……

按照建州的风俗,父母养育孩子长大,到了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时,便让他分出去单过,这是很常见的事情,独立出去的孩子,虽然仍然和父母兄弟走动,但从此便被视为是一家之主,完全的成人,不会有任何人试图干涉他的行动和决策——包括童奴儿,他早早分家出去,自食其力,之后依附岳父,主动改姓以获得庇护,都是这个风俗的影响,他的兄弟也绝不会因为他主动放弃父姓而有什么意见,照样做亲戚往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