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672)
不过,按照敏朝的习惯,在正式入席以前,还有寒暄、用茶、引座的环节,因此众人多是没有落座,而是站在空档中彼此寒暄,也有些人较为孤僻,便先行落座,众生相不一而足。等谢六姐一来,便知道买活军这里的规矩和别处不同,忙回到各自座位上去,一时间食堂中满是拉椅子的声音,谢六姐也和一些熟识的朋友说说笑笑,待到大多人都坐好了,才起身举起喇叭,笑道,“大家都来了啊?”
她一开口,食堂内顿时响起一阵掌声——这帮名流自然不像是百姓们一样,会尽情欢呼膜拜,都是体面人,便学了买活军这里鼓掌的规矩,如十三娘、叶昭齐等小女娘,都是涨红了脸拼命拍手,她们也都是第一次见到谢六姐真人,这些名流虽然已经闯出了不小的名堂,有机会时常面圣的人并不多。此时都在心中暗品谢六姐的风度,十三娘想道:“六姐真是潇洒,这身衣服,可是比凡俗所有流行装束都比下去了。”
“都坐下!”谢六姐示意众人落座,又举杯笑道,“吏目们是基础,也不能忽略了咱们这些杰出的华夏百姓,在座的大家,有本土的豪杰,也有五湖四海投奔而来的俊才,在我们买活军这里,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善了华夏百姓们的生活,来,不论是不是我的活死人,咱们都是华夏百姓,都过一个年,我也敬大家一杯!”
“不敢当,不敢当!”
一般的食堂,因为占地广阔,自然是没有暖气的,但衙门的食堂不同,主要是因为衙门有自己的锅炉,可以供应热水,就在食堂背后,既然如此,烧个地暖并不费事。因此屋内暖融融的,许多人都感到罩衫、棉袄有些穿不住了。
谢六姐进屋以后,也解开闪亮的仙衣,露出了下头的装束,大概是她年轻体健,又或者是那仙衣可以隔绝寒暑,里头的装束非常特别,是长袖折领的衬衫,套了一件毛线织的连襟比甲,领子是鸡心样子,竖股的麦穗条纹,下头则是一条淡蓝色的裤子,材质也是前所未见的,这样穿着,非常显示身材,而且十分便于行动,令人心中极为向往——那裤子定然也是仙衣,因为它并不是排扣,而采用了一种新式的东西来链接门襟,只是远处看不清而已。
“自打去年年底,接连做完了几件大事之后,去年一年,咱们也是一天都没有闲着,做了不少的事情——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说出去的话,都能把它实现。自从公布了华夏历之后,现在咱们福建道的百姓,已经都习惯用华夏纪年了,这在思想领域上的意义是很大的。”
“去年所发的庇护令呢,效果也不错,有许多优秀的女娘都被吸引到了我们福建道来发光发热,她们也带来了一批优秀的儿郎,这是去年写在报纸头版头条的几件大事,都能得到贯彻,就说明咱们的执行力还是相当可以的。”
谢六姐讲话,一向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众人之中,有的早已习惯,有的则现在才有所领教,只觉得这位仙人,瞧着处处都和常人不同,但偏偏说起话来,和蔼可亲又没有一点架子,和想象中神威深沉的感觉大相径庭。不过,她简洁明快的风格,又相当的吸引人,有一种古怪的魅力。
一个圆桌,坐了十人,空间是十分宽敞的,除了这十六道菜,两个锅子之外,还有四盘切肉、四盘时蔬,可以烫在锅子里吃,虽然做法寒酸,但仔细想想,买活军这里不许浪费,这十八道菜便完全不算是寒素了,甚至还有吃不完的可能,一时间大家都在埋头苦吃,生怕剩得多了,惹来六姐不喜。而有些曾领过敏朝官宴的名士,便不免悄声议论起来,认为买活军这里的菜肴,虽说菜做得粗,但论味道,是不算差的。
确实,这八道热菜中,连鹿肉、麂肉那样的山珍都没有,用料实在家常,分别是笋干木耳炒豆干、炸鸡腿、糖醋瓦片鱼、玉米烙、烧鹅、蒸海蟹、烧大黄鱼、八宝饭,不过滋味实在不错,是很实惠的宴席,不说别的,只说这海蟹、大黄鱼,便是十三娘这些北方人难得吃到的东西,因不在港口,难以保鲜,黄鱼还好,海蟹死了便会迅速**,一般人一辈子也不知道海蟹是什么滋味儿。
虽然对十三娘来说,今晚这团年饭和往日家里过年时所吃的各色面点截然不同,她也欣然逐一品尝,只是吃海蟹时有些犯难——她还没有自己剔过螃蟹肉呢。却又眼馋海蟹的腥香味儿,便给武十三郎使眼色。
他们二人虽然就是邻座的,但到底男女有别,场面上不好窃窃私语,只能靠眼神行事,武十三郎久居登莱,海味肯定是常吃的,见十三娘可怜巴巴的模样,只好放下炸鸡腿,拆开一只海蟹,取过剪刀,掰下腿剪开两边,又折了螃蟹足尖,反过来用尖足捅出蟹肉。于是一段白玉一般的蟹足肉,便这样被顶了出来,十三娘见了,恍然大悟,不由笑道,“原来从前丫头们都是这样拆螃蟹的。”
她不免对武十三郎送上甜笑,又夺过剪刀,认真地剪了一盘蟹足,又将蟹身剪成一股一股,用筷子剔了一勺蟹肉,浇了些姜醋送入口中,眯眼笑道,“自己亲手剥的,就是好吃。”
有了‘杰出的华夏百姓’这个批语,众人都感到面上有光,十三娘也不禁挺起胸膛,只是对信王有些意见——若不是他在这里,说不定六姐一句话,也就把大家划拉成活死人了,只是因为信王出席,六姐便只能这样说,也可见六姐虽然貌似粗豪,但性子其实十分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