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买活(752)

作者:御井烹香 阅读记录

“我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也是可以的,你可要好好记着,将来写到你的故事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这些汉子吃的咸菜面很快就端上来了,加了浓浓的蛋花,一碗端上来香气四溢,这还不算完,还要从怀里掏一个茶叶蛋出来,泡在汤里吃,车夫自在一旁和茶棚主吃午饭,一碗地衣炒蛋,一碗拍黄瓜——黄瓜西红柿是新鲜下来的,现在很廉宜,茶棚后就种了黄瓜秧子,一文钱一根,几个汉子一手操着黄瓜,嘎吱嘎吱的嚼着,一边呼噜呼噜的吃面。

“了不得,都吃得这样香!”

后头的女娘车子们也到了,下来了五六个肤色黝黑的女娘,比男人又多了几分精细,她们都戴着斗笠,斗笠上绑着纱布防尘,一上午行程下来,纱布已经泛黄,一下车大家就立刻去搓洗纱布,摊在斗笠上晾着。“老板,凉茶来个两大碗!”

老板却只端出一碗茶来,她们站在原地先痛饮见底了,再去打来另一碗,同时她们还要把水囊打满,不知为什么,女人总是比男人会喝水。一早上鼓鼓的水囊居然都喝完了。老板一会儿怕是少不得又要去挑水。

不过,这些女娘也不小气,几个人商议了一下,点了一碗地衣炒蛋——会在外头吃饭,那就是手笔很阔的了,徐地主嘴上会吹嘘,他吃的始终还是自己带来的食材。

买活 第350章 下南洋吗

就像是胡须一样,年轻人的野心也很躁动,“也不知出了五服没有,在苏门答腊那里,又混得怎么样,无论如何,他们要我们过去,总不至于是坑害我们吧?叔公,您难道曾见过那一房的亲戚吗?”

“见倒是没有见过,但曾经他们带过信回来,说是在那里置办了一座庄园,已经种上水稻和甘蔗了,还说那里一年三熟,日子倒还算得上是好过,只是铁器不好得,当地的土人时常前来滋扰,若是我们能牵线买些铁器,他们能用香料来换。”

老夫子叹了口气,“只那时候,咱们这里管制铁器是最严格的,谁给他们弄去?几十斤铁,也当不了什么用,再说我们家原本老交情的船家,也是运道不好,出海了就没回来,只有他们知道五房的庄园在岛上何处,因此,就此失去了联系,若不是他们还记得祖宅的地址,托人带了信回来,再过几年,族里还记得他们的老人,也就死光喽。”

这样的事情,在闽南沿海一带是屡见不鲜的,要知道,下南洋也分了好几种,实际上,在灾荒年间门,有能力下南洋的人家,其实家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真正差的人家,早就饿死了,又或是卖身做了奴隶,去了人市。

可以试着去南洋闯荡的,至少都是大族出身,和走私海船有一定的交情,而且能够组织得起一些人手,才能成群接班地到陌生的海岛上去——几个人走投无路,上船没头没脑地去南洋,那不叫下南洋,那叫卖猪仔,也可以说是自寻死路,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在原本就下了南洋的华人大户那里做管家,差一些的,被土人捉去做了盘中餐,那也是不稀奇的事情。

“去南洋啊?”

暖湿的海风吹来,在几乎让人窒息的热浪中带来了一股潮湿——不能说是清凉,就连水汽在这样酷热的天气里似乎都被蒸发了,这样的酷暑,在这些年来已经逐渐被人习惯了,小冰河时期,天气极端,热得很早,冷得也很快,这会儿热得呼吸不了,可才过了七月,天气一下又会冷下来,如果是在从前,穷人恐怕都还没挣到钱去赎冬衣那!

现如今,活死人的日子倒是好过了,不过,当铺——现在叫做质押库的生意也还是挺好,百姓们依旧习惯在夏日把冬衣送到质押库去,哪怕换来的钱暂时用不上,至少也比白放在自己的衣箱里强,有些穷惯了的人家,不太会保存冬衣,放在箱子里也不记得打理,再拿出来时,上好的棉袄受潮发霉了,岂不可惜?倒是送去当铺,他们多年来的习惯,质库里要放生石灰除潮,养猫防鼠,还要定时巡逻,小心火烛,怎么不比放在家里要放心些?

换来的钞票,百姓们有些存到了钱庄里去,现在,人们很习惯于去开个存折了,因为钞票不比铜钱、银子,虽然没有折色的风险,但是在保存上要比为金属货币更小心,若是受潮了,被虫咬了蛀了,这损失远比铜钱锈了更大。

所以,把成捆的钞票埋藏起来,无疑是很不明智的,如果不是尽快花掉,那还不如存进折子里,需要时再去取,每次取款只收一点点手续费,这点损失在百姓们看来不值一提。总的说来,新的货币政策还算是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当然,这也是因为买活军的币值一直以来都很稳定,至少粮食和鸡蛋的价格几乎是定死了的,钞票哪怕什么都买不到,也能买得到饱腹的食物,这就已经比铜钱要强得多了。

正谈话的这一家子,家中既然有亲戚去了南洋,那么,在本地一定是不算混得很差的,他们虽然比不上阁老李家那样煊赫(那样的家族,族人也没必要出海),也不像是海商宋家如今这样春风得意,又或者是世代行医的雷家那样有名声,不过,黄家在泉州也算得上是大姓了。

他们家至少在泉州繁衍了一千多年,已经逐渐分为三支,其中这一支紫云黄氏,多为农户,也有些读书郎,最多是考到秀才,数百年前倒也有过举人祖宗,只是那已太远,便不论了。在买活军攻来以前,黄家人有种田的,也有在城里做小吏目,做兵卒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