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941)
德德玛指着远处道,“我们跟着虎吉祥的父亲来上学的,你们呢,也要上学吗?”
几个小女孩似乎立刻就要结伴去上学了,山丹夫因为被德德玛提到,一下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他更是害羞得要躲起来了,塔宾泰等人倒是不在意一群小女孩儿搭话,还在看招亲贴,杨爱指点着板子,也对德德玛说道,“我是随养娘来的,养娘想在这里结一门亲事呢,我先来看招亲贴。”
她细巧好看的眉毛皱了起来,有些忧愁似的道,“但是,这里的婚事,规矩和外头似乎并不一样,还得慢慢看,好生揣摩,可惜最上头的帖子,我又看不清。”
这细声细气说话,认认真真操心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一旁有个风度翩翩,戴着义髻的中年人,见此也是一笑,便示意自己身后随行的老妈子将她抱起,“如此便看个仔细,好为你养娘参谋参谋,寻个如意夫郎。”
众人闻言,一发欢笑,又有人上来自荐道,“小姐可是要写招亲贴?我这里有好红娘为你参谋,你家养娘是何条件,好寻个什么样的人家,待我们一一给你道来,事成收个谢媒钱,若不成,只收润笔费――全是官媒,都是婚介所的吏目,行事公道再不欺心,您只管放心!”
众人听她读着,都觉有趣,都笑了起来,一旁有本地人道,“你们年纪小,都矮呢!瞧见的都是底下的招贴――贴倒都是可以贴的,你要招个天上的七仙女、二郎神都能贴,可贴了有没有人来揭呀?这不是,一层层的被赶到最底下去了!”
又有人笑道,“这张家子也不知道是谁,一日二十五文还想着娶亲,如今一日没有三十文,哪里好寻摸婚事!”
这个女孩儿听了,便踮起脚想看上头的招贴,着急的模样十分可爱,她虽然才七八岁光景,口齿却极为伶俐,而且明显看得出来,是会看汉字的,说话声音清脆,长相标致,山丹夫站在她身边,听到这女孩儿一句句念来,又闻到她身上传来的一股奶味儿的香气,忽然自惭形秽起来――
低头闻了闻自己的袖子,很怀疑自己还有鞑靼人的油腻味儿不敢洗掉,往一旁挪了一步,心里想道,“呀,汉人好在乎自己的姓氏,可我额祈葛的姓也是自己乱取的,若是将来……将来我能和她成亲,那我们的小孩儿都和她姓也可以。”
他这里胡思乱想,女孩儿们哪里能想到,凶巴巴的德德玛,已经好奇地和这女孩儿搭话,笑道,“你好漂亮呀,汉人小女孩儿,我是德德玛,我从草原来,你叫什么名字?”
买活 第445章 买地婚俗(下)
有些怀相不好的,从怀到生,哪管算你六个月断奶吧,至少也是十六个月不能工作,又或者孩子身子骨差些,不好早断奶,也离不开人,要一岁才能送去托儿所,甚至竟不敢送,而女方断奶后又一定要出门工作的,那当如何?”
“这……”
一般来寻亲事的人家,男女也都是二十啷当岁,哪儿想得到这样仔细?吃这一问,都是不能回答——所以,此时若非是邢沅之母这般,一看就是寡妇和离的,自有一番阅历,那么来登记的人家身边多少都跟了长辈,听这么一问,便忙道,“如此,我们可以帮着带孩子——我自家就是开了个托儿所,多一个孙儿也一样带,自然会格外经心些。”
“正是,自然不会耽搁了媳妇出门上工!”
“儿媳怀孕辛苦,若是生了孩子,我们自然也有一份赠礼备着!”
“敢问贵姓。”
“免贵姓李。”
“如今家住何处,可在本城?”
“如今暂就住在城南宿舍中,于制衣厂寻了个活计。”
众人随着这邢沅之母走到长桌前时,也已经有二三人在那里和官媒互相问答起来了,只见这些官媒,有男有女,也有那些一看就是从前做媒婆的,装束习惯都还没改,虽然是短发,但还戴着花冠——
“若如此,那你家的意思,孩子生了,都要冠你家的姓么?”
“这……至少头一两个是如此吧,也都可以再商量——若是不冠我家的姓,照料也一样照料,只这赠礼……”
媒婆也笑了起来,“晓得,晓得,倒也是人之常情,如此,婚后男女二人的财产,怎么说道呢?是老规矩?”
“自然是我们此处的老规矩了!”
“这老规矩是——”
这种绢花样式,在南面那就是媒婆专用,自松朝以来,数百年未曾变革,因此虽然现在多数都改为短发,而且有些媒婆也不戴义髻了,但仍然要用花冠来表明身份,说明自己是多年做媒的老人家了。
不过,这许县说媒,和别处又是不同了,一般来讲,别处的媒婆说亲,也要打听家境,再看看本人的品貌前程,又去左邻右舍打听一番,心里有了成算,便好拉纤说和,实际上要问的问题比较简略,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家境如何,彩礼嫁妆多少,本人有什么要求等等。
但在许县这里,问题要更细致得多,那中年男子偷眼看去,只见媒婆手里一个木板夹子,上头夹了一迭表格,表格分为两列,她边问边写,“制衣厂呀,做的什么活?每日能挣多少?学校扫盲班毕业了没有,初级班开始上了吗?上到哪个年级了?”
居然连学校的成绩,也要十分考虑在内,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之后问得则更仔细,“婚后能否接受女方出门工作?女方赚的财产,是否归她自己支配?”
这并不是回答了一个是字,就算了结的,接下来还要细问——“这成亲以后,生儿育女是难免的事,可要知道,怀相这事儿,那是不好说的,倘若怀了以后,身子垮了不能工作,那按例,不论在何处佣工,东家都是不给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