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小夫郎(186)
顾韫之才貌超群,可惜天妒英才,他十九岁便战死沙场了。少年热血,难酬壮志。顾家代代出将才,但代代都埋骨沙场,教人不得不叹一句造化弄人。
顾韫之死后,顾行之和御驾亲征亲征的皇帝一起打服了南贺,这才换来大楚十来年的安宁。
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顾家失了一员大将,再加上战争结束后武将们的作用便不那么明显了,故而顾家这几年没落了许多。
朝中那些大臣都是些人精,他们见长公主这几年都不怎么进宫了,便察觉到顾家不得圣意了。
所以顾家小公子被找回来这事儿,大部分人都没当回事儿。来赴宴也不过是想卖长公主和顾行之一个面子。
等皇帝给岳茗的的赏赐一一箱一箱的抬进来时,这些人才换了副神色,认真地打量了岳茗几眼。
不管众人怀着怎样的心思,他们对着顾家几人面上都是恭敬有力的。这场宴会最后还是宾主尽欢的落幕了。
顾行之的儿婿高中会元一事儿大家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倒是岳茗长得和他叔叔几乎一模一样这事儿,让几个老臣想起了顾韫之,情不自禁地感慨了几句。
--
岳茗的认亲宴结束之后,再过二十天便是殿试的日子了。
既然岳茗的身份已经公开了,宁乘风也就没什么顾虑了。他邀请他的两位好友来家里住,刘文锦和叶丛这次没跟他们客套,从善如流的过来了。
殿试大多考策问题,偶尔会被要求当场作诗,这两项都不是短时间内能精进得了的,但宁乘风他们还是每日一起论策作诗,希望能在殿试时发挥得好一点儿。
他们三人中又数刘文锦压力最大,毕竟已经连中两元了,若是殿试发挥得好,他说不定能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几乎是每个读书人都幻想过的,科举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了,刘文锦自然也心存期盼。
第113章 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宁乘风心中暗叹, 自己在现代时连故宫都没去过,如今却有机会见到真实的皇宫和皇帝,也算是一段特殊的人生体验了。
虽然三拜九叩着实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但既然已经到了这里, 便得接受现实。
大楚当朝皇帝年号靖元。
靖元帝文韬武略, 是位难得的明君。不过坊间传言,这位皇帝性子阴晴不定, 喜好也难以揣摩, 不是个好伺候的主。他身边的人每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
不过岳茗却对他这位皇帝舅舅印象不错。
他们进京的第三日,长公主便带着岳茗去宫里面圣谢恩了。
当初长公主被软禁,顾行之和靖元帝还在外头打仗, 岳茗能被救出来,多亏了皇后在其中周旋。后头也不知是哪一方的人马走漏了风声, 才逼得萧倾他们临时换了路线, 与长公主失联了。
后来战事平息了,靖元帝也派了人马去帮忙找过岳茗。虽然没找到,但帝后二人无疑对岳茗是有恩的。
顾行之去湘江府城与岳茗相认后,长公主便进宫跟靖元帝说了此事。
岳茗进京的第二日,宫里便来了旨意, 让长公主带岳茗进宫面圣。
长公主性子软, 从小便不争不抢的。她和靖元帝并非一母所生,原先也不怎么亲近。她不像别的姊妹那样, 会刻意讨好这位异母弟弟,嫁到将军府后, 长公主便很少进宫了。直到生下岳茗后, 她才往宫里走动得勤了一些。
岳茗的小叔叔顾韫之幼时做过靖元帝的伴读, 颇得靖元帝赏识。连带着长得像顾韫之的岳茗,也被靖元帝另眼相待了。
顾行之和顾韫之在外头打仗的那几年,靖元帝隔三差五便会邀长公主进宫。过来传话的小太监,每次都会叮嘱长公主,让她带上顾家小公子。
岳茗进宫回来后,宁乘风没忍住好奇,多问了几句。岳茗议论起当今天子,也是面不改色的,镇定得很。
他说帝后二人都是好人,宫里的御膳十分好吃。
岳茗长在乡野,无拘无束惯了。他进宫时,宁乘风还有些担心,怕他在宫里受委屈。
看他回来后面色如常,对靖元帝评价“颇高”,宁乘风才放下心来。
岳茗虽然在人情往来上迟钝了一点儿,但对于别人的善意和敌意,却十分敏锐。他既然说靖元帝是个“好人”,那必然是靖元帝对他还不错。
宁乘风因为此事,对那位未曾谋面的皇帝,印象好了一些。
--
殿试这日。
天色还未亮,宁乘风和刘文锦他们已经坐上了马车。
顾七赶车,他们从细水巷子到内城的正阳门花了一刻钟,从正阳门到西华门,又花了两刻钟。
到了西华门外头,马车就得停下了。皇城里头不能驾马,只得步行。
进了西华门后便有宫人在那里候着了,宁乘风他们被宫人带着进了一处偏殿等待。等考生全部都到齐后,便有礼部的官员过来,带着他们去了奉天殿。
这次参加殿试的考生一共有五百多人,他们被礼部的人指挥着,分成两拨,面朝北方站立于殿前月台的东、西两侧。
考生与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站定后,皇帝才过来。皇帝过来后,宫人鸣鞭,考生与朝臣们叩首行礼。将这些流程都走完了,才能开始考试。
因为人多,所以考生们就在奉天殿前头露天考试。若是遇到特殊天气,就移至大殿两侧的廊道答题。
今日天公作美,天朗气清,温度也不冷不热的,十分适合考试。
考试开始后,除监试官、巡绰官等考场官员外,其余臣子不得留在考场。考生落座后,考场顿时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