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风记(175)
崇光帝是乡野出生,马背刀尖上打下的天下,称帝时只有两位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夫人,韶光帝做不到和他父亲那般,因为崇光帝一生可称为枭雄,他,却是帝王。
景夙知道的真相远远比景司忆知晓的多,关乎先皇的体面,隐晦至极。
“你父皇其实知道惠妃所行的龌龊事,可惜太迟了,被子消侵蚀的身子养不回来,他不会选择一个短命鬼做南晋的皇帝。”景夙的话绵密地像御书房外的雨,点在景司忆心口最柔软的地方,就成了银针,又疼又麻。
“病逝时,皇兄亲口所述,他知道你和阿沅兄弟情深,早晚会发现真相,他希望你少些问罪惠妃。”景夙低了低头,再抬头看着人,“他把皇权一分为二,是要留惠妃在后宫牵制季太后,左右你纳妃一事,岂想低估了你杀伐的狠性,惠妃到底没派上用场。”
景司忆完全没料想父皇会算计到如此长远的地步,景夙或许认为他在得知这一切时会后悔曾经的冲动之举,可惜他没有。
“惠妃如果还活着,她定是我难以抚平的疙瘩,帝王权术是用以制衡御下,不是用以牵制皇帝作为的。”景司忆仰头,深吸了一口气,似乎适才的痛苦是在抑制着某些不明因素地翻涌,他依旧清冷地说:“她不甘周遭的所有,费尽心思毒害阿沅,就决计不愿屈居皇太妃的地位,她能牵制季太后,亦能牵制我。”
“我倘若留她,恐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他回眸,眼眸灰暗地看着景夙,冷淡道:“皇叔,我流的是惠妃的血,教我克制的是沈纪言。”
“对待尹家,季家,朕可以有失公允,杀他们如草芥,但沈太傅教会了朕克己养性,权衡利弊。”
“朕的血,是冷的。”
景司忆垂眸阖眼,对自己失望极了。厚实的掌心落在发顶,安慰般揉了揉,他心头一颤。
“天家本就冷血,却并非无情。”他们即使身处高寒,也会有如寻常百姓家的温情,景夙作为长辈安抚着说:“忆儿一直都做得很好,从未令皇叔失望过。”
御书房在无声时,总是寂静的可怕,然而这一刻流动的温度,是温暖的,似乎是无声胜有声。
景司忆由着景夙摁头,过了一会,那掌心离去了,他抬起脸别扭似的,偏头看着龙案摞成堆的奏折,平声说:“皇叔愿护忆儿自然万般的好。”
他话题一转,道:“尹家有意约见金碌,提到与皇商合作,拐弯抹角之余谈起了黔渡的局势,梅鹤卿的提议,可以借此吞下尹家半个生意,但他主动的目的不在于此。”
景夙垂手,宽大袖袍遮住了他拧握的五指,就好比御花园里也曾揉碎迎春花时,那般。
“假设是尹家故意引微臣前往,那必然是关乎尹家根本,他们不能依赖自己的权势解决,只得借助外力。”景夙松了五指,说。
“忆儿有一猜想,”景司忆眼神游走,定睛在燃着龙涎香的紫金香炉,他伸出指腹截断了升起的袅袅白烟,“季供奉过去时日前来觐见一面,告知了一个不算秘密的秘密,说这尹家要与季家联姻。”
景夙明了道:“季燃是不喜季杳嫁去尹家,偏偏婚嫁之事是季伯文点头答应的,他若是要毁,季太后帮不得,那便只能求陛下。”
“人心复杂,尹家想以联姻促进两家关系,季燃却不同意妹妹作此牺牲,宁愿她嫁进梅家。”
景司忆“嗯”了声,说:“皇叔不觉得尹家此举心急吗?从前均未听说过两家有意,与梅家倒传得多些,季家也十分满意梅鹤卿。不曾想竟是尹家那位,这消息来得突然,听闻婚期本定在开春,季杳还未及笄。”
“陛下之意是尹家在着急拉拢季家,背后事有蹊跷,”景夙思忖着,“近年来两家相处密切,关乎联姻的风声的确不闻丝毫,不过流民案起,尹家举动多显异常,这么梳理,尹卫是真该急了。”
“流民失踪当真和尹家有关,他与谁联姻都是白费,季家也应清楚这一点才是,季伯文答应这场婚事,容易引火自焚,至少要赔进去一个季家二小姐,他是真舍得。”景司忆玩着白烟,话中带着嘲意。
“尹家借生意透露消息,也许和季家有关,因为黔渡非他一家独大,他要拖季家下水。”小皇帝眸光狡黠,“叫他们轻易如意,不如趁机用梅家使个绊子,堵得尹卫心里发慌才好。”
景夙忽然明白,为何大朝会上景司忆要赐婚季梅两家。在议政堂议事时,梅鹤卿出于新禁军与南衙十六卫共用新兵甲坊的政事中,拂过尹卫的面子,保留了季家在黔渡矿区的职权,再者,在军器监官职上举荐了季燃,旁人如何看待,这其中都像是梅鹤卿对季家别有用意。
顺优势而为,皇帝借大朝会开宴,当文武百官的面赐婚,季家领旨谢恩便是当众掌掴了尹家的脸,景司忆使了一道挑拨离间的好手段。
景夙赞同它可行,然,他略有不安道:“陛下做绝了,是逼急尹家,小心狗急跳墙。”
景司忆转身对景夙露了笑,头发被揉得有点乱,眸子里是御书房的光和面前的人,他放下戒备,对长辈说:“皇叔离京,乃是大凶之兆,你且快去快回。”
景夙心下一紧,仿若被小皇帝揉了揉,他行礼道:“臣,遵旨。”
◇ 第82章 阴雨朦胧(四)
雪停了,雨势不止,天色阴霾黯淡,像压着人胸口的千斤顶,委实不畅快。
莲净撑伞经过院中假山,揣着京城舆图在怀,护得严密不给雨气侵染的机会,走进廊檐下收了伞,黑靴挨水洼溅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