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的白月光带球回来啦!(148)+番外
”“而且李相还是林大人的老师,便也是朕的老师,如此大礼,朕可怎生受得起——”
刘岐嘴上虽这般说着,面上表情却也似寒霜一般,恁是眼瞎的都能看出刘岐此时情绪的不对劲,更何况李相这种宦海浮沉的老人精——
他面上丝毫也不见慌乱,只慢条斯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从长袖里掏出一只信封交与刘岐道:“陛下,这是子玉临走前托老夫转交于你的——”
刘岐令王大海呈上来,指着李相面上不禁冷笑道:“好你个李寒松!——早不拿晚不拿,偏生这个时候拿!”
李相不发一言,心中却默默道:这也是子玉交待的时机,与他又有何干,再说若是早拿出来,那子玉一番谋划不都白付了?!陛下心中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舍不得对子玉生气,只得拿他这个糟老头子说事了——
刘岐迫不及待打开信封,只见里面有一张浅蓝色的小信笺和一封信,信笺上有四句诗,待瞧见诗的内容时,刘岐不禁面色大变!
第120章 小胖崽的身世23
只见信笺上面写着:
“人生何处不相逢,春风说与百花同。
纵使相逢应不识,花自开在秋红中。”
若是旁人看见这四句诗,并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顶多觉得有些趣味和意境罢了,而且其中两句还是从前人诗里面抄出来的,若说好吧,不算多好,若说不好吧,也还有些意思——
但刘岐自知道其中不一般——
这首拼句诗却是宁墨当初十四岁时,两人坐在暖阁的窗前,窗外淅淅沥沥下了一天的阴雨,下得人百无聊赖、无甚精气神——
宁墨手里随便翻着前人的诗词,便瞧见了这两句“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注)——
第一首中虽尽量有些洒脱之意,但也未免惆怅无奈,“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即使人生何处不相逢,但也是十五年来却再见罢了,人生际遇之人,经年一别再聚首,却又岂是己能料?
第二首自是更不用说,阴阳相隔、生死茫茫,才发出“纵使相逢应不识”悲凉一叹——
这两首诗词之句,再加上当时的淅淅沥沥阴雨天气,让宁墨心中颇为不适,但年少意气,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与憧憬,仿佛指点江山尽在胸怀之中,又怎会喜欢这些经历时间后的沧桑之调,便在这两句诗词的基础上,信笔挥就写了这四句诗——
“人生何处不相逢,春风说与百花同。
纵使相逢应不识,花自开在秋红中。”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与未逢又有什么区别,春风对待百花自是一视同仁,无论阳光雨露还是雷霆闪电,对待万物自也是一视同仁——纵使相逢应不识,识与不识又如何,花自开自谢,无须人识与不识......
刘岐那是早已对宁墨有些少年慕艾的心思,对宁墨的所有自是关注无比,对他写的这四句自也是赞不绝口,觉得宁墨少年心性,却有不一般的脾性和傲气,让他心里甚为喜欢——
这张原本的信笺,他一直都还存着,在宁墨坠崖后、林琅还未出现的那些黑暗时日里,和宁墨留下来的许多东西一样,被他不知拿出来看了多少次——
因而瞧见这信笺的第一眼他便认出了,一模一样的信笺、一模一样的字迹!只是这信笺明显是新近写就,无论是纸张还是墨迹都新得很,与他时时拿出来翻看都卷毛的那张,完全是不一样的时间痕迹!
这意味着什么再明显不过!
刘岐只觉一阵心悸!
虽说他早就知道这个答案了,可当这个答案真正大剌剌摆在眼前时,他还是觉得如此的匪夷所思、不可置信,还有那大忧大悲之后的大喜——
但他再转念一想,便明白过来,为何林琅将这信笺装在这信封里......
他挑眉看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李相,面上的表情有些莫测道:“起来吧,还跪着作甚,若是让子玉知道了,怕是又要责怪朕了!”
“呵!子玉还真是惦记你这个老师呢,生怕朕拿你这个糟老头子问罪了!”
李相心中有些不明所以,虽然满腹狐疑,但混经朝堂多年,却也明白一个道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直接拱手道:“陛下英明!”
刘岐摆摆手不耐烦道:“您老坐一边歇着吧,别给朕来这一套!”
李寒松老老实实坐在王大海给搬来的椅子上,心里却是惊讶不已——他一直都在等着天子发现的这一刻,也做好了接受天子雷霆震怒的心理准备,甚至觉得自己这把老骨头算得了甚,豁出去了也不怕天子降罪!
谁知天子初始的确是生气的,但打开信封看到信笺后,神色变幻莫测,的确还有些生气,却又没那么生气了——
李相心中不禁感叹,这子玉是真真将陛下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啊,不过子玉能做到这般,也是因为陛下愿意让他这般拿捏住......
刘岐不知李寒松心中所想,早已迫不及待打开另一封信看起来了,只见信里林琅道:“陛下看到这封信时,臣大概已经到北境了,臣这般为之,有臣不得不为之的理由,三言两语难以与陛下说清——”
“陛下当对臣十分了解,此事全系臣一人主意,望陛下不要连累老师。老师一生正直、心系天下百姓,臣不愿老师为臣担此风险,该与不该的,都告知陛下了,还望陛下念在臣的恳求上,不降罪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