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小福女的美食攻略(22)

作者: 米饭饭呀 阅读记录

宋玥不禁挑眉,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种优待?

既然要磨粮粉。

正好宋金柱也回来了,潘氏就让他趁着这会儿人少磨了。

免得白天人多口杂。

宋金柱干完农活回来,一身汗,裸着膀子,这一身黑腱子肉,他闻言也点头答应,“诶,行。”

潘氏去开粮仓的时候。

宋玥好奇地跟过去看看,锅里炖着鱼汤她也不用管。

潘氏瞥了她一眼,想想还是没说什么,她想跟着就让她跟着了。

到了二老卧房边上的小间,才知道原来粮仓是木头打的真粮仓啊!一个木质的小箱房,门口有挡板,粮仓大约一米七八高度,粮仓上面也堆放着南瓜红薯这类东西。

潘氏把大锁解开,再把挡板取出来,紧接着钻进去。

宋玥也探头看看。

里面很干燥,有淡淡的谷物香,全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

潘氏把钥匙放进兜里,紧接着就开始解开几个麻袋,露出里面几种谷物,有点类似黍子,也有麦子这些,像但又不完全是,想到这里是架空世界也就不奇怪了。

宋玥见潘氏把箩筐挪到粮仓口,接着每种一比一的舀,舀满一箩筐就停下,开始把粮食扎起来。

这里面也没剩下几袋粮食了。

“阿奶,您说咱们夏粮要几月份能出来来着?”

宋玥很怀疑这压根吃不到那会儿,顶多还能吃俩月。

潘氏也是皱着眉头,她没好气地说道:“夏粮啥时候出你都忘了?最早也得六月中旬,晚则七月下旬。”

宋玥乐道:“您冲我凶啥,咱们这粮食撑死吃到五月。”

“你咋知道?”潘氏一愣,她没想到她能预估的那么准。

宋玥无语道:“如今家里我做饭,我还能不知道啊?您这省破天儿也就吃到五月中旬,那还有一个月咋熬?”

去年粮食骤减,粮税又不低,村里家家户户都没什么粮,现在饿肚子的还多了去,他们一大家子有的吃就不错了,但要不是宋玥他们也顶多吃个六七分饱。

宋玥这几天开始钓鱼后,他们家里才能大家都吃个饱肚。

潘氏想到这儿语气也缓和不少,“你操什么心?做你的饭就是,等春耕过了最忙的时候,你爹他们哥几个出去干点小活儿,挣点银钱贴补下也能熬过去。”

宋玥听见也觉得成,反正她还得靠这一大家子赚积分呢,他们就是羊儿,可以给她使劲儿薅羊毛。

比起外面的不确定因素,显然赚这一大家子的积分好赚啊!

当然后续要是升级任务重,她也得抓紧在外面多赚点,因为后期需要的经验就更多了,任务很重的。

潘氏把粮食舀出来,就去叫她大儿子过来磨粮粉,但磨粉需要人帮忙打下手,以前都是宋玥她憨憨爹帮忙的,这种干完农活还得格外干的活儿大家都想躲懒。

只是她大伯父身为长子没法推脱,那么帮忙打下手的人选就有点难,因为大家都累得只想歇着。

潘氏犹豫一下,还是叫住了想去休息的老二宋银盆,“老二你帮着你大哥干活,抓紧天黑前把这筐粮食磨了,动静小些,别被人听见,免得等会儿又有人上门借粮食。”

感谢大家的推荐票呀~~

第19章 各有算盘

宋银盆明显不情愿,但是看看宋玥还是忍下来了。

兄弟俩埋头干活。

宋玥翻个白眼,她那个便宜爹娘还在外头干活呢,都还没回来,他们先回来的磨个粮食怎么了?

咋的?

还想等她那对憨憨爹娘回来再让他们俩接着干啊?

做梦!

宋玥还笑瞇瞇地让两位伯伯加油,她则是回去做饭。

闻见院里的鲜香味儿。

宋金柱和宋银盆也无二话了,对视一眼就开始干活。

**

宋玥晚饭是做的雪白的鱼汤,先煎后熬,还加了姜熬的,出锅前加了胡椒粉和葱花,一大锅的鱼汤香喷喷的!

主食是窝窝头,外加一道炒青菜,但因为她火候把握的好,哪怕是简单的炒青菜也好吃,颜色也漂亮,翠绿翠绿的。

大家照旧埋头苦吃,就没有一个人不打满分的。

宋玥却觉得兴致不高,因为她明白之所以都能拿满分是因为这一大家子没啥吃的,就像你给一个饿了很久的乞丐一碗剩饭,对方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她的手艺也确实把这一大家的嘴养刁了,至少如今不是她做的饭菜,其他人都不想吃。

潘氏吃着窝窝头,正好宣布一件事儿,“明儿是圩日,你们各房手里还有多少余钱?你们爹说了,这天儿不对,往后怕粮食要涨价,让先凑凑,多少买点回来囤着,免得后面要花更多钱买粮。”

大家顿时面面相觑。

之后都不吱声了。

大家都看着和谐,其实也是暗流涌动,都不想掏钱。

潘氏见状没招儿,拿着大儿子开刀,“老大你们能拿多少?”

如今的物价,一升糙粮最低要价4文钱,中等的五文钱,中上的要七文,至于更高质量的就不是他们能吃得起的,大米这种东西最便宜的一升也得七文钱起步,这东西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了。

一升约等于1.25斤。

宋玥暗暗听着,发现这边的物价确实也不低啊。

怪不得日子不好过呢。

宋金柱支支吾吾,他闷声说道:“娘,我家老大明光今年要说亲了得花钱,还有明祖在村里上学你也晓得,这一年花费可不少,我这兜里哪还有余钱?就是有点儿那回头还得给孩子买笔墨勒。”

周氏也讪讪说道:“是啊,如今春耕忙,我家大的仨小子也天天在家干活,也没去木匠那边干活挣钱,这手里头确实没啥钱,要有余钱也得等春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