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的古代日常(249)+番外
比如徐家徐元宝当家后,要将她们这些徐家后院里的姑娘们许出去,她们再不愿意,也是无法抗拒的。
当然也有长辈不同意,但小辈死活要在一起,所以心疼孩子的长辈,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忍心看自己孩子寻死觅活,就索性权当没有这个孩子了。
而如燕目前是胡山的妹子,所以胡山就是她的长辈,婚事自然也是由他来把关。
但最近虽然流言没有了,但上门相看的人家,都是一些不大好的。
不是年纪大,长得实在丑陋找不到媳妇的汉子,就是家里贫苦到不行,娶不起媳妇,后边还有一大串弟妹的人家。
胡山是怎么瞧都不满意,心里担忧夏荷不耐烦等太长时间,又反悔不肯把如燕的卖身契交出来,急得他嘴角都起了燎泡了。
但夏荷却没有胡山想得这般,她听见上门的都是歪瓜裂枣的人家求娶如燕,暗自痛快地正乐不可支呢。
她巴不得再多些不好的人家上门羞辱那如燕,让她真把自己当回事,好让她瞧瞧她自个到底只能配的上什么人。
如燕对此倒是没什么反应,哪怕外边妇人们的闲言闲语她也没真往心里去,还反过来安慰胡山呢。
她想着嫁不出去便嫁不出去吧,她还不想嫁呢。
可到底这回依旧没有让她如愿。
只因胡山在后边终于选上了两家不错的人家,打算让如燕选一个。
其中第一人,那人家里有六亩上好的水田,还有二亩普通的菜地,家里只有两兄弟,大的已经娶亲了,他们过来说亲的是小儿子,年纪比如燕大五岁,只是模样一般般,长的挺老实的。
家里的农活都是仨父子跟那大儿媳妇一起忙活的,若是按正常来说,一年到头来除去粮税,还能剩下好些粮食,家里也还算富裕。
那大儿媳妇也是个爽快人,没心眼,真嫁过去他们也说了,若是小两口不乐意一块住,到时就分家,他们二老就跟大的过,就是东西要给大的多一些。
倒也是人之常情,胡山觉得没意见。
而且他家娘亲手艺还好,也会做些手艺东西帮补,家里余钱不少,若是分家也能得不少东西,所以嫁过去是不愁的。
他们家也是那汉子曾经瞥见过如燕,见她生的秀气好看,所以上心了。
这人家也老实,说是他们原先是不大同意的,但孩子实在喜欢,求着他们来的。
但他们也说了,孩子喜欢最要紧,既然嫁过去了,就是他们正经的儿媳妇了,他们也不会亏待如燕的。
胡山觉得挺不错的,一家子都是实诚的,就是那汉子比如燕大了点,模样也不怎么好,但胜在喜欢如燕,能待她好就不错。
至于第二家,其实也不差,是隔壁村的。
那人家境也很不错,家里是酿酒的,在这一带村里也算小有名气。
上门来的夫妇也和善的很,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年纪跟如燕一样是十四,胡山也有些印象,模样挺细皮嫩肉的一孩子。
只是这个孩子身子不大好,那夫妇也说了,他们家孩子虽然瞧着体弱些,但身子是没什么大病的,就是力气活可能做不大来,还说不信可以去找林大夫问。
但由于体质原因,做不来农活,他家父母便让他念书,所以那孩子是个书生。
读书人,身体自然不比做惯农活的汉子健壮,但胜在脾性很好,而且模样端正,据说念的很好,说不准还能考出点成绩。
若是那样如燕说不准还能做上官夫人。
只是这孩子身子的确弱了些,夫妇也坦言,他们就是瞧中了如燕会照顾人。
但是他们保证也不会亏待了她的,若是他们孩子有出息,也定不会让他随意休了如燕,并保证只会有如燕一个妻子。
而且若是他家孩子没做出什么大成绩,他们说他们夫妻俩还年轻,还能做个二三十年,在他们去之前,也一定会留下足够的银子,保俩人衣食无忧。
若是如燕愿意,不怕辛苦,也可以跟他们学酿酒。
所以听下来,胡山对于这家也挺满意的。
其实最主要的是态度,所有人家里边,就这俩家态度最好。
第211章 落定
所以胡山便让如燕自己选,想去哪家。
结果如燕哄着孩子,头也不抬地,只说全凭胡山拿主意。
胡山询问真的让他选,确定不后悔。
如燕却是格外的平静,依旧让胡山选就是,一副认命的模样。
胡山虽然心疼,但到底还是替她仔细考虑比较了起来。
嫁人对于如燕来说其实是目前来说最好的选择了,能拿回卖身契换回自由身,也不用再受夏荷的气。
所以是必须嫁了。
最后胡山选中了后一家,那个跟如燕年纪相当的孩子。
只因如燕虽然身高挺高的,但年纪还是比较小的,若是许给第一家,那汉子的年纪已经成年了,如燕嫁过去就得为人妇。
胡山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心的时候,所以他体贴地给如燕选了第二家。
那孩子跟如燕一个年纪,都还小,所以胡山还跟那人家提了个要求。
让俩孩子先定亲,然后如燕住过去,让俩人先处处,等俩人十六了再成亲。
相当于是个童养媳,让他们先养两年,也让如燕有个缓冲期。
出乎意料的,那对夫妇立时就同意了。
于是乎皆大欢喜。
如燕听见胡山还体贴地替她想了这一法子,也彻底放下了,心里只有满满的感激。
对此村里人收到消息时,又是议论纷纷,但这回都克制着,小范围地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