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彪悍红楼(197)
在扬州城里发生案件由知府全权负责,但别人也要知会一声,江苏巡府和巡盐御史的车队遇袭,这件事不说能捅破天,江南一带也别想消停了,连动机和可疑人选都没有,这件事且有得查呢。
见黛玉下车,王大人让她把经过复述一下,听说黛玉随身带着生石灰和胡椒粉,他刚要训斥小孩子胡闹,又想到如果徒孙不胡闹,还未必能全身而退呢。
王大人哭笑不得,问黛玉怎么会想到随身带这种东西。
黛玉讪讪一笑,“话本上的江湖游侠都是人手一包蒙汗药,我问林生叔他说没这回事,想请祖母帮忙配一料又被骂,就用生石灰和胡椒粉代替了,反正效果同样炸裂,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王大人叹气,只嘱咐黛玉不能随便对人抛洒,就不再言语了。
小徒孙古灵精怪也不是一天两天,从没见她任性伤人或做出过分的事,这类有分寸的孩子管多了反倒会失去灵性,不如随她去吧。
他们等不多时,车马声就从四面八方传来,官员都在东城住着,彼此也就相距几条街而已,这会儿各家都从穆家出来,品级低的官员还堵在马车上无法动弹呢,听说行刺事件再次出现,于总督一干人直接乘马车过来了。
黛玉见过几位长辈,又把遇刺的经过重复一遍,得到了几张同样无语的脸。
广达在后面插嘴问道,“大侄女,你可看清刺客的长相了?”
黛玉点头,答道,“车里比较暗,刺客掀开车帘时正迎着西边的太阳,我看得清清楚楚的。”
跟在广达身边的巡捕头领上前一步,翻开一个木制的薄夹板,对黛玉道,
“请林姑娘大致描述一下刺客的长相,让小的画出画像好方便查案。”
黛玉见他打开一个类似画夹的东西,就点手请巡捕蹲下身,让她能看清夹板上有什么东西。
巡捕不解何意,满脸莫名的蹲在黛玉面前,黛玉见里面夹着几张六开大小的纸,旁边的凹槽里还放着一只粗粗的……铅笔?
她拿起笔端详,发现除了粗上很多,外观跟现代的铅笔相差无几,便问道,“这是什么笔?”
巡捕答道,“这是炭笔,用木头夹上石墨条,还可以夹硬些的炭条,我们日常巡逻时走街窜巷的用笔墨不方便,就用这个临时记录东西。”
黛玉不知道古代还有这种笔,用起来确实比毛笔方便多了,她拿过画板,让丫头从车上搬两个小凳子,自己动手画了起来。
在场众人的脑子都被刺杀案占据着,见黛玉拿画板坐下才想起她本身就是绘画高手,这下查案更容易了。
黛玉回想前世上过的几堂素描课,刺客的面貌在笔下渐渐成形,画好后展示给巡捕看,哪成想巡捕竟惊叫一声,连退了两步才停下。
黛玉莫名其妙,转过画板检查,那刺客长得确实凶了些,也不至于把大男人吓到失态吧。
正在讨论案件的几位大人听到动静,都看向这边,正看到黛玉又转过来的画板,全都倒抽了口气。
一张人脸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好似能眨眼一样,冷不防看到能吓死个人。
林海上前几步,问道,“这是什么画?怎么画出来的?”
黛玉扬了扬用去大半截的炭笔,笑道,“用炭笔画的,这东西太软了,画线条断断续续的,就用短线和点面来描绘形状,这样打出来的阴影反倒更加逼真了。”
说完她看向巡捕,问道,“大叔可知哪里有卖炭笔的,我要多买点回家玩儿,太有意思啦。”
巡捕苦笑,“路边的小书摊子上都有卖,不过还请林姑娘慢点出手,容小的先囤上一批,我有预感,炭笔不久后就要涨价了。”
几位大人正欣赏黛玉的画,听到巡捕的话都笑了起来,于大人笑道,
“年轻时我曾见过有人拿炭笔作画,他们只是在赶路途中用来充当毛笔使用,从未见过有人能另辟蹊径,画出自成一格的画作,林姑娘果然天资非凡。”
黛玉老脸一红,福身自谦道,“小儿游戏之笔,不敢当长辈夸赞。”
几位大人都笑着说不必自谦,该当此夸赞,他们把画交给巡捕,让他回去浸了桐油再使用。
炭笔的缺点是太容易涂抹掉了,因此才一直没有推广开,需要用桐油泡过才能长时间保存。
遇刺事件告一段落,接下来搜捕刺客和查案就跟黛玉无关了,全家人困马乏的回到家各自休息。
黛玉一觉睡到天光大亮,起床就见屋里的丫头全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她还当又发生什么事了,问过才知是师公让人带话,他老人家也要一张炭笔画像,完不成今晚的功课就翻倍。
黛玉也无语了,再看丫头手上的匣子,满满一匣子各种炭笔,才一夜的工夫也不知师公是打哪儿捣腾来的。
既要画像,就不能只给一人画,黛玉向全家人说明,画像人人都有,先可最难缠的开始,不用着急。
其余人一听就知道自家小霸王又被老太岁剥削了,都忍着笑让她慢慢来就好,他们不急。
黛玉把所有炭笔试过一遍,按软硬不同逐一排叙,除了给师公画像,还尝试画了花草和杯盏,得益于这几年不间断的白描学习,她的素描水平比上辈子高出好几个档次。
她在书房里玩得很嗨皮,扬州城因为巡府和盐政大人遇刺的事快要翻天了。
大家细算这几年的糟心事,先是京中动荡不敢过年,再来又是新任巡府被谋害,卫指挥使家的小姐遇袭。
今年好不容易大家都想开了,别人爱怎么闹都不能耽误自己过年,结果才年初四又发生了刺杀案件,还一刺双响,把两位顶级大佬都牵扯了进去,这是存心不让人过新年了是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