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彪悍红楼(64)
当初她嫁进荣国府时,婆婆何曾说过管家的话,不仅家里的事她摸不着半点,就连自己房里的事都由两层婆婆把持着,要不是她们安插丫头,丈夫何至于年纪轻轻就横死。
眼见话题再聊就要崩了,元春只得笑着打圆场,又亲自把贾琏夫妇送出二门。
凤姐儿和元春也是自幼相识,二人年纪相差仅有两岁,关系也更亲近几分。
看着仪态端庄的元春,凤姐儿想到最近听说的传闻,心中就是一叹。
她的婚事虽不算顶好,胜在贾琏为人不差,又肯上进知道疼人,元春的前程可就难说了,要是真被送进那等地方,未来结局也不知如何。
凤姐儿握着元春的手,轻轻说了声保重,便上车跟贾琏出了二门,往宁国府里去了。
元春论机灵虽差了凤姐儿不是一星半点,也算是个聪明人,见她的作态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而且是跟自己相关,只是一时又想不出哪里出了问题,只得把这件事放在心里,暗自观察揣摩。
济南府今年风调雨顺,又有林海这位手段高明的父母官居中调停,百姓们安稳度日,一片岁月静好。
黛玉在家中读书,座师乐清见小学生博闻强记,对诗词的兴趣却一般般,正好他也不喜那些伤春悲秋的东西,与其在闲趣上用功,不如多学些史实文章,即便无法考取功名,日后也能治家教子。
他结合三百千把历史脉络先帮黛玉理顺,如今正好讲到明朝末年,天灾四起,贪腐成风,□□于金陵揭竿而起,率领无数精兵悍将推翻明朝,自立称帝,定国号为夏。
后又北击女真,南灭凶蛮,东抗倭寇,平定天下至今已近百年,历经三代帝王了。
乐清对在位五十载的当今圣上心情十分复杂,圣上年轻时是何等的英明神武,上年纪以后就有多无能昏聩。
因他的无为导致几位皇子夺嫡之争日渐激烈,朝廷上下结党营私者众,肯干能为者反倒被排挤弹劾,无法一展才干,以至地方上乌烟瘴气,再无昌明之相。
黛玉看着唉声叹气的老师,有心劝他当前时局还没到难以挽回的地步,她常跟着母亲去外面听戏赴宴,并没看出何处有凋敝之态。
又想到自家老爹治下必定与别外不同,乐清从前所在之地有贾雨村那等混账在,想来定是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也难怪他说到时局就多有愤懑之言了。
以红楼原著里的时间线来推断,离新帝上位也没有几年,贾元春封妃时黛玉大概十一二岁的样子,也就是说顶多再乱个七年左右,局势就能稳定下来了。
想到元春封妃之前老爹已经病逝,自家再有半年就要前往要命的扬州城,黛玉心里也慌了起来,晚上闲聊时就问爹爹对下个任职地是否有消息了。
林海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最近因一桩突发事件,也有了些眉目。
见妻女都关心的看着自己,他沉吟片刻还是决定说出来,好让家人有个准备。
林海笑道,“我在济南府的政纪不差,再调任必是要升迁的,如今朝廷纷乱,中京我是不打算回去的,直隶同样在京城大人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因此我便打算再往南走走。
正巧扬州的盐政混乱,巡盐御史又重病不起,不如去管上几年,也好躲过朝中的乱象。”
贾敏不知盐政的厉害,听说要去扬州,就想起早年娘家也在那里督造海防来着,她是调回京城才出生的,只听兄长讲过江南的繁华富丽,能去父亲任职之地重游,心里先就满意了几分。
黛玉却在心中苦笑,也不知现任巡盐御史是真病了,还是应付不来四方伸手讨银子的窘况,不得已才装病的,自家跳到那个坑里也不会比现任好到哪里去。
以她的年纪,对朝廷的事又没法多说,只能表示海边已经待腻了,不喜欢南方雨水闷热,问爹爹能不能想法子调到西北,长安府是唐朝古都,她想去那里看看。
女儿的话让林海和贾敏都笑了起来,朝廷调任哪是他们能说得准的,即便活动关系也得在圣上圈定的范围内才行,内地时局稳定无需强干之人,再如何也不会把林海安排过去的。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林海之所以愿意前往扬州盐政, 一是因为圣意难却,当今年纪越大性情越孤拐,要是敢逆他这次, 以前的功劳好处就会被一笔勾销, 那时才真的生死难料了。
再来林海也是想一展所长, 平稳江南盐道, 让同僚见识一下自己的手段能为, 让那起在背后编排他是依靠祖宗功绩才能平步青云的小人闭嘴。
林海自认担任盐政还是很有优势的, 他出身勋贵, 祖籍姑苏, 在扬州当地人脉极广, 不会被地方势力太过为难。
又由科举入仕, 在清流中亦有很高声望,官场上也不会被人使绊子。
在任时政通人达, 就可以安心处理职务冗杂,不用担心外部干扰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自家后院也同样平静无虞,妻子出身国公府,温厚贤淑,风骨傲人, 绝不是那等轻薄骄奢之辈,干不出贪脏妄法的蠢事。
女儿又是灵心慧性, 谨慎细致的品格, 即便出门交际也不用担心她让人骗去当玱使。
有贤妻娇儿坐镇后宅, 全家一致对外又可省去他许多顾盼之忧。
黛玉也知道朝廷的决定不是走关系就能改变的, 又见老爹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便知去扬州已成定局了。
她也不再纠结无法改变的事, 转而向贾敏讨来清点奴仆家口的工作。
年底调任时总不能把所有下人都带上,势必要留些人来打理在济南府置办的产业,因此清点人口再量才而用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