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大唐]我的皇帝堂妹(112)+番外
武婧儿想了想,道:“出钱从征调徭役的地方雇一些妇人过来,利用社会名声约束服役人员。此外,男女分营,加强巡逻。何中郎将会派人过来协助。”
狄仁杰看着武婧儿问道:“钱从何来?”
武婧儿叹了一口气道:“从商人身上薅,商人求名就给名声。另外,港口附近的土地交易全部冻结,在这些土地上建房盖仓库,然后或租或买。”
狄仁杰闻言点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此事交给我。”还是永丰公主搞钱的主意多,以后私下里要多请教。
三人商量完,各自散去做自己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的有三人,但参加会议的有六人。
三人各自带了一个僚佐,这些僚佐在三人讨论时不发一言,只将会议的内容记下来。武婧儿当然带的就是云川啦。
薛亮被派过来还担忧永丰公主不好相处,只能指望狄仁杰。
狄仁杰曾被薛亮的老上司阎立本举荐,两人有几分香火情。薛亮怀里还揣着他求阎立本写给狄仁杰套近乎的信。
这次三人开会,却给了薛亮意外之喜。狄仁杰和永丰公主都是精明干练之人,不推诿事情,都能相互帮助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这封信就不用送出去了,将其留给子孙传到后代。老上司阎立本擅丹青书法,闻名天下,这封信可以做传家宝呢。
而且最让薛亮高兴的事情是永丰公主主动站出来承担这项工程的责任。
以永丰公主受帝后二人的宠信程度,那就是《红楼梦》里所说的“有人告他们谋反都不怕”。
薛亮心情激荡昂扬,似欲要建一座伟大雄丽堪比大明宫的港口。
大明宫的设计者就是曾担任将作大匠的阎立本。
阎家父子三人都在工程营建之上独具匠心,为隋唐两代所重视。父亲阎毗(音皮)为隋炀帝营造了行宫临朔宫,长兄阎立德修建了李渊的献陵、李世民的昭陵,弟弟阎立本设计了堪比四个紫禁城大的大明宫。②
武婧儿若知道薛亮的想法,肯定要气得吐血。大明宫那是在贞观之治的积累之上,耗费数十万的民力和无数物力财力才建造完成。
薛亮看完扫盲班的课本给了武婧儿一张试卷,让她去考核织造局的那群孩子。
“这些青少年都是良家子,如果有合适的话,我能举荐十多个在将作监担任小吏。若算学好的话,我可以提点他们去考明算科,考上了就能从从九品开始做官。当然,这些都得是男孩子才行。”薛亮补充道。
武婧儿点头道:“我会转告他们,以后劳烦了。”
薛亮笑了一声道:“是我要使唤他们,他们工钱怎么算?”
武婧儿眉头一挑,与薛亮对视一眼,装疑惑道:“钱的事情不都是找狄刺史吗?”
“哈哈哈。”薛亮闻言大笑道:“对,就是找他支要。”
最终织造局有六十多人通过薛亮的考核。这些人由制造局的青梅带着护卫一路护送而来。
青梅见到武婧儿十分高兴,道:“殿下,房司织让我来泉州组建织造局,这下咱们又在一起啦。”
武婧儿闻言,赞道:“如雪心思敏锐,懂得抢占先机。不过,我现在管着泉州港的事情,不和你们在一起共事了。大家最近怎么样?”
青梅道:“都好着呢,姐姐妹妹们听说我能来这里都羡慕至极。她们还让我给殿下带了东西呢。”
武婧儿温和道:“劳烦了。也恭喜你升任司织了。”按惯例每个织造局负责人的职位都是司织。
武婧儿将青梅等织造局的人引荐给狄仁杰,请他照看。又将通过考核的算术人才交给薛亮,由他带着做事。为了保护这些青少年的安全,武婧儿将身边的婢女派过去照顾这些人。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薛亮设计的图纸终于确定下来,泉州港开始施工。
狄仁杰从富商大户那里获得了不少钱财。这些钱财和朝廷拨付的钱财归到一起,用于泉州港建造的支出。
武婧儿每日去港口巡视,以免官吏不恤百姓,更是想法设法提供役力的生活水平。
武婧儿作为港口建设的监造者,负责工程的各项支出。她将账目记得清晰明了,每隔一段时日就派人去刺史府让狄仁杰核验。
狄仁杰也是在和武婧儿真正一起共事之后,才明白这位永丰公主善长理财之名不是浪得虚名。她对各种财帛资源的调配恰到好处,做事干练,账务清晰,更没有贪污索贿等陋事。
泉州港口诸事繁忙,武婧儿忙得脚不沾地,甚至连李贤和李显的婚事都没有时间回去参加。
只是李显的妻子不是韦皇后吗?怎么是常乐公主的女儿?常乐公主的女儿姓赵啊?
难道是她这对翅膀扇起来了飓风?但她和长安世家几乎都没有什么联系啊。武婧儿百思不得其解。
正当泉州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京师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李治和武媚娘改称“天皇”“天后”。
原来为了以表孝顺,李治和武媚娘为高祖李渊、太穆皇后、太宗皇帝和文德皇后都封上了尊称。
武媚娘名义上说为了避讳先帝先后,他们夫妇二人改“皇帝”“皇后”之名为“天皇”“天后”。
许多人听了目瞪口呆,表示还可以这样?
这哪是什么避讳,分明就是武媚娘加强自己权威的手段。
很多大臣表示不能理解,但李治和武媚娘二人郎心似铁,众人只得应下。
众人心中纳罕,李治为什么同意了武媚娘称天后。
天后和皇后所代表的的意义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