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大唐]我的皇帝堂妹(206)+番外
艰难的选择摆到了武婧儿面前,若她犹豫一下,必将与武媚娘产生嫌隙,日久天长必然会倒向新天子。
想毕,武媚娘正要出口反驳,但看到李治憔悴的眉眼,顿了一下,突然灵光一闪,笑道:“姐姐如今在宫中拿着贵妃的份例,不如让姐姐名副其实,这样一来也担得起显儿一声娘。”
李治听了,神情一怔,首先感觉荒谬,他都快死了怎么还能册封贵妃。随后稍一思索,觉得这个荒诞的主意确实是双全之法。
姨一向以媚娘马首是瞻,若媚娘刚才没有回来,此事尚有转机;但现在媚娘回来了,此事怕再无可能,说不定姨以后不会再单独前来探望自己。
贵妃也好,虽然被武媚娘这个皇后压制,但从法理上来说,她是显儿的庶母,显儿日后定当要尊敬她。
左右他这辈子做的离经叛道的事情多了,也不在乎少这一件,于是点头同意。
李显:啊?啊!
武婧儿:我在哪儿?
这对帝后行事颇有一种不顾别人死活的美,就这样武婧儿成了皇宫中的贵妃。
眼神迷离的李显在帝后二人的见证下,对着神游天外的武婧儿行礼并喊了一声:“贵母妃。”
恍恍惚惚的武婧儿跟着武媚娘出了贞观殿,眼神依然空洞茫然,直到武媚娘说了一句:“回神了。”
武婧儿这才回过神来,欲哭无泪,又委屈又愤愤道:“天皇怎么有这么多心眼?”
武媚娘拍拍她的肩膀,目光悠远,淡淡道:“习惯就好了。”
武婧儿对武媚娘上次的敲打印象深刻,怕武媚娘对此事心生嫌隙,忙道:“我和娘娘是一起的。”
武媚娘眉眼之间神采飞扬,满怀信任地看着武婧儿道:“我知道。”
武婧儿追问:“娘娘知道什么?”
武媚娘轻笑一声,将寒风吹乱的头发拢到耳后,道:“我知道,有我在一天,你的那些丫头就会在官位上呆一天。”
武婧儿闻言,脸上露出狂喜的神情,连连点头,激动地不知道要说什么。
“去吧。今日发生的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莫要放在心上。忙你的去吧。”武媚娘吩咐道。
武婧儿神情平复了些,对武媚娘的上一句话辩解道:“娘娘,那不是我的丫头,而是大唐的臣子。”
“嗯,她们是大唐的臣子。”
第95章 . 我的天后堂妹 帝崩
帝后上次说完封妃一事后, 但却一直没有动静。武婧儿以为这事会悄悄沉寂下去,结果她今天向武媚娘汇报事情时,就听到武媚娘吩咐上官婉儿取东西给自己。
“这是什么?”
武婧儿好奇地掀开托盘上面盖着的红色锦缎, 露出光芒闪耀的金册金印。
“啊…… ”待武婧儿看清金册上面的内容后,惊呼出声, 忙不迭地将托盘推给武媚娘,小心翼翼问道:“能不能不要?”
武媚娘抬起头,笑了一声, 道:“拿着吧,说不定能保命。”
“真能保命?”武婧儿将信将疑。
“至少死的体面。”武媚娘淡淡吐出几个字。只要未来的皇帝出自李治一脉,哪怕她将来落败, 跟她一条路走到黑的武婧儿也不至于被彻底清算。
武婧儿听了, 嘴角一抽, 没有再拒绝, 看了眼武媚娘, 询问道:“我以后还像以前那样?”
武媚娘不在意道:“随你。”
武婧儿回到寝殿, 对着金册金印不住地叹气, 过了一会儿才命人将其收起来。
真正的战争即将开始,她已经决定了要走下去, 就不能退缩了。
十一月底, 东都刮起北风,天空洋洋洒洒下起了大雪。武婧儿走在宫中的石板路上,身后跟着两个宫女。
她一路来到贞观殿, 正和出去的宰臣错身而过。武婧儿不知为何回了一下头, 浓丽的紫色官袍在皑皑白雪中愈发鲜亮。
她转过头一步一步踏着石阶往上走,先在配殿呆了一会儿化去身上的寒意,这才进了东暖阁。
东暖阁中仅有上官婉儿一人在处理政务, 她见武婧儿连忙起身行礼,用手指了指西暖阁的方向。
武婧儿明白,武媚娘正在西暖阁陪李治。她也没派人催促,接过上官婉儿递来的热茶捧在手中。
上官婉儿坐下继续草拟诏令,室内顿时沉寂下来,西暖阁的咳嗽声透过隔断屏风清晰地传到耳边。
武婧儿双手捧着茶,起身站在窗边往外看,天地一片苍茫,绿瓦红墙的宫殿在寂寥之中敛去华美壮丽,显得雄浑肃穆。
沉稳的脚步声响起,武婧儿转头看见神色疲惫的武媚娘走进来,忙将手中杯盏放下,扶她入座,小声道:“娘娘,你怎么看起来如此憔悴?”
武媚娘道:“无碍。你来可有事情?”
武婧儿将手中的册子递上去没有说话,武媚娘了然,眼睛微微阖上,又立马睁开,接过来翻看几页,便无心再往下看去。
册子里写的是各种丧仪用度。
她一手托着头,一手将册子推开,册子顺着力道滑到武婧儿面前,道:“你看着办吧,务必要体面。”
“是。”武婧儿将册子塞到袖中,正要离开,但想起武媚娘的脸色,还是叮嘱道:“娘娘,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嗯。”武媚娘“嗯”了声,不知道有没有放到心里。
武婧儿起身离开,出了正殿,带上配殿中的两个宫女,又顶着风雪回到自己的宫殿内。
殿内温暖如春,早有六宫和内侍省的官员等待此处,看到武婧儿回来,脸上均露出急切的神色。
“殿下,天后怎么说?”一名内常侍问道。虽然宫廷之中都知道武婧儿被荒诞地封为贵妃,但天后和天皇都没怎么提,众人只按过去的称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