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大唐]我的皇帝堂妹(313)+番外
武媚娘看到武徽音恍恍惚惚想起了那个温雅如玉的长子,心中动容,起身扶起武徽音道:“自家人何必如此多礼。”
武徽音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道:“姑母登基为帝,这是徽音第一见姑母,定要行全礼才好。”
武媚娘闻言,心中的沉郁扫去,笑起来道:“你呀……快去你见见你三姑母。”
武徽音转身来到武婧儿的身边,行礼道:“徽音见过楚王殿下。”
武婧儿扶起武徽音笑道:“自家人不用多礼。”这位是武徽音封王掌权的贵人和引路人。
武媚娘让几人坐下说话,宫女奉上茶水。寒暄完,武徽音说起武媚娘最感兴趣的使团来。
武徽音说道:“这次来朝的使团有真腊、林邑、波斯、大秦、倭国、天竺等十多个使团。其中波斯和大秦因海路遥远,回国报信的船队来不及回来,这次来大唐的使团是波斯和大秦的宗室,有在外行事的便宜权利。”
武媚娘颔首道:“无碍。你这次做的很好,朕欲在明堂设宴招待他们。”
武徽音笑道:“我在外面也算见得多了,但纵观中外,哪个国家都比不上京师和神都,而且神都变化极大,繁荣昌盛世间无匹,我几乎没认出来。”
武媚娘笑道:“那你在神都时就好好赏玩。”
武徽音点头道:“姑母疼我。我给姑母带了一件贺礼。”
“什么贺礼?”
武徽音笑吟吟道:“白银三十万两。”
“你从哪儿弄的钱?”武媚娘的眼睛瞬间睁大了几分,这可是三十万两白银,还是从流求那个生地弄来的。
武徽音解释道:“圣上怜惜百姓,姑母疼爱侄女,特意免除流求的租赋鼓励垦荒,还允许侄女支取关税建设流求。”
“这钱是流求的关税?”武媚娘疑惑。
武婧儿有不同的看法,她建过泉州城,管过市舶使。关税多,但花的更多。
“你是不是发现了银矿?”武婧儿问道。
“银矿?”一旁安静听着的太平公主惊呼出声。
武徽音对着武婧儿点头,然后又摇头道:“算,也不算。银矿在倭国,工匠勘探过,说是产量很大。这银矿来源一半是通过贸易,另一半算是合作挖掘。”在“合作挖掘”几个字上,武徽音放重了声音。
“这是第一批冶炼出来的银两,本应该提前送来,但由于等使团耽搁了一些时间。”武徽音解释道。
武媚娘激动起来,有了钱,她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路,修起来;大坝、河堤、海塘,尽管建;可以实现真正的轻徭薄赋……
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第135章 . 武皇 流求设省×水师四卫
“徽音, 你带舆图了吗?”武婧儿的声音呼回了武媚娘飘远的思绪。
“舆图。”武媚娘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凝视着武徽音重复道。
武徽音一向做事细致周全,既然要上贡白银, 早已将舆图随身携带。她闻言, 立刻将舆图从袖中取出,展开铺在桌子上。
舆图轻薄坚韧,上面用特制的墨水清晰地画着水域、航道和岛屿。武媚娘的目光先落在几座大岛屿上, 眉头微微一皱, 道:“昔年先帝征高丽,倭国曾协助百济残部与刘仁轨在白江口打了一场。倭国就是这些岛屿上的国家啊。”
武婧儿听到倭国, 冷笑一声,道:“他们当初被打怕了,现在窝着悄悄猥琐发育,想要一鸣惊人呢。”
武媚娘的眼睛盯着舆图,道:“倭国北临安东,南接流求,昔年又助纣为虐, 早晚为我心腹之患。”
武徽音点头道:“侄女也这样认为。”
武媚娘的目光扫过倭国,又重点关注了几道海峡, 最后落在广袤的海洋上面,思考道:“这海洋的尽头是什么呢?会不会还有丰饶的陆地?”
武婧儿听到这话,心砰砰作响,坚定地点点头道:“一定会有一片广袤丰饶的土地。”
武媚娘道:“怎么这么肯定?不过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我曾记得你和我说过,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是圆的, 沿着一个方向出发,最终会回到原点。”
武徽音也知道这个观点,甚至想派人去验证这个观点, 但是现在的船达不到这样的技术,遗憾道:“我们没有这样的船。”
武婧儿听到后,道:“你们要从造船的材质和动力方面进行改进。归根到底,人才最重要,你们的学堂还办着呢?教材要时刻改进。”
武徽音道:“学堂的数量比之前增加了三倍,只是……”
武徽音顿了下,看向武媚娘,迟疑道:“学而优者仕,除了极个别的真心喜爱的人,其他人要么迫于生计,要么选其为跳板。侄女这次前来,也是向姑母请求为技术杰出的工匠授予相应官职待遇,以资鼓励。”
武媚娘点头道:“有功必有赏,你拟个章程上来。”武徽音欣喜地应下。
武婧儿想了想道:“陛下,待遇只是其一。若想真正鼓励百姓从事研究这些东西,还要给予身份上的提升。”
武媚娘稍一沉思,除了海船建造技术,还有农耕技术、纺织技术、冶炼技术、营造技术等等,这些都和海船建造技术一样重要。
“你和徽音一起拟一个涉及到所有工匠待遇及奖励体系。”武媚娘吩咐道。这回换武婧儿欣喜地应下。
太平公主有些听不过来,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三人的谈话就涉及了好几门子的事情,不解问道:“士农工商,士为首,农次之。姨娘和大嫂为什么要提高工匠的地位?为什么不先提高农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