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大唐]我的皇帝堂妹(63)+番外

作者:星辉映川 阅读记录

武媚娘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巩固自己的后位和权势上。

上一次的废后事件,至今让她心有余悸。她甚至多次在梦中梦到了自己被废,救助无门,孤独地死去。

武媚娘翻阅史书,突然想出一绝妙的主意。

亚献。

她自己做泰山封禅祭祀地祇的亚献。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对泰山封禅念念不忘,就是太宗皇帝也是如此,更何况一直仰慕太宗皇帝的李治?

当皇帝的人不知凡几,但去泰山封禅的只有三位,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各个都彪炳千秋。

太宗皇帝曾两度欲行,或因为旱涝蝗灾或心中踌躇,始终没有去成。

李治掌权后,一直对泰山封禅心动不已,两人也曾私底下商量过这事。

天公作美,最近几年连年丰收,米价达到了每斗五钱。在外,将士们开疆拓土,破突厥、灭百济、平葱岭、定鉄勒,大唐对东、西、南、北的疆域控制更上一层。

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封禅,更待何时?于是群臣上表,武媚娘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没有哪一位帝王能够拒绝泰山封禅。

李治也不能。

泰山封禅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在泰山之巅祭天和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或社首山祭地。②

大臣已经呈上封禅的《仪注》,武媚娘的目光落在了“禅社首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同配”一行字上。③

前代的泰山封禅都是以公卿大臣做亚献,武媚娘想要打破这个局面,自己做亚献。

乾为天,坤为地,而且又是太后们为配,你们这些公卿大臣凑什么热闹?

于是,武媚娘挥笔写下一篇理直气壮、酣畅淋漓的上表来,要求把公卿大臣踢了,自己充当禅社首山的亚献,诸王大妃为终献。

李治看到后,觉得既有道理,又有意思,于是批准了武媚娘的上表。

大臣知道后,好多人都惊呆了。

女子充当亚献,闻所未闻,真是几十年目睹之怪状也。

朝廷的大臣既瞧不上武媚娘,又畏惧她。

今年,李治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以品位定门第高下,皇后的武氏扶摇直上被列为一等,而没有在朝廷任官的旧族被踢出“士族”。

在众人看来,皇后武氏如此处心积虑,往上爬的姿态委实吃相难看,果然商贾人家出身,没有一点世家风度。

但他们又对武后十分畏惧,上官仪一家的下场还在眼前呢。

惹不起,还躲不起不成?

再过几年,你且看她。朝臣世家纷纷自我催眠。

有文化的世家子可能还会掉个书袋子,心中暗道武后是城狐社鼠之流,依托于皇上,作威作福,令众人敢怒不敢言。

可古往今来这些城狐社鼠之辈,可有好下场?还不是一个个遗臭万年。

就是煊赫一朝的吕后不也如此?

第31章 . 我的皇后堂妹 千金公主×库狄云珠

右相兼司礼太常伯刘祥道简直忙疯了, 他是泰山封禅的负责人,上有两个直属领导。

领导之一李治既要、又要、还要,领导之二武后要创新。

除了领导要求忒多外, 还有一众不省心的同僚。距离上一次的泰山封禅已有六百多年, 仪礼丢失,时代变迁,各个流程同僚都有自己的看法, 连座褥颜色都要拿出来争论几天。

刘祥道的头发成把地掉, 一睁眼就开始吵吵吵, 好在终于出了结果。

麟德二年十月, 李治和武媚娘率领公卿大臣、皇亲国戚、诸国使节、内外命妇等浩浩荡荡从东都出发,前往泰山。

武婧儿收到武媚娘的信催促回东都参加泰山封禅。

武婧儿对于这等礼仪性的活动不太感兴趣,认为泰山封禅不过是皇帝夸耀文治武功的手段,劳民伤财。

托某些营销号的宣传, 武婧儿可是知道泰山封禅的皇帝从李治之后出现断崖式降级, 以至于宋真宗之后的皇帝来泰山只祭祀不封禅。

历数封禅的皇帝, 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前两位自不必说, 光武帝光复汉室虽功绩不如前两位,但在历史上可圈可点。

至于唐高宗,拨开后人在其身上涂抹的色彩, 就会发现他在位期间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 打压门阀,拓展疆域,大唐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可算是有为之君。

唐玄宗是在开元年间封禅的, 至此他也可算是一代明君,但偏偏后面他又活了二十多年,酿下安史之乱。

宋真宗这位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看庙号是就知道这人好玄虚。

武婧儿心中觉得泰山封禅根本就是多余的,但还是去了。

据说媚娘要开天辟地做封禅的亚献,率领六宫内外命妇祭祀地祇,她还要一起参加呢。

这次参加封禅的人员极为庞大,车马逶迤于道,绵延不绝,走走停停,这让武婧儿想起前世早晚高峰堵车的情形。

武婧儿正在马车内百无聊赖地看书,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笑声,紧接着车帘被掀开,进来一位风韵犹存的华美妇人。

“看样子我没来错时间,你正好有空。”千金公主眉头一挑,对武婧儿笑着道。

武婧儿直起身子,给她倒了杯茶,道:“什么没来错时间,这话怎么说,我一直闲着呢。”

千金公主用手一点外面,意味深长笑道:“那可不一定。”云川正在外面骑马护在马车一侧。

呃……

武婧儿将茶递给千金公主,笑道:“你从外面而来,赶紧喝口热茶,堵上嘴省得胡说八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