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府主母摆烂日常(132)+番外

作者: 越长风 阅读记录

第114章 你就是清舟那个不争气的爹?

就在阮清舟最后一拳将对手打下擂台的瞬间,忽觉腿上吃痛,单膝跪地,接着便见到一身水蓝色长裙,束着高马尾的徐紫凝落在自己面前。

“师兄小心,有暗器。”徐紫凝本是躲在人群中看热闹的,好巧不巧,刚好看到了从中飞出的数根毒针。

徐紫凝的出现引起了阵骚乱,护驾的士兵将擂台团团围住,可她好似没看到一般,目光防备的盯着南边围观的人群。

季凌川忙向皇上言明徐紫凝的身份,鹤安则直接上擂台查看情况,眼见刚刚还战斗力十足的阮清舟额头冒出汗来,便知情况不对。

“姐夫,有暗器。”掀开裤腿,只见银针周围的皮肤已经发黑。

徐紫凝见状,面露担忧,从怀中的瓷瓶里取出药丸喂他服下:“他中毒了,要尽快医治才行。”

得知有刺客,皇上震怒,武举重地,戒备森严,何人敢如此大胆:“来人,戒严整个演武场,势必将刺客找出来。”

“不必了,我知道是谁放的暗剑。”见阮清舟被带走,徐子凝虽着急,却也不能放过暗害之人。

皇上眸光微动:“是谁,快给朕拿下。”

徐紫北目之所有,都是些获准观战的百姓和官员家眷,当中也不乏一些,想以武招婿的贵女小姐们。

但就在这些人身后,一个身形枯槁却行动灵活的男人,看上去年纪不小,为不引人注意,本就不算太直的身形弓得更弯了。

软鞭子挥起的瞬间,徐紫凝大喝一声:“给我让开。”

众官眷小姐们哪见过这个架势,纷纷到处躲避,徐紫凝飞身而起,只听啪啪啪的几声脆响后,传出声声痛苦哀嚎,这嚎叫声嘶哑难听,众人闻声看去。

只见一个男子疼得躺在地上打滚,脸上和身上均现出道道鞭痕,徐紫凝气急,蹲下身来找了半晌,什么也没找到,干脆一脚踩在那人的喉咙上:“将解药交出来。”

男人自知逃跑无望,腮间一动,说时迟那时快,徐子凝抬腿一脚,只见一颗红色药丸连同几颗牙齿一同吐了出来:“想死,没那么容易。”

没问出解药,季凌川将人压了下去。

负责记录成绩的的官员悄悄追上来:“季将军,比赛结果怎么办?”

“不是比完了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阮清舟之所以被人暗算,正是因为得胜时的一时疏忽。若没有这个女子突然出现,阮清欢被人暗算的罪名,必定由他的对手来背锅。

**

武举比试出现刺客一事,惹得皇上雷霆震怒,限令大理寺十日内将真凶缉拿归案,此事由鹤安全程督办。

刚订了亲的大理寺卿江杰,接到旨意后,第一时间赶到阮家查看情况。

此刻的阮家也乱作一团,老太太得知孙子被人暗伤,当即吓晕了过去,周云芝虽强撑着没倒下,也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

阮清舟武举夺得三甲,皇上安排太医前来为其诊治,虽知是中毒,但中的什么毒一时间还不能确定,没法对症下药。

阮承富坐在椅子上,一张脸苍白如纸,接到消息,他便第一时间命人将京中有名的郎中全请了过来,得到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太医院首摇了摇头:“阮公子所中之毒毒性剧烈,却又好像受了压制,减缓了蔓延,只是……”

周云芝哭着哀求:“刘太医自有圣手之名,我儿的性命就指望你了。”

刘太医闻言叹气,他的确善于医病,却不善毒理呀,眼见太医的神色,房中众人的心皆沉入谷底。

唯独没有落泪的阮清欢,此刻终是支撑不住,身形一晃,好在鹤安就在身边,将她拥住,鹤安安慰道:“放心,本相定会想尽办法救清舟的。”

阮清欢从未像现在这般无助过,忍着心中悲痛点了点头。

守在门口的徐子凝见状,眼神越发冷凝,她不顾丫鬟阻拦闯了进来:“我需要飞鸽传信。”

**

阮清欢来到书房,徐紫凝已将信写好,她刚刚一直没哭,可此时却眼眶通红。

见到阮清欢,她抹了把泪:“也许我爹能救他。”

眼见着鸽子消失在远处,阮清欢将她拥住:“今天,谢谢你。”

她都听鹤安说了,若非是她扬鞭挡了一下,只怕那毒针会正中清舟的胸口,若是那样,就算是大罗神仙也回天乏术了。

接下来的几天,阮清舟就靠着各种汤药吊着,除此之外,还有徐紫凝的药丸。

转眼过了一天一夜,徐紫凝一直陪在他床边,周云芝过来时,难过的吸了吸鼻子,心中甚是感动:“孩子,你先回房歇一歇,可别熬坏了身子。”

徐子凝怎么睡得着,她摇头:“只要再坚持坚持,我爹一定会来的。”

“徐姑娘,这次多亏有你,不然清舟他……”

“伯母别这么说,阮清舟就是我的命。”

周云芝:“……”这话,她竟不知该如何接应了。

对于儿子的这个师傅,身在京城的周云芝所知甚少,只知是父亲为他寻的高人。

周家是江南豪富,父亲多年来没少行善事,家中三儿一女,周云芝是最小的一个,因此对她格外宠爱。

后来,她不听劝,嫁给了阮承富,留在了遥远的京中,便许久也难见父亲一面。

后来清舟渐渐大了些,父亲提出让他到江南历练,彼时她与阮承富的关系也是最紧张的时候,阮府之中两房之争不断,总知是焦头烂额,应接不暇。

权衡之后,她这才将清舟送到江南,后来才知道,父亲为他寻了高人为师,还说将来定有一番作为。

上一篇: 六零之东北来了个大美人 下一篇: 锁春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