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春宵(302)
内宅的事有多琐碎,林晚音再清楚不过了。虽都是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磨的人对生活没有盼头。
苏清妤摇头笑着安慰,“还好,都是底下的人忙。”
荷叶和枫叶也起身给苏清妤行礼,被她拦住了,“你们忙你们的,此时没外人,不用这么多礼。”
又吩咐珍珠给两人赏了银锞子。
母女俩刚坐下,跟着林晚音多年的管事林二就走了进来。
“大小姐来了,请大小姐安。”
“林二叔不必多礼,我就是过来坐坐,你们有正事就说正事,不必顾及我。”
林二点了点头,走到林晚音身边,“夫人,今年的粮食都订好了。今年九江丰收,粮食价格比往年要低一成,支出去的银子还剩下三十多万两。”
“您看是把银子收回来,还是再多订点粮食。”
林晚音正沉吟的工夫,苏清妤忽然心思一动,前世今年可是少有的寒冬。入冬之后,不仅煤炭的价格飞涨,就连棉花都涨成了天价。
“母亲不如用那些银子收点棉花。”苏清妤开口说道。
林晚音不解,“收棉花?咱们家做粮食买卖的,收什么棉花?”
苏清妤解释道:“母亲有所不知,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看关于天象的书。研究了多日,感觉今年会是个寒冬。”
“咱们不如收点棉花,和四妹妹合伙做些冬衣。若真是寒冬,到时候不管是棉花还是冬衣,都不愁卖。”
在一边站着的珍珠面露疑惑,夫人什么时候看天象的书了?最近夫人一直在看一本话本,好像叫什么《中举后,我敲开了寡嫂的门》。
难道这书,是专门研究天象的?
林晚音听女儿这么说,也没多想。三十多万两银子,就当给女儿捧场了。
转头吩咐林二,“就照大小姐说的办。”
苏清妤想了想,“林二叔,回头我那边再给你凑五十万两银子,都买棉花。”
“三十多万两还不够?你还要再拿出五十万两?”林晚音有些诧异,女儿是不是对自己所学,太自信了些。
苏清妤娇嗔地说道:“母亲这什么表情,不信我么?”
林晚音忙道:“信,怎么不信?”又对林二说道:“咱们也追加到五十万两。”
苏清妤决定拿出这么多银子,也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前世京城还好,再往北的地方听说冻死者无数。她这时候多囤点棉花,到时候平价卖给百姓,也算是救人命了。
前世就因为今年的寒冬,辽人才做好了进军中原的决心。在第二年秋日进犯,李云州和宋弘深借机立下奇功。
她回去还要跟沈之修说一声,今年的军需一定要准备充足。
离开之前,她又特意嘱咐了荷叶和枫叶,让她们尽量不离开母亲左右。
从林晚音这离开,苏清妤又去了苏顺慈那。
苏顺慈新开的铺子叫华锦阁,前面是铺子,后面还带个小院子。
苏清妤从后门进去,直接去了苏顺慈的书房。
进门就见她把自己埋在一堆账册里,苏清妤站在门口,只能看见她头上晃着的步摇。
“苏老板这么忙?”
第268章 银子不够了
苏顺慈闻声抬起头,一脸惊喜。
“大姐姐来了,快坐。”又吩咐丫鬟缙云,“快上茶,要今年新来的紫笋。”
姐妹俩在一边坐下,苏顺慈高兴地说道:“大姐姐,前几日三表哥又帮我联系了一家川府的锦商,咱们这几日生意好的不得了。”
“我估么着,下个月就能给大姐姐分红了。”
因是姐妹俩合伙,苏顺慈做事比从前更精心也更谨慎。生怕把苏清妤的银子赔了,让她失望。
一想到她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赚银子,还能给大姐姐分红,苏顺慈就干劲十足。这几日又是看账又是选货,经常忙到很晚。身子有些乏,但是精神头又格外的好。
苏清妤皱眉看她,“你这是忙成什么样了?怎么黑眼圈都出来了。”
“你才多大,小心积劳成疾,变成小老太太。”
苏顺慈被苏清妤逗的大声笑起来,“大姐姐吓唬人,我再怎么熬,也不至于变成小老太太。”
说话的工夫,还打了个哈欠。
苏清妤心疼地看着她,“手里的事,多吩咐底下的人做,人不够就再花银子找。”
苏顺慈知她担心,点头安慰道:“我知道,忙过这几日我好好歇歇。”
“你这些日子一直在外面,祖母和父亲没说你么?”苏清妤又问道,总怕苏顺慈这事被家里发现端倪刁难她。
苏顺慈俏皮地笑了笑,“我跟他们说,我再找找关系,看看能不能把绸缎铺子开起来。”
“大姐姐还不了解祖母么?我这样一说,就是三天三夜不回府,她都不会去找我。”
想起府里的事,苏顺慈又笑着说道:“大姐姐若是过几个月再回府,怕是府里就剩院墙了。”
苏清妤一怔,随即笑出声,“你是说,府里已经靠变卖东西度日了?”
苏顺慈撇了撇嘴,“可不是么,祖母和父亲卖的尤其多。没见二婶卖什么,估计傍身的银子不少。三叔和三婶家底不厚,我按照大姐姐的吩咐,私下贴补了些。”
“饶是这样,府里的吃穿用度,可是一点都没缩减。前几日祖母娘家一个远亲送了帖子来,祖母愣是让人送去了二百两银子。”
“我就看看她们有多少东西可以卖,这样的日子又能维持几年。”
苏清妤想起苏顺慈上次送来的信,冷声说道:“他们没缩减用度,估计还等着母亲回府,再像从前那样接济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