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锁春宵(334)

作者: 香蕉披萨 阅读记录

又过了好一会,香冬眼皮微动,长长地舒了口气。

晚饭过后,苏清妤正在看沈月送来的账册,把不规范的地方标出来,打算明日说给她听。

翡翠神色谨慎地走了进来,低声说道:“夫人,香姨娘想偷着见您一面,在花园西北角的小亭子内。”

苏清妤合上账册,随口问道:“三爷还在书房忙着?”

提起书房,苏清妤又想起今日在书房书案上的场景,脸色不禁泛红,心口跳的厉害。

三爷真是太胡闹了,那是处理公务的地方,他竟然……

她决定未来几个月,都不去书房找他,直到她彻底忘了这事。

翡翠回道:“三爷还在书房和幕僚说话,说是今日要很晚回来,嘱咐夫人早点休息。”

苏清妤嗯了一声,带着翡翠偷着出了西院。既然香冬想悄悄见她,那自然越隐秘越好。

凉亭内,香冬沉静地坐在石凳上。见苏清妤进来,起身行了礼。

“这么急着见我,可是有什么事?你想离开了?”

除了这件事,苏清妤想不出还有什么事。

香冬微微摇头,“不是,我一时半会还不能走。今日朝云郡主去找大老爷,他们要对三老爷不利。”

对香冬来说,三夫人就是她和弟弟的恩人。

她本来在每日给沈之衡的汤里下了乌头,沈之衡的床头和书房,被她放了不少装满豚草的荷包。

乌头能让沈之衡风热犯肺,留下病根。再加上每日闻着豚草花粉,他早晚会因为呼吸困难而死。到时候就算是大夫诊治,也只会以为他是哮喘发作。

这个法子虽然慢,但是保险。她不能让弟弟有个杀人犯的姐姐,影响弟弟仕途,所以想了这个法子。

她爷爷是游方大夫,她虽没继承医术,早年却看了不少杂书古籍。这方子,就是一本古书里的。

她本来是打算明日最后一碗汤熬完,她出府找个地方隐居。

但是今日听了朝云郡主的话,她又不想走了。若他们对三夫人和三老爷不利,她在沈之衡身边,也能提防着点。

“你仔细说说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事,李朝云怎么会让你听见。”

香冬闻言咬紧下唇,虽觉得屈辱,但还是开口说道:“当时我在大老爷书房,朝云郡主不知道我在。他们离开之后,我又装作熟睡的样子,大老爷应该没怀疑。”

第296章 防备

香冬把今日李朝云怎么说的,沈之衡又是什么反应,都详细跟苏清妤说了。

苏清妤坐在石桌边,葱白的指尖轻轻摩挲着石桌上的暗纹。

按照香冬的说法,沈之衡当时只说他心里有数了。但是他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兴许是敷衍李朝云,也兴许是往心里去了,赞同李朝云说的。

不管怎么说,都得防备一二。

若是沈之衡想对沈之修动手,可比沈昭容易多了。

李朝云今日的话,走的是攻心的路子。一次两次沈之衡不往心里去,三次四次呢?

和香冬先后离开花园,苏清妤回了西院。

沈之修还在书房忙,她叫了文竹和姜启过来。

小书房内,文竹和姜启垂手站着,等着苏清妤的吩咐。

苏清妤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今日三爷和大少爷闹的不太愉快,你们应该也知道。”

“我这人想的多,今日叫你们来,就是嘱咐一声。明日开始,西院加强戒备。”

“凡是大房的人过来,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以免出现什么纰漏。”

她不知道李朝云的后招,朝堂上的事她也帮不上,只能先把内宅守好了。

若是西院出了什么纰漏,可就和沈之修脱不开关系了。

祖父在世的时候,她经常看些杂书,祖父也愿意给她讲。有时候一个家族的瓦解,往往就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好在沈之修御下极严,能在西院伺候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

苏清妤想了想又说道:“毕竟是血亲,三爷肯定是不愿意往坏处想。我这么说,也是为了防范,不是怀疑谁。”

“所以今日我说的话,你们不得外传。若三爷问起,就只说是我吩咐的。”

文竹和姜启闻言齐齐点头,自是认可苏清妤的话。夫人是为了三爷好,他们只有配合的。

第二日沈昭如愿去了詹事府做少詹事,这件事在沈家,再没激起一点浪花。沈之修也和平常一样,上朝,处理公务。

*

转眼就进了八月,暑气消了不少,早晚凉快了些。李云州离京的这段时日,沈月虽有时发呆,但好在管家事情多且杂乱,她没工夫细想。

这些日子府里准备过冬的事宜,苏清妤把不少事都交到了她手上。

今年沈家的煤炭备的比往年都多,下人们私下说,是三夫人没管过家不知道。但是因苏清妤之前几件事立下的威信,底下的人到底不敢当着她面说。

老夫人和沈之修听说了,也只说什么事都需要经验,权当花银子让她长经验了。

苏清妤也没解释,总归煤炭都进府了,谁说什么都不管用。

下人的冬衣,也都早早做好了。今年三夫人开恩,所有人加了一件加厚的冬袄。

有人感激,说三夫人仁义。也有人嗤笑,说三夫人就算收买人心,也该换个方式,不如赏赐半两银子来的实在。

这些苏清妤都没当回事,她这么做本也不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是为了冬日的时候,能少些麻烦。

不然下人缺衣少穿,府里煤炭告急,操心费力的还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