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春宵(669)
沈之修陡然加重了语气,“陛下,臣今日带这人进宫,不过是想替永宁公主讨个真相,与战王无关。”
苏元州也走上前,“皇舅舅,元州也想知道,娘亲到底是怎么死的。”
宣德帝听说涉及到永宁公主,便毫不迟疑地说道:“傅仪,你亲自去把人带进来。”
让傅仪去,也是防止有人意图灭口,谁知道这事会牵扯到谁。
永嘉公主身子微微晃动,下意识抓住李景川的手臂,惶恐地看着他。
两人离心之后,鲜少如此亲密。李景川垂眸看了一眼,到底没甩开人,而是小声安慰道:“没事,口说无凭,他们不见得有证据。”
永嘉公主却不如李景川淡定,李景川并不知道,陈平和贾淮已经失踪了。这两人若是也落到了沈之修手里,这人证不就有了么?
旁人没注意到永嘉公主的神色,苏清妤却看的正着。
心里冷笑,也到了沈家和宁王府反击的时候了,就是不知道,李家有没有沈家的运气。
不多时,李虎就被人带上了大殿。
哪怕已经过了十几年,在场还是有不少人都认出了李虎。
这位当年战王殿下最倚重的副将。
战王去封地之前,甚至有人猜测,这位李将军会在战王登基后,成为武将之首。
可谁能想到,当初惊才绝艳的少年将军,此时跛着脚上了太和殿。
再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只剩下慷慨赴死的悲壮。
从李虎拦住沈家的马车,说出当年那件事的时候,他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哪怕王爷是冤枉的,宣德帝也不会容许他再活着。
李虎走到大殿中间后,给宣德帝行了礼。
沈之修见皇上没有开口的意思,便代为问道。
“李虎,当着皇上的面,你说说当年的事吧。”
“战王殿下为何忽然举兵谋反,又为何屠了永宁公主的别院?”
“据本官所知,当年战王殿下可是对永宁公主极为爱护。”
李虎仰头,忽然看向永嘉公主。
说出的话,也让在场所有人都合不拢嘴。
第592章 李虎说出真相
李虎跪在地上,“末将李虎,拜见皇上。”
“其实当年战王殿下进京,不是为了谋反。自打皇上登基以来,战王殿下就打算在封地做个富贵王爷,从未想过要谋反。”
战王从未谋反,也从未想过谋反。
这句话在大殿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场众人,年纪大的是亲眼见过当年储位之争,战王离京又在几年后折返的。
年纪小的,也都听过这些事。全天下谁不知道,战王谋逆,其罪当诛。
可今日李虎的话,又让众人狐疑不已。
是李虎顺嘴胡说,还是当年的事另有隐情?
宣德帝沉着脸盯着李虎好半天,才冷声问道:“既然没打算谋反,那他当年为何率军进京?”
其实按照宣德帝的真实意思,最想直接把李虎拖下去砍了。
可心里越恨,他就越强迫自己压住情绪。他要让朝臣看看,他的胸襟和气度并不比周阳泽差。
李虎抬起头,越过宣德帝,隐晦地看了贤妃一眼。隐晦到就连沈之修,都没看出异常。
贤妃袖子下双拳紧握,并未直视李虎,却忽然看向了太子。
李虎立马收回目光,低头沉吟片刻,也下定了决心。
随后李虎开口说道:“陛下,当年战王殿下进京,是因为接到了永嘉公主的传信。”
“永嘉公主在信中说,裕太妃在宫中整日以泪洗面。皇上对裕太妃更是横眉冷对,连吃喝都不能善待。”
“战王殿下孝顺,便率军回京。本意是和皇上理论一番,再接走裕太妃。”
裕太妃是战王生母,一直在宫中颐养天年。战王谋反被杀后,裕太妃一场大病没治过来。
哪怕战王谋反,宣德帝在给裕太妃办丧事的时候,依然风光大葬。追封,陪葬,一点没含糊。
所以听李虎这么说,宣德帝勃然大怒,“朕什么时候对裕太妃横眉冷对了?朕登基后,太后和裕太妃同住在寿康宫。朕对裕太妃,从来都是尊敬有加。孝敬太后的,也不忘孝敬裕太妃。”
想起李虎说,这信是永嘉公主写的。宣德帝又冷眼看向她,“永嘉你说,朕什么时候苛待裕太妃了?”
大周太祖皇帝立国开始,便以孝治天下。
这话若是传出去,他这一世英名还不毁了。
永嘉公主闻言再次跪在地上,“皇兄,他说的什么信,臣妹不知道。”
她转头怒视着李虎,“你说本公主给战王写信,信呢?”
她就不信已经十多年了,李虎还能拿出那封信。
果然,李虎神色一滞,“末将没有信,那信殿下看完就烧毁了。”
“但是末将说的都是实话,李景川踩着我们殿下的尸骨,和上万将士的性命,换取战功封了王。”
说到这,李虎恨意难挡。他没看永嘉公主,而是怒目圆睁地注视着李景川,“你也是武将出身,靠这种手段谋得战功,就不觉得羞愧?”
“我还以为咱们战场上的将士,都是光明磊落之辈,现在看来倒是想错了。”
李虎嘲讽的话,让李景川无地自容,他也无数次这么问过自己。
宣德帝闻言不解地问道:“什么叫李景川踩着你们的尸骨,换取战功封王?成王败寇,你们兵临城下,朕派兵剿灭有什么不对?”
嘴上这么问,实则宣德帝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若真如他想的那般,那李家可是万死难逃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