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锁春宵(710)

作者: 香蕉披萨 阅读记录

宋弘深还不知道,太子布了一个又一个局,等着他往里钻。

那日之后,宋弘深几乎整日都在工部,看着众位侍郎重新画图纸。

苏芷兰因为会设计战船,被封为县主的消息,也传遍了京城。事情过了明路,她也就能正大光明的去工部了。

自然外面也传起了流言,说什么的都有,有羡慕夸赞的,也有嫉妒诋毁的。

偶尔有一两句不堪的流言,传到苏芷兰耳朵里。

她乍一听,心里还不痛快,但宋弘深那时在她身边,说了句:不遭人妒是庸才。

紧接着又说道:“若是还往心里去,就打回去。”

苏芷兰诧异地看着宋弘深,明明前一句还是教她释然,怎么下一句就让她打回去了。

宋弘深见她不大明白,便说道:“受人诋毁的时候,若是你不屑与对方争执,也能做到视对方如无物,可以不必理会。”

“这种情况,说明你内心已经足够强大。你不开口,是因为对方不配让你开口。”

“但若是你心里介意,生气,愤恨,那就打回去。”

苏芷兰心里琢磨宋弘深的话,问了句,“若是我心里介意,但是打不过呢?”

宋弘深脱口说道:“打不过还有我呢。”

苏芷兰有种忽然有了靠山的感觉,但是想起大姐姐和四姐姐,她又觉得还是得靠自己。

四姐姐说过,人能实实在在依靠的只有自己。

工部用了半个月时间,重新画好了被烧毁的图纸。

按照原定计划,宋弘深打算九月初南下,用半年的时间在福建造新的战船。

明年四月,倭寇侵袭之前,所有战船下水训练。

等到清明前后倭寇入侵的时候,直接送他们上路。

可本该他带走的一百万两造船的银子,户部却拿不出来了。

第628章 进退两难

那日宋弘深得了消息,匆匆去了沈家。

沈之修和苏清妤刚陪老夫人用过午饭,正一起喝茶说着闲话。

自打苏清妤有孕,老夫人几乎每日数着日子过,就盼着能早点见到小孙子。

刚刚几人说起了卫国公府严氏的几个儿子,老夫人说多子多福。沈之修却道,顶用的一个就够了。若是败家惹事的,生的越多越糟心。

老夫人骂他乌鸦嘴,直说沈家的子嗣,不会跟他说的那样。

她年纪大了,就喜欢府里子嗣多,儿孙都围在身边的场面。

沈之修嘴上附和了一声,心里却想,这些事哪说的准。

现在看沈家小辈确实都还不错,但是再过个两三代以后,谁知道会什么样。

就连他儿子,他都不敢保证以后什么样。兴许就养出个纨绔或者奸佞,也是说不定的事。

但他可不敢跟老夫人这么说,只能顺着,哄着她老人家高兴。

听说是宋弘深来了,沈之修便吩咐先把人请去书房喝茶。

老夫人知道定然是有事,便道:“你去吧,我这不用你陪着。”

“清妤也一道回去,你还不满三个月,多休息才好。”

“我这边不用你们惦记,不用时常过来。”

沈之修点点头,起身告退,带着苏清妤出了正房。

离开庆元居之前,沈之修又特意嘱咐花嬷嬷,“母亲年纪大了,有什么事嬷嬷就差人去西院知会我一声。”

花嬷嬷应道:“是,三爷,老奴记住了。”

回去的路上,苏清妤问沈之修,“忠勇王这个时辰来,是有什么要紧事吧?”

现在正是晌午休息的时辰,若不是有要紧事,宋弘深不会这个时辰来。

沈之修说道:“他是为那一百万两银子来的,我早上就得了消息,已经差人去查了。”

这一百万两银子的事,苏清妤在午饭前就听说了。此刻沈之修再次提起,她疑惑地说道:“这是皇上应下的事,谁敢动这银子?”

上百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就连户部尚书,都不敢私自打这银子的主意。

沈之修淡笑说道:“金尚书肯定是没这个胆子的。”

他接管吏部后,陈铮就把得意门生金瀚海安排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这次金尚书给宋弘深的理由是,年末多事之秋,这银子挪来挪去,就不够了。

到了西院后,苏清妤回去休息,沈之修则直接去了书房。

他一进门,宋弘深就站起微微躬身,“老师。”

沈之修示意他坐,他也在书案后坐下,“你先别急,我已经差人去查了,很快就会有消息。”

宋弘深脸色不大好看,在沈之修面前,他也不必遮掩,冷声道:“查不查的,结果也都一样,定是太子打击报复。”

又嘲讽一笑,“身为储君,东南沿海百姓的安危,他是一点不往心里去。”

沈之修心想,东南百姓的安危算什么,西北三十二州,可都被太子许诺给二皇子了。

他知道宋弘深心里不忿,自打皇上让他领兵东南水军,他就一直在研究对倭寇的对敌策略。

可太子先是烧了战船的图纸,又弄没了他的银子,他不生气才怪。

沈之修吩咐门口的小厮,给忠勇王泡一杯胎王菊上来。

宋弘深失笑道:“老师这是让我消消火气?”

沈之修道:“先等消息吧,我估计也快了。”

他手底下的人,查这种事还不难。

没有具体消息传回来前,他不会妄下定论。

话音刚落,书房外就传来了敲门声。

随后文竹进来,禀告道:“三爷,查清楚了。那些银子都是正当途径拨出去的,修河道,筑桥,边城军饷和筹措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