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春宵(775)
她抱着孩子出书房的时候,恰好遇上宋弘深进来。
苏清妤便要抱着孩子行礼,被宋弘深拦住了。
“三夫人客气了,此处没有外人,无需多礼。”
说话的时候,他还伸手捏了捏沈枞的脸蛋。
跟苏清妤寒暄了几句后,宋弘深进了书房。
进去的时候,沈之修已经开始煮茶了,是他爱喝的明前龙井。
“老师还有闲情逸致煮茶,再这么下去,你这内阁首辅的位置,怕是也要让给姜家了。”
宋弘深玩笑般地说道,然后在沈之修对面坐下。
沈之修知道他要说什么,今日早朝,皇上下旨,让姜家二公子去山西督办河道修整。
谁都知道,这是个肥差。也都清楚,姜家二公子就是个草包。
把一个草包放在这样的肥差上,无异于是把朝廷的银子白送给姜家。
若只是银子也就罢了,可水利之事,重在千秋,哪能如此儿戏。
沈之修不急不缓地把茶递到宋弘深手边,说道:“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他想,宋弘深忽然上门,总不是要跟他吐苦水的。
怕是对这件事,有了想法和应对之策了。
宋弘深接过茶,手指摩挲着茶杯边缘的纹路,说道:“我写了份折子,老师帮我看看?”
单独和沈之修在一处的时候,他从不自称本宫,言语间对沈之修颇为尊敬。
沈之修没想到他会写折子,接过打开看了起来。
看折子的时候,沈之修眉目间掩藏不住的赞赏之意。
奏折上写的是太子对皇上重用姜家的看法,剖析利弊,言辞简练。通篇都说到了点子上,没有一句废话。
沈之修甚至想,若是年后殿试能有一篇这样的策论,就是状元也做得。
等他看完,宋弘深问道:“老师觉得怎么样?若是觉得尚可,明日我就私下呈上折子,再跟父皇长谈一番。”
沈之修把奏折放下说道:“不妥,皇上现在宠信宸妃娘娘,又一心追求长生之术。太子殿下这时候去跟皇上讲道理,恐怕他听不下去。到时候父子俩闹的剑拔弩张,也是不好。”
宋弘深不死心,继续说道:“可我说的这些……”
沈之修抬手打断了宋弘深的话,“殿下说的这些,自然都有道理。可殿下想过么,陛下在位二十年,这些道理他不懂么?”
皇上自然什么都懂,所以宋弘深这时候去说教,他能听进去才怪。
怕是气急了,还会以为宋弘深掌权几天,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沈之修知道宋弘深顾及什么,便说道:“姜家那些人,殿下无需担心。虽都在要职上,但是想架空他们手中的权利也不难。”
他说到这有些迟疑,纠结了一瞬还是说道:“倒是有一事,我要提醒殿下。”
宋弘深不解,“何事?”
沈之修细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说道:“这件事,太子得做好最坏的准备。”
宋弘深一怔,瞬间明白了沈之修的意思。若是真到了影响朝政那天,让他做好登基上位的准备。
但是宋弘深却无奈一笑,“老师,其实我压根没想登基。”
第686章 机会
沈之修被宋弘深这话惊住了,“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宋弘深说道:“我算计着,父皇怎么也能在位十多年。等过了十几年,我儿子应该也能登基了
“我已经想好了,等我有了儿子,就扔到沈家,让老师教导。”
沈之修:……
“你把儿子扔到沈家,你干什么去?”
他一着急,连称呼都乱了。
宋弘深自然不在意沈之修说话的态度,笑着说道:“我带着太子妃去看看大周的河山,体察民情。”
这是他被册封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的。
他对当皇帝没什么兴趣,也没那么大的野心。所以他比谁都希望,皇上能身体康健,一直掌权。
沈之修惊诧了片刻,神色又恢复了正常。
又没好气地说道:“说的简单,你别忘了,你还有两位侧妃,两位良娣……”
话未说完,沈之修就忽然停住了。
想起要进东宫的这四个人,再一深琢磨,恍然大悟地问道:“所以你选了那四人,也是早有算计的?”
之前对于宋弘深选了谁为侧妃,他没细想。毕竟以宋弘深的能力,谁进东宫都别想掀起风浪。
此时略一琢磨,他就想清楚了里面的关窍。
宋弘深点点头,却也没多解释。
沈之修想了想说道:“殿下的意思我知道了,但是许多事,恐怕殿下到时候也身不由己。”
宋弘深也知道,这么下去,怕是也由不得他。
他是当朝太子,有些事是他的责任,推脱不掉。
姜二公子这件事,在朝臣中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
但是内阁几位大臣都未说话,其他人更是不敢言语。
本以为姜家该抬举的都抬举了,也该消停一阵子了。
可谁曾想,皇上在十月中的时候,又下了道让内阁头疼的圣旨。
因十月二十五那日,是南极长生大帝降现的日子。那日祈福,可消灾解厄运。
所以宣德帝下旨,那日招朝臣命妇,一起进宫祈福。
各家的小姐少爷,想同沐恩泽的,也可带进宫。
内阁辅臣张忠良找准时机问沈之修,皇上现在不顾朝政要怎么办,难道他们真的要进宫陪皇上胡闹?
沈之修只说道,内阁就是为陛下分忧的。大家各自做好本分,就是对得起皇恩。
众人无法,只得准备二十五那日进宫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