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锁春宵(783)

作者: 香蕉披萨 阅读记录

苏清妤捡起一个杏干递给苏顺慈,说道:“元逸秋闱名次不错,苏家若是再出个魁首,那可真是要兴旺了。”

*

此时外院沈之修的书房内,沈之修正给苏元逸讲科举中,策论要如何立意。

窗边,宋弘深和林无尘闲坐在太师椅上。

说到农桑经济的时候,林无尘忍不住插了两句嘴。

别看沈之修是内阁首辅,但是经济一道,林无尘见识却并不比他差。

林无尘侃侃而谈说了半天,才恍然惊觉,此事关乎到苏元逸的科举。

他忙说道:“我是不是说多了?你们继续说。”

宋弘深却道:“三表哥说的极好,不似寻常商户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顺着朝廷的发展来说。策论嘛,既要结合实际,立意也要高远。说到底,科举选人是为朝廷办事。”

“就三表哥这番见解,我若是主考官,定给你个好名次。”

宋弘深在沈家从不摆太子的谱,对林无尘也是随着苏芷兰的辈分,叫声三表哥。

林无尘欠身道:“太子殿下谬赞了,也是接触的多。在沈大人和太子面前,我这是班门弄斧。”

沈之修斜了他一眼,又对太子说道:“你三表哥是正经有进士功名在身的。”

宋弘深便好奇地问,“那怎么没入仕呢?”

大周并没有商人不许科考,不许入仕的规矩。

林无尘玩笑般地说道:“我这人啊,只对银子感兴趣。”

当年他参加科考,不过是想看看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有几斤几两。

骨子里还是觉得做商人好,自由自在。

等他意识到,他们这样的人家,更该入仕的时候,已经晚了。

说白了,那时候林家根基浅,见识也短。

宋弘深听他这么说,眉梢忽然挑起,像是想到了什么,但是并未多说。

转眼到了腊月初,苏家开始准备苏芷兰大婚一事。

因是嫁到宫里,所以嫁妆只准备了金银细软。其他家什器具,都折算成了银子。

苏芷兰大婚前两日,苏清妤和苏顺慈去苏家给她添妆。

进门的时候,就听海氏正在叮嘱苏芷兰。

“你年纪小,很多事还不懂。但是那几位侧妃良娣,年纪可都不小了。”

“你需得提防住她们,万不可在你圆房之前,生下子嗣。”

“皇室不似寻常人家,子嗣之事是大事。若是她们先生下一儿半女,你这处境就尴尬了。”

“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你万事多留心。”

苏芷兰见母亲一脸焦灼,安慰道:“母亲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也不是傻子,还能等着被人暗害不成?”

“这些日子我看了不少兵法,兴许用得上。母亲不是告诉过我么,一切向内求。”

“我能不能在宫里立足,能不能顺遂平安,不在于有没有人暗害算计,归根结底都在于我自身。”

海氏知道这个女儿是个有主意的,又说道。

“我瞧着太子那人,心机城府深不可测。你万不可在他面前耍小聪明,有时候,也要懂得以柔克刚。”

第693章 贺礼

守在门口的丫鬟挑起了厚重的帘子,苏清妤和苏顺慈走了进去。

海氏见她们姐妹来了,笑着道:“你们来的正好,陪陪芷兰,我也要出去待客了。”

姐妹两人上前给三婶行了礼。

想起进门时,苏家门口马车聚集,门庭若市的景象。

苏清妤随口问道:“这还没到正日子,怎么就这么多人?”

苏家没多少族亲,三叔的同僚又能有多少?

海氏听她问起,便解释了个中缘由。

原来是因为太子大婚,不少人想搭上关系却没门路。只能借着由头来苏家恭贺,算是拉近点关系。

所以这几日,不少没收到苏家喜帖的,也都提前带了贺礼上门。

苏承荀着实有些为难,上门就是客,总不能不许人家进门。

人家诚心诚意恭贺,若是不许进门,不收礼,人家还以为苏家瞧不起人。

可若是笑脸迎进来,这些人送的礼,又实在太过贵重。

尤其那些根本没有人情往来的人家,送了那么多贵重的礼,让他寝食难安。

只怕他们看重的,也是苏家和太子的关系,想着有朝一日用得上。

昨日他看贺礼的时候,在一盒百年山参的下面,发现了一张两千两的银票,吓得他连夜给人家送了回去。

这还是他瞧见的,就怕有没瞧见的。

他收了人家的礼,到时候人家有事上门相求,他是答应还是拒绝?

拿了人家的,总归手软。

海氏叹了口气说道:“你三叔还愁呢,这礼是收下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苏清妤恍然大悟,知道都是奔着往后攀关系办事来的。

她思量片刻,说道:“三婶,五妹妹大婚是喜事。她又是太子妃,理应心系家国百姓。我是这么想的……”

苏清妤低声对海氏说了一番话,海氏闻言顿时眸色一亮。

“我这就去跟你三叔说,你这主意当真是好。”

海氏带着人,出了苏芷兰的闺房去了外院。

找到苏承荀后,海氏把他叫到一旁,说了苏清妤的意思。

苏承荀思量片刻,点头道:“这么也好,我这就去交代。”

恰好此时大门处又有几人进门,正把东西递给管家。

苏承荀上前寒暄了几句后,便扬声说道:“诸位同僚好友,小女和太子殿下大婚,承蒙各位赏脸,来喝杯喜酒。”

“诸位的心意在下领了,但是这礼,在下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