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儿子的洗白日志[快穿](159)
说着,礼春花还打算要不又往镇上走一趟,兴许能追上。
但她的打算被吴桂花制止了,“行了,行了,朝子是要骑马的,你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四条腿的,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礼春花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弃了,但带来的东西,她也没打算又带回去,于是把里面的吃食都送去了厨房,然后才出来跟礼夏露说说话,她今天不急着走,下午再回去也行。
在礼夏露的前婆家被判了流放之后,那消息已经传遍了十里八乡,礼春花嫁去的罗家村,也听到了消息。
虽然觉得这消息里的主人公半点不像自己家的人,但礼春花还是被婆家催着回了娘家一趟,当时便已经知道了礼夏露之前的情况了。
这次,礼春花是想来打听打听,她家小弟真有那么厉害吗?居然组建了走货商队,还不是参与进去,居然当了主事人?
这可是一件大事,之前,她婆家就很看不起她弟弟,对她二妹和离的事情,也是闲话颇多。但是一听到说她小弟组建了走货商队,还是里面的主事人,那态度,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不然,她今天还不能拿着在婆家做好的吃食来送给小弟呢,虽然没有赶上。
两姐妹就“小弟为什么这么厉害”的话题讨论得不可开交,但说着说着,突然又转到了小妹身上。
礼夏露的声音又有些带着鼻音:“也不知道小妹现在到底去哪里了,有没有安定了下来,怎么就没有往家里送一封信呢?”
礼春花也叹了口气:“爹娘把小妹嫁给那个货郎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了。那个货郎也再也没来咱们村上,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继续到处跑,还是找了个好地方落脚了……”
再说下去,又该哭了,身为大姐的礼春花果断道:“没事儿,现在小弟出去走货了,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遇上小妹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走货是一件耗时比较长的事情,但是当礼霸带着人走了三个月后,村里的流言还是越发多了。
不少人处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总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礼家小子在外面的事情。跟礼霸家里关系比较好的人,说话是比较好听的,多是在说等礼家小子回来了,礼大福家里可就过上好日子了。
跟礼霸家里关系一般的人,则多是讨论着这个‘龙头走货商’能不能在外面吃得开,路上会遇到什么事儿之类的话题。对于礼霸本身,倒没有过多的关注。
至于个别与礼霸家里关系势如水火的人来说,现在可算是找到一个好借口,不停地戳着礼大福家里的肺管子。
一会儿假模假样地说,担心礼家小子死在外面,没人给他收尸。一会儿又去煽风点火,说那些个借了钱给礼大福家里的人得赶紧去要钱,万一礼家小子在外面惹了帐回来,到时候礼大福家里的地可都得卖去还债了,指不定不会还他们那三瓜两枣的。
总之,有些人话说的是有多难听,要多难听。
礼大福自持身份,一向不愿意跟村里人骂架,但吴桂花从来没有包袱,凡是让她听到的,她二话不说,张嘴叉腰就开始骂了。
想给她儿子找晦气?滚你丫的吧!
吴桂花骂了一天又一天,在外面骂,在家里也要骂,骂这些个最笨、不会说话的,外面的人话说得这么难听,怎么不知道回骂几声?!
骂得多了,大丫就觉得小叔叔在外面肯定很辛苦,她们确实不应该任由那些人骂小叔叔。但大丫确实不会说话,于是她们三姐妹便想,要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别骂小叔叔呢?
二丫想了个办法,三姐妹一致通过,于是,三个丫头便起早贪黑去山上挖最好吃的野菜,势要让那些说坏话的婶子们只能吃最苦的野菜。
三姐妹认认真真挖野菜,只是从一天开始,一个人莫名就悄悄跟在了她们旁边。
“大姐,大姐……”二丫提着装野菜的篮子,小声地叫着大丫,手上还用力扯着大丫的衣袖。
大丫不明所以,“怎么了?”
“后面,后面树后面躲着一个大伯,这几天好像一直偷偷跟着我们,经常盯着大姐……”
用爹的实例教育妈妈不要偏心计划(11)
大丫紧紧地牵着二丫和三丫的手, 没有挖完的野菜也顾不上挖了,三个丫头不敢回头,不敢答应后面的人, 只能盯着自己村子的方向, 快速奔跑。
礼丰收扛着锄头从地里往家去, 他家里的土地不算多, 一天慢慢悠悠地干着,也能把地里的活儿干完。
别家的都是给地里的人送饭去, 偏只有礼丰收每天到了中午, 就自觉回家吃饭, 有时候还要在家里睡个午觉才下地。
那些年龄比礼丰收大的人自然是可以当着他的面批评他的,但礼丰收反正是左耳进、右耳出的,他只要把自己家的地收拾好了就行,其他的,他自己爱干嘛就干嘛, 他娘子都不说话呢, 这些外人说个屁!
叼着一种勉强带了点儿清甜味儿的野草,礼丰收颇有些耀武扬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家的位置正好靠近后山的入口。
还没有看到自己家呢, 就先看见了三个熟悉的丫头, 一副被狼追着的可怜模样。
礼丰收没看清三丫头后面到底是跟了个什么, 二话不说就提着锄头跟着跑过去了。
大丫跑得快喘不来气了,看到前面丰收叔向着他们跑来,总算是又多了几分力气, 怕自己一出声,腿就没力气了。大丫只好强忍着, 努力迈着两条腿,拉扯着两个妹妹跟丰收叔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