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前妻(124)
刚才为着谢卫国打谢建华,她已经和自家丈夫吵过一架,这会儿眼睛还是红的。
程立春也觉得上山挣工分太遭罪了。
冬天地里没有活儿,河东大队都是接林场的清林工作挣钱。
而所谓清林,就是将林场伐木剩下的树枝砍碎铺在地上,省的挡路占地方。
累不累另说,首先大冬天踩着雪窝子上山就够受的了。
但她胆子小又没什么主意,只拿一双哭红的眼睛看自家丈夫。
谢卫国听了刘招娣的话却竖起眉毛,“十六不小了,老崔家二丫才十三,不也跟着下地干活儿了?他一个大小伙子,难道还比不过一个丫头?”
“丫头哪能跟他比……”
刘招娣还要说话,谢苗突然开口问几个弟弟:“你们怎么想的,愿不愿意当一回真正的男子汉,用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挣点钱?”
几个熊孩子全挨了揍,包括一开始跟着胡闹后来又知情不报的谢建军,这会儿难得安静如鸡。
听谢苗这么问,谢建中第一个梗起脖子,“去就去,有啥了不起的?”
谢建军没说话,但看表情,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刘招娣见了就撇嘴,“谁愿意去谁去好了,我们家建华可不去遭那罪。”
谁知话音刚落,谢建华满脸坚毅地抬起头,“我去。”
他是哥哥,也是他把建中建军带歪了,谁都可以不去,他必须去。
第二天,清林队准备出发的时候,才发现刘招娣没来,反倒是谢家几个半大小子来了。
“谢书记,你咋把建华建军他们带来了?”吴向东忍不住好奇。
“孩子不小了,带出来锻炼锻炼。”
谢卫民说着,看向记分员,“盯着点儿他们,按实际干了多少活儿记分,别手下留情。”
既然说了要让他们自己挣工分,就不能手软,所以王贵芝特地将容易坏事儿的刘招娣留在了家里。
原本见他带了几个啥也不会干的孩子来,队里还有人不太满意,觉得这是来占他们便宜的。
听他这么说,这些人才没说什么,背着斧头锯子上了山。
他们走后没多久,王贵芝亲自去了趟吴家,给顾涵江送了点吃的,“听说你要回京市了,带着路上吃。”又塞给他一小包野生天麻,“拿回去给你爸妈和爷爷,能治头疼。”
她虽然没明说,顾涵江也知道这是为了感谢他昨天帮谢家兄弟收拾烂摊子。
他留下了吃的,却把天麻推了回去,“有这个就够了,谢谢奶奶。”
当天,顾涵江重新出发,终于坐上了回京市的火车。
而谢建华三兄弟则跟着一群大人艰难地上山,唯一能休息的时间,就是中午坐在雪坡挖出的地窨子里,边烤火边就着暖瓶里半凉的水啃煎饼。
三人累得浑身酸软,也没有胃口,突然都变得十分沉默。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刚吃完饭,谢苗又拿出了作业本,“把今天的作业写完再睡。”
谢家三傻:“……”
他们还以为打一顿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没想到更狠的还在后面。
兄弟三个每天白天跟着上山挣工分,晚上还要回来做作业,没几天,脸就瘦了一圈儿。
刘招娣心疼得什么似的,抱着谢建华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去。
谢苗却问几个弟弟:“这么累,要不咱们半途而废吧?”
“我才不半途而废!”
谢建中瞪眼,“我现在比以前干得好多了,一天已经能挣六个工分。”
“我也能挣六个工分。”谢建华毫不相让,“我还能挣更多,不服咱就比比。”
几个熊孩子一下子燃起了斗志,晚上吃饭的时候使劲儿扒饭,做完作业又早早钻进被窝睡觉。
刘招娣说什么自家儿子也不听,气得又哭闹了一场,晚上把自己和谢卫国的被褥一个放炕头一个放炕梢,离得远远的。
谢卫国也不在意,反而夸谢建华,“现在瞅着,总算有点爷们样儿了。”
谢建华没说话,默默捏了捏拳,第二天上山干活儿的时候更加卖力气。
但时间临近年底,到了小年前一天,河东大队的清林队伍还是放假了。
也是这一天,谢卫民拿着记分员做的记录,跟队里的会计一起,给大家结算这一年挣的钱。
谢家三兄弟也跟着去了,每人都分到了三块四毛钱。
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谢建华和谢建中兴奋不已,摸着那几张票子就商量起要怎么花。
“我想给奶买瓶雪花膏,还有我妈、咱姐。”谢建华说。
“咱姐不缺雪花膏。”谢建中说,“要不我们哪天去县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卡新头绳吧?”
只有谢建军半天没说话。
谢建华和谢建中看了,都问他:“咋了?没想好要怎么花?”
“不是。”
谢建军摇摇头,抬头目光认真地望向两人,“建华哥,建中,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天才挣了三块钱,要挣够一百得多长时间?”
谢建华和谢建中都不说话了。
是啊,他们累死累活干了这么多天,才挣了三块钱。要是没有涵江哥帮忙把欠条要回来,那一百块钱,又得让他们爹妈辛苦多久才能还上?
“挣钱太不容易了,以后还是别去耍钱了吧。”谢建军说。
“那群人都是王八犊子,没一个心眼儿长对地方的,我们也没打算再去。”谢建中嘟囔。
谢建华却抿起唇,将那三块四毛钱攥得紧紧的,“不去了,以后都不去了。”
几人拿着自己挣的钱,给家人都买了礼物,乐得王贵芝直夸他们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