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032)
朱祁钰手中拿的是彭遂写的沧溟流的一些观点,彭遂并没有断言沧溟流诸事,这些需要舟师们,反复去验证。
第二份则是鸡笼岛的勘测,岛上气候炎热,受沧溟流的影响,鸡笼岛全年无冻,一年三熟。
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医疗,鸡笼岛上不到三万人只能住在半山腰上,这也是琉球从三国时候就有了人烟,可是一直未能开发的主要原因。
太热,气温大约和吕宋相当。
鸡笼岛是典型的亚热带海岛型气候,在平原地带无明显四季变化,但是在山区则有四季变迁。
五月到九月是梅雨季节,之后就是台风季节,但是因为鸡笼山的阻断,西部大部分的平原地区的影响较小。
有一种独特的风,被当地人称之为焚风,也叫落山风。
落山风,干燥、闷热、强劲,刮起来似乎要将一切烧起来,需要及时补水。
开发鸡笼岛需要大量的姜,防止湿热,同样气温在冬天变化比较大,但是绝对冻不死人。
林林总总,关于鸡笼岛的开发,李宾言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的想法。
“流放鸡笼岛绝对比流放永宁寺要强得多。”朱祁钰合上了李宾言的奏疏,永宁寺的冬天真的会冻死人,相比较永宁寺,鸡笼岛就像是天堂。
李宾言点头说道:“那是自然。”
要不是要开发鸡笼岛,这群流放的人,哪有这种好待遇?
但是这是大明第一次将手伸向了海洋,是陆权向海陆并重的转变。
他想到自己在聚贤阁前摘下的永乐剑说道:“陛下,那把剑,该不该收回去了?”
“拿着吧。”朱祁钰示意李宾言带好就是。
他不打算收回去,永乐剑在南衙压着,一些肉食者还不停的跳出来。
没有了永乐剑,难道他再带着大军平叛去?
李宾言说起了松江市舶司的事儿,他拿出了一个厚厚的账本,这账本仅仅是目录。
他如数家珍的说道:“松江市舶司,今年放了两百一十三枚桅大船的船证,共有十七万次的商舶出入,近千次贡舶进出,吞吐货物近亿斤,包罗万象。”
“其中有占城米一百七十万石、苏松白米四十五万石、香料十二万石、松江棉布三万余担,桐油四十万斤,鱼油五十余万斤…”
“陛下要找的黑金也找到了,就在爪哇岛上,臣这次进京,带了一桶。”
朱祁钰看着账本,这只是一本总账罢了,真正的账本已经抬到了计省衙门。
“松江宝源局吸储近四百万枚银币,再加上南衙吸储,总计超过了八百万枚银币,这次一并押解入京了。”李宾言终于说到了此行的目的。
他之所以亲自回京,是宝源局保留了将近两成的留存应对存取之外,其余的银两,全部押解回了京师。
这钱实在是太多了!
李宾言怕路上被人截去,就亲自押送了,万一丢了,他李宾言也不用回京了,找个坑把自己埋了就是。
幸好,全副武装的大明京军,护送大明官银,沿路不长眼的一些流匪们,都被顺手平定了。
这些银两都会存到户部和内承运库去,一来需要压制成银币。二来,这些钱大约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南衙了。
要用到官道驿路硬化、疏浚四万里水路以及各种官厂营建之中。
“南衙是真的有钱啊。”朱祁钰感慨万千。
他收割了几波,这跟割不完一样,一茬一茬的长,这一个宝源局又榨出八百万两来。
离几亿的开发资金还有很远的距离,势要豪右们还得多努力赚钱,然后存到大明宝源局,为大明的大开发做出贡献才是。
“陛下,臣有个想法。”李宾言往前探了探身子说道:“是不是可以在琉球限制下商贾带刀之事?”
“臣的意思是,进入琉球列岛、鸡笼岛后,一应张弓、填铳商船,以倭寇论之。”
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党?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贺“打磨z”成为本书盟主!)
商舶带刀是李宾言搞出来的潜规则,这个规则是当初密州市舶司的无奈之举。
现在李宾言想要将港口之内,不得张弓填药,改为大明海内,不得张弓填药。
“陛下,大明水师已经有二十艘战座船,明年这个时候,又会有两千料福船七艘,战座船四十余艘下海,陛下,应该让商贾们习惯安静的大明海域了。”李宾言认为到时候了。
而朱祁钰认真琢磨了许久说道:“不够,实在是太少了,朕当初在南衙的时候,问过徐承宗,当初永乐年间,一千三百多所巡检司,有超过万艘巡江、巡检、战座船。”
“即便如此,当初也未曾禁止张弓。”
“不妥,万里海塘也是大明海,依旧不安稳。”
南洋、万里海塘都是南海的别称,大明朝在琉球列岛有了战座船和巡检司,可是南洋呢?
鸡笼岛以北,大股倭寇和海盗被平定,可依旧不是很太平,南洋就更不太平。
而且,几十条船,等于没有船!
哪里有什么海疆安全的说法?
李宾言这才意识到自己这话说的有点问题。
万里海塘也是大明海域,彭遂四处立碑,不就是为了确界吗?
宽泛的让所有商贾不得在大明海域内不得张弓填药,是一刀切的懒政,需要进行区别对待。
朱祁钰摇头说道:“还是离港之后,允许张弓填药,以防万一。”
“海盗很猖獗啊,无论海商忠诚与否,都是朕的臣工万民,朕不能让他们在大海上,陷入违反大明律法和保护自身的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