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141)
他的劝谏就是读书人的那个弯弯绕绕的调调,什么话都不讲明白,至于陛下到底听出了什么,那是陛下的事儿了。
胡濙是个非常典型的文臣,除了投献陛下之外。
他很确信,陛下听懂了他的话里有话,看似是在说史,其实还是说的大明的王化之路。
王化不是单方面的消灭,而是彼此之间融合。
这是大明王化之路和罗马殖民之路,根本性的不同。
白居易是唐代科举出身,可白居易并非寒门,胡麻饼,来自西域,白居易为何会做胡麻饼?
而且还写诗,借着胡麻饼抒发自己升官的喜悦心情?
白居易会做胡麻饼,并且写诗称赞,其实就是当时胡麻饼极为流行,这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唐朝的王化之路,是彼此影响的,大明的王化之路,必然也将彼此影响,即便是陛下把车轮以下的草原男丁都杀了,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所以,胡濙并不认为陛下在消灭鞑靼人,陛下能够完全消灭鞑靼人。
因为一旦王化之路走通了,鞑靼本身就是大明的一部分,要彻底消灭鞑靼人,那就要先把自己给灭亡了。
朱祁钰看着胡濙,礼部尚书果然很懂礼法。
“你是对的,但是最后,那也是大明主导的融合,而不是胡元,他们做不到。”朱祁钰承认胡濙说得对,但是大明在这个过程中和结果,都是获利和主导的那一方。
胡濙立刻点头说道:“那是自然,陛下英明。”
“那海拉尔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的话,就让礼部拟诏了?”
朱祁钰点头说道:“拟诏,入澄清坊吧,还有禁止莫罗和这些海拉尔接触。”
胡濙一直说海拉尔入宫之事,朱祁钰一直以为要入泰安宫,但是住澄清坊,就没什么安全侧的问题了。
胡濙的眼神流转,陛下对太后和稽王府并不是完全信任,任何给太后和稽王府加筹码的事儿,陛下都不会做。
“稽王身边有个叫万贞儿的宫人,是山东诸城人,是孙太后的人。”胡濙往前凑了凑说道:“这万贞儿和稽王生母同岁,稽王对其极为迷恋。”
万贞儿大稽王朱见深十七岁,胡濙说起此事,和近来陛下册封了稽王一事有关。
陛下在贺章出使之前,册封了稽王世子朱见深,袭稽王爵位。
这件事还是胡濙为陛下分忧解决掉的,但是胡濙突然发现了这个稽王对这个万贞儿过于痴恋了。
胡濙既然为陛下分忧,稽王因此袭爵,胡濙就不会半途而废。
胡濙的洗地,包售后。
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貍和老狐貍对飚演技
朱祁钰玩味的看了一眼胡濙,他对胡濙心里有气,是因为胡濙最近在做一些事,而且手伸的很长很长。
这不,胡濙的手在没有大皇帝需求的情况下,居然伸进了稽王府。
对于万贞儿和朱见深的故事,朱祁钰还是知道一些的。
万贞儿虽然大了朱见深十七岁,但是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故事,却是个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朱见深经历了两次废太子风波。
明英宗兵败迤北被俘,明代宗和于少保君臣力挽狂澜,明代宗虽然坐稳了皇帝,但是太子却仍然是明英宗的庶长子。
很快,明代宗就开始下旨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这件事是胡濙代为主持廷推,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摁着吏部尚书王直的手签字,最后全票通过。
朱见深第一次太子位被废,随父亲住进了南宫之中。
南宫和高墙无二,朱见深这个废太子,在南宫的日子可不好过,明英宗的皇后钱氏,那时候哭瞎了眼睛,朱见深的母亲周氏又是个废物,朱见深在南宫的那几年,日子可不好过。
很快,明代宗的长子朱见济离奇死亡,明代宗暴怒,金刀案起。
明英宗本人都朝不保夕,更遑论这个废太子朱见深了。
随着明代宗病重,明代宗膝下无子,于谦主持,恢复了朱见深的太子位,但很快就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再登皇位。
这个时候,明英宗在天顺元年,发了一份很奇怪的圣旨,他册封了一位太子,而这个太子名叫朱见濡。
朱见深的乳名叫做濡儿,但是宗亲玉碟上的名字,是朱见深。
这道圣旨,可谓是意味深长。
明英宗这份圣旨,就是在试探朝臣的反应,他想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果然引起了朝中所有臣工的反对,明英宗只好以自己记错了为由,责令当时为宗人府事的宁阳侯陈懋,为朱见深改名朱见濡。
明英宗自己记错了,难道大明的文渊阁、司礼监都记错了不成?
如此艰难之下,以庶长子身份登基之后的朱见深,接手的大明朝,是一个被稽戾王又霍霍了八年的大明朝。
在这种情况下,朱见深和万贞儿一路走来,其经历的风波和苦楚,可不是后世那些动不动几十集的电视剧能够相媲美的。
万贞儿岁数比朱见深大了十七岁,为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但是皇长子去世之后,万贞儿再不能为朱见深诞下一儿半女。
朱见深和万贞儿之间,那是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
但是毫无疑问,万贞儿真的是孙太后的人,万贞儿本身就是孙太后身边的侍女。
“稽王现在尚幼,但是稽王府邸之事,朕不欲过分干涉,胡尚书以为呢?”朱祁钰并不想棒打鸳鸯,所以以封了稽王,不多过分干涉为由,婉拒了胡濙处理万贞儿的想法。
万贞儿是妖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