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196)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这些奴隶包括大量的波斯人、突厥人以及乌兹人。

张凤临死之前和皇帝奏对,大声的咆哮的说,人性贪婪。

这些奴隶并不受大明律法的保护,也不受劳保局的保护,大明出现奴隶,蓄奴之风骤起,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比如河套地区眼下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即便是走西口和农庄法调动了一定的积极性,补充了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依旧缺口很大。

徐有贞走后,河套地区的水利工程并没有停止,一条三百里长的景泰安民渠只是一个开始,一份超过了一万里的水利安民策,是徐有贞留给河套地区的财富。

但是如何将这条万里水路彻底实现,是需要人力一点点的开凿。

靖安五原府的有将近一千五百里的沟渠需要修建,大约需要两万人不眠不休的劳作两年,如果全都用大明人,那就需要支付二十四万银币,这还仅仅是劳动报酬支付,还有行政成本需要支付以及物料。

而皇帝陛下、户部尚书只给了十万银币,如何完成这一千五百里的沟渠开凿?

如果使用奴隶,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支出,甚至还有贪腐的余地。

作为五原府的知府,这个时候,就自然会选择奴隶去完成,哪怕这个知府是极为清廉,持节守正之人,他的选择也是使用奴隶。

使用奴隶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报酬的支出,也可以减少百姓的劳役,并且将这些劳役用到其他的地方,比如垦荒,比如修筑城墙、修筑河堤、炸毁黄河冰面等等。

除了奴隶本人输了以外,商贾、官僚、百姓都赢麻了。

所以奴隶贸易,在三边也非常盛行,而且所有人下意识的选择了视而不见,送到京师的所有奏疏里,对贩奴之事,只字不提。

三边、集宁的山西行都司、北平行都司都有蓄奴之风,而且这股风气也有愈演愈烈,席卷整个大明的趋势。

建设挂帅的景泰年间,皇帝又不肯大量征调民夫,甚至还要设立劳保局保证劳动收益,那就只能苦一苦这些奴隶了。

贵州的乌江疏浚和四万里水路疏浚以及写在大明规划里的二十万里水路,六枝厂和滇铜的开发,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南衙大兴造船业、桐油、盐田、运河维护、鸡笼岛的迁民、手工作坊的不断增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还有一项已经启动,却需要更多劳动力的大事,大明皇帝正在推行,那就是超过四十万里的道路硬化和桥梁营建。

按照每里消耗一人算,这就需要超过四十万的奴隶或者征调四十万的民夫。

如果不苦一苦奴隶,那就只能苦一苦大明百姓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无不是血淋淋的,即便是在大明,亦是如此。

坐在京师的大皇帝陛下,知道这些吗?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选择了对奴隶之事视而不见,皇帝深陷信息茧房,获得的信息,都来自于朝臣,他知道大明蓄奴之风的兴起吗?

泰安宫里的御书房灯火通明,兴安分门别类的将所有的奏疏整理归档,看着喷灯洁白灯光下,伏案批阅奏疏的陛下,心中五味成杂。

张凤是个蛀虫,而且是查补之后,必然会被斩首的蛀虫,但是张凤有些话说的很对。

作为九五之尊的陛下,太过于辛苦了一些。

“兴安,把这几本夜不收的密报,送给于少保,让于少保看看,明日召于少保奏对。”朱祁钰将几本奏疏放在一起,递给了兴安。

兴安接过了奏疏低声说道:“陛下,夜深了,唐贵妃的宫嫔跟臣说,唐贵妃最近练了一套剑舞,想请陛下看看。”

“朕知道了。”朱祁钰头都没抬,看着手中的几本奏疏,陷入了沉思。

朱祁钰知道大明兴起的蓄奴之风,因为朱祁钰有散在大明四处的锦衣卫、夜不收,也有通政司通政,每个月都会见一见各地的百姓,他对蓄奴之风的兴起,心知肚明。

三边的奴隶来源主要是西域;

云贵川黔的蓄奴之风主要来自于东南亚的三大宣慰司;

而两广、福建、鸡笼、南衙三省两直隶府的奴仆来源主要是高丽、倭国和东南亚的昆仑奴;

北直隶和辽东的奴隶来源主要是女直和野人。

朱祁钰敲着桌子,思忖了许久,心中终于有了定策,开口问道:“王复的奏疏到了吗?放在哪里?”

“在这。”兴安找到了王复的奏疏,递给了陛下,就知道今天唐贵妃的剑舞,怕是白准备了。

朱祁钰对撒马尔罕发生兵变之事,知道的比也先还要多。

王复其实早就注意到了海罕的异常,甚至有计划的在刺激海罕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让康国稳定持续的走下去。

但是王复显然没想到海罕会发动的那么快,他刚刚进行了军制改制,刚回到了兰宫,海罕就发动了军变,幸好王复做了准备,没有让海罕得逞。

也先在军队哗变之前,居然还在愤怒的说,他在没人敢反这种话。

朱祁钰看着王复的奏疏,再加上诸多夜不收的密报,开口说道:“让王复不要再跟也先吵架了,也先虽然还没到耳顺之年,但是经过了丧子之痛和背叛之后,性情大变,让王复安抚好也先的情绪。”

“如果安抚不好也先,也先很有可能提前赶往萨莱拔都,奥斯曼的法拉提绝不允许出现这种事,帖木儿的卜撒因肯定会背刺康国。”

“如果也先做不得恭顺王,那恭顺康王这个位子,朕可以给王复坐。”

兴安看着陛下低声说道:“陛下,这是异姓王还是胡王啊?”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