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211)
“负心多是读书人啊,指望读书人仗义,不就跟指望母猪上树?”
“即便是咱们不论这贰臣贼子品行如何,就说这王复手里握着八万的乌兹军,咨政院诸事皆由王复一言而决。”
“此去撒马尔罕,阿剌知院觉得自己个儿手里那三万人,能打得过那八万的乌兹军吗?”
罗炳忠就是在贩卖焦虑,逼迫阿剌知院和撒马尔罕的瓦剌人决裂,即便是不撕破脸,也要达到听调不听宣,尾大不掉的事实。
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便会生根发芽。
阿剌知院猛的摇了摇头说道:“那八万的乌兹军,别说我,就是恭顺王二十万大军自己吃下,也要崩掉满口牙,我这三万人,和王复拼的两败俱伤,给恭顺王捡便宜吗?”
罗炳忠一拍大腿,大声的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阿剌知院,明白人儿,我敬你一杯。”
“这硬碰硬不行,咱们就来软钉子,阿剌知院觉得王复这人如何?”
阿剌知院听到这里,面色数变,他对撒马尔罕发生了什么,知道的一清二楚,王复这个读书人,实在太阴险了!
他心有余悸的说道:“我斗不过他。”
罗炳忠给自己续了一杯酒说道:“别说你一个塞外西虏,就是奉天殿的那群明公师爷们,有几个能斗得过王复?他那些手段,杀人啊,它不见血啊!”
“啧啧啧!”
罗炳忠说的不是空话,王复这么阴险的读书人,在大明都少见的很。
阿剌知院举起了酒杯,一仰头,一饮而尽。
打仗死就死了,可是死在阴谋手中,他阿剌知院不甘心,他收到撒马尔罕的消息,就一直辗转反侧,他怀疑海罕造反和也先长子博罗的死,和王复有莫大的关系。
“谢殿下解惑,这撒马尔罕,真的不能去!”阿剌知院握着酒杯,用力的说道。
“诶。”罗炳忠又饮了一杯酒,便不再说话。
朱瞻墡举起了酒杯说道:“阿剌知院能这么想,孤很欣慰,满饮!”
阿剌知院满是担忧的说道:“殿下,若是恭顺王不满我不奉命,前来攻伐,我待如何?”
朱瞻墡嘴角一钩,邪魅一笑的说道:“这,你就问对人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
朱瞻墡为何要来和林,就是为皇帝陛下查漏补缺。
他领的皇命是王化和林,大明皇帝陛下坐镇京师,对漠南漠北的局势,有些管中窥豹。
这也在正常,若是陛下全知全能,还要他们这些臣子做什么?
在有了政策支持下,如何快速实现对鞑靼的全面王化,是朱瞻墡出塞之后,第一要务。
在皇帝陛下眼里,瓦剌人已经跑到了撒马尔罕,留在和林的三万人马,完全可以无视,但是朱瞻墡一出塞外之后,才发现陛下还是有了些许疏漏的地方。
瓦剌人在和林所剩无几,但并不代表着瓦剌对鞑靼、兀良哈诸部完全没有影响,在王化鞑靼之前,必须要做的事,就是把和林这些瓦剌人,培养成大明的狗。
这三万人是训练有素的劫匪,是长期与大明边军厮杀的悍勇之辈。
草原广袤、沙海无涯,无论是营建城池,还是建长城,根本不可能防得住这些劫匪。
三万骑卒来去如风,四处烧杀抢掠,煽风点火,朱瞻墡就是再有至德在身,与世无双的智慧,哪也是无计可施。
所以朱瞻墡从捕鱼儿海赶至和林,为的就是安抚这些家伙,维持边境安定,所用的方法,就是老三样,请客、吃饭、收下当狗。
用大明的语境,就是朱瞻墡企图将和林的瓦剌人,再次变成大明的羁縻区域。
朱瞻墡满饮一杯,笑着说道:“阿剌知院,也先东归,则大明至少得出两位国公了,当真是普天同庆之喜事。”
阿剌知院眉头紧蹙的喝了一杯,眉头逐渐舒展,他听明白了朱瞻墡的话里的意思,那就是若是也先东归,瓦剌主力回到和林,大明王师必然闻风而动,不会坐视不理。
“殿下,大明真的肯出兵相据?”阿剌知院颇为认真的问道。
朱瞻墡看了一眼罗炳忠,罗炳忠立刻开口说道:“阿剌知院可知,大明为何肯宽宥鞑靼和兀良哈部?”
阿剌知院立刻回答道:“皆因陛下虚怀若谷,胸襟宽广,一视同仁,乃至仁之君,方才饶恕鞑靼。”
这都是准备好的说辞,千穿万穿唯有马屁不穿,这话说的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至于大明皇帝到底是不是至仁之君,大家心里都有数。
若非御制银币彻底把草原脆弱的财经事务破坏的一干二净,若非大明的商贾搞出了卖身契买卖,若非大明皇帝的农庄法接纳鞑靼逃民,若非鞑靼诸部的台吉们朘剥过甚,若非大明百战精兵的京军陈兵北古口,脱脱不花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跑去京师献上盟书。
说是盟书,其实不过是降书耳。
所以皇帝这么多的手段,哪一个和仁字沾的上边?
但是场面话还得在场面上说。
罗炳忠笑着说道:“其实捕鱼儿海之战后,大明太祖太宗皇帝都曾经册封过鞑靼诸部诸王,仅瓦剌就有四王,完全是因为元廷变汗廷。”
蒙古南下,入住中原,这是仇怨,没个说法,没法向天下人交待。
这份仇怨,在捕鱼儿海之战后,大明报了仇,元廷被打掉了帝号,不敢称帝,以可汗自居,这件事才能过去。
罗炳忠继续说道:“土木堡天变殉国六十六卿,至今未曾加封,至今所有文臣武勋,皆为罪臣,其后皆为罪臣之后,罢爵的罢爵,褫夺恩荫的褫夺恩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