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245)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而按照新历法,应当是七月壬辰日。”

“就在辛卯日行救护之礼,若是没有月食,满朝文武等到壬辰日救护。”

救护之礼,是洪武六年二月,由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定下的救日、月礼,洪武二十一年定礼[注1]。

月食,是一种很明确的、很有周期性的天文现象。

在文化上,依旧是以天狗噬月为主,所以民间都会敲锣打鼓驱赶天狗,而在礼法上,修省禳灾祈福的日月救护之礼法,也是祭祀的一个重要一环。

可因为大统历已经不准确了,所以早早筹备的救护之礼,大多数都泡汤了,弄的人心惶惶。

皇帝也对此事颇为焦虑,这月食该来不来,不该来的来了,总会有些陛下不得天心的臆想和流言蜚语。

朱祁钰直接办两场救护之礼,辛卯日和壬辰日就搁了一天,不用重复操办,只要《景泰历书》准确,朱祁钰就可以为钦天监背书。

“臣领旨。”兴安俯首称是,陛下一向如此,事实胜于雄辩,所有的怀疑,都会因为新历的准确,烟消云散。

朱祁钰拿起了李宾言的奏疏,面色沉重,他敲着桌子,思考着费亦应该怎么处理。

大明的北方出现了债权交易,而大明的南方出现了股权交易,其本质上并没有不同,但是股权毕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债权。

费亦应是个商人,商贾逐利乃是天性。

这种拆分股权的做法,其实也给了全民参与海贸事业的机会。

三桅大船方能远航至三佛齐、爪哇、婆罗洲、倭国等地,但是一艘三桅大船的造价就超过了一千棵榉树,三千斤桐油、三百余人力日夜辛劳倒班制作一年有余,这还不算木料的烘干。

虽然大明已经有了蒸汽烘干法,但依旧是消耗时日极多,造船依旧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海贸的成本极为昂贵,一艘三桅大船的造价超过了五万银币,而一艘千料三桅大船的携带货物,价值近十万银币。

沉船,就是十五万银币顷刻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十五万银币,大约能养于少保的九重堂一百六十六年。

费亦应搞出的股权拆分认筹的法子,分摊了风险,也让大明的寻常人家,有了参与的机会。

毫无疑问,拆分股权并且认筹,对海贸之事有着正向影响。

海贸毫不夸张的讲,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尤其在促进自由雇用劳动者进行大规模生产,有着积极作用。

自由雇用劳动者进行大规模生产,对大明的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物竞天择,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效率、更多的就业,养蛊一样的发展,才能让大明从小农经济蜕变为商品经济。

小农经济蜕变为商品经济的必要条件,是自由雇用劳动者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不停的敲着桌子,兴安不敢打扰,陛下这个模样,显然是在思考极为重要的事儿。

朱祁钰在思考,作为皇帝,在大明小农经济蜕变为商品经济,自由雇用劳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他应当承担何等责任。

思来想去,朱祁钰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扩军,加速水师的恢复速度。

从生产商品、海运商品和交换商品的三个环节来看,扩军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

同样,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说简单些,预算就那么点,给了水师,就给不了陆军,给了陆军,就给不了水师。

大明的边方不宁,西北有瓦剌虎视眈眈,现如今鞑靼王化刚刚起步、女真的董山李满住就像窝草丛里的蛇一样盯着大明、西出阳关步步蚕食大策、南也有麓川作乱并未根治,朱祁钰一旦倾斜于水师,陆军还能够保障大明的国家安全吗?

大明在陆地上的扩张仍未停止,就将预算给了水师,陆地的扩张就戛然而止吗?

那大明日益膨胀的人口,就会让大明加速衰亡。

而且一旦加速水师,朱祁钰就犯了兵家大忌,两线作战,陆军和水师必然有一方侧重,两个都想要,必然腹背受敌。

大明能承受的起两线作战吗?

“兴安,你去叫一下于少保,朕有要事要商定。”朱祁钰坐直了身子,他已经定策,但还是想听听于少保的意见。

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

于谦来的速度很快,他进门见礼之后,才坐下,他并没有马上说出自己的见解,而是先喝了杯茶。

朱祁钰将自己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陛下的问题是,大明能够承担起两线作战的代价吗?臣的答案是能,大明的答案也是能。因为永乐年间就是如此,五征漠北和南下西洋,都同时进行了。”于谦回到了陛下的问题,陛下所虑,无外乎大明是否能够承担决策层的两线作战的规划。

而永乐二十年,五次征伐漠北,浩浩汤汤下西洋,都做到了。

“其实陛下,无论陛下怎么选都好。”于谦又说出了他那一贯的台词。

在某些时候,于谦认为陛下实在是太谨慎了,尤其是涉及到民生二字的时候,就是如履薄冰,甚至有些瞻前顾后。

于谦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了。

朱祁钰靠在软篾藤椅上,感慨的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后百姓都是代价。”

于谦真心实意的说道:“陛下惓惓以生灵为念,乃天下万民之福。”

“陛下春秋鼎盛,此事陛下想做也可以,不想做也无碍。”

就像是之前陛下要立相一样,于谦的态度就是如此,陛下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