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291)

作者: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兴安话没说完,宣德年间,宣德皇帝废了胡善祥的后位,才有了后来孙皇后弄权之事,这件事广为诟病,大明讲究嫡庶有别。

若是真的要庶子登基,将当今陛下生母吴贤妃尊为太后便是,当下大明朝也是这么做的。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大明,朝廷这边的诰敕封制,算是正式给这群夫人们在朝廷这里挂了名,一旦有什么宠妾灭妻之事发生,那朝廷自然会过问一句。

就是这过问一句,就是命妇们求之不得的甘霖,是大明皇帝给她们兜的底。

“原来如此。”朱祁钰这才了然。

“孙太后那边也送来了懿旨,盛赞陛下英明。”兴安说着话,看着陛下的反应,朝廷命妇都是太后在管着。

景泰元年,皇帝太庙闹一出废太上皇帝号大戏,孙太后大年初一不再接见命妇,自此之后,命妇之事,都交给汪皇后管理,但是按制,权还在孙太后手中。

孙太后这道懿旨,就是个态度,陛下做的,她不拦着。

朱祁钰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子,忽然停下说道:“嗯,朕知道了。”

“若是有朝臣提迁宫之事,无论是谁,都留意下。”

兴安眼神变得锐利了许多,俯首说道:“臣领旨。”

陛下始终对孙太后有警惕之心,毕竟陛下在太庙杀了孙太后的亲儿子,而后又握着稽王朱见深满门,不让稽王府上下见到孙太后。

无论陛下做什么,孙太后做什么,陛下和孙太后根本就没有和解的可能,维持彼此的体面,已经很难了。

孙太后无论做什么,陛下始终还是那个不肯服宫中水食的陛下,将泰安宫上下打造的水泼不进的陛下。

兴安仔细打量了下陛下的脸色,确定陛下心情尚可,才开口说道:“最近礼部一直撺掇着给陛下再选一次秀女,上次选秀女已经是七年前了,明年春闱之后,陛下南下江南,也需人随行。”

朱祁钰嘴角抽动了一下,泰安宫那几位娘娘足够他耕耘了,这文官们发现没什么地方下手,准备玩红颜祸水,把他榨干的把戏了吗?

“让陈婉娘随行便是,泰安宫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要那么多的秀女,现在这样挺好。”朱祁钰否了礼部选秀女的奏疏,劳民伤财不说,朱祁钰也没那个心思。

“陛下襄王殿下快回京了,还写了篇稿子,想在邸报上博个头版头条来,陛下现在看看?”兴安拿出了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朱祁钰拿起了奏疏笑着说道:“皇叔这赶着过年前回来,定然是想着过年团圆之事,皇叔还是很喜欢朕这个侄子的嘛。”

朱祁钰认真的看着奏疏,越看越认真,朱瞻墡这份奏疏,的确值得一版头条,颇为感慨的说道:“皇叔大才,若非皇叔无意,朕这宝座让给他也未尝不可啊。”

兴安没吭声,陛下这话说的比唱的的还好听,陛下肯让,哪也得襄王殿下敢坐才是。

上一次监国,襄王殿下还很胖,坐在四方凳上,如坐针毡,一刻都不敢多呆,生怕哪个缇骑一刀剁了他的脑袋。

陛下真的肯让,大明上上下下也不答应不是?

再说了,陛下也不可能让。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才是好瓦剌

朱祁钰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刚登基的时候的初衷,搭一个台子,将人才筛选出来,给他们舞台,让他们发光发热。

而现在,朱祁钰手中的这份襄王送来的博头条的题本,就是成果。

朱瞻墡前往贵阳之后,上过两次邸报头条。

第一次是利柄论,指出了大明朝廷不应该耻于言利,在供应侧改革上提出了具体的比例,朝廷应该至少把控三成以上,才能实现调控物价。

宝源局进行了大范围的投资,而且收获颇丰,并且每年的利润呈现了出一种指数增长的趋势,王复说皇帝与民争利,的确如此。

第二次是关于是我、有我、无我的三种人生境界的定性,而这种通透的理解,让朱祁钰感触颇深。

每一个无我之人,在朱祁钰这里几乎都有名号,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坚定,目标明确,不忘初心。

朱祁钰拿起了笔,朱批之后交给了兴安说道:“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

朱瞻墡的奏疏名为《论公德》,讨论的内容为公德。

在中原王朝的历代道德约束中,最多的就是关于私德的约束。

比如伦理道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

比如个人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伦理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都是私德的范围,但是纵观整个中原王朝进程,很少有人提笔论公德之事。

人是善群的动物,基于此,朱瞻墡衍生出了关于公德第一条定义:公德利群。

人是群而居之,个体组成户,无数个户组成了各种的群体,群体群之则为国,因此公德对于群体、对于国家、对于所有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德的性质是利于群体,将群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在讨论了公德性质之后,就不得不讨论公德与私德之间的关系。

在朱瞻墡看来,公德和私德之间,并不是矛盾和对立关系,公德和私德是对立统一的道德问题。

私德是公德基础,没有私德无法讨论公德;

而公德是私德的延续和发展,是对私德的进一步阐述和表达;

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