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37)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其实这件事在京城的时候,杨洪就提前跟于谦通过气了,于谦也跟朱祁钰沟通过此事的处理。

朱祁钰给出的意见是事有轻重缓急,彼时有倾覆之危,分发火器给军民自保,乃是权宜之计,且不问责,不加追究。

于谦此事提起此事,就是提醒杨俊,这次陛下宽宏大量,但是下次还能这么宽宏吗?

做事还是严谨些,从宣府至居庸关至京师,用不了两天的时间。

都察院那帮言官们,整天盯着呢!

瓦剌在山外九州逞凶,杨俊分军器令军民团练自保,也是应有之举,但是事后也应该禀明朝廷,否则追究起来,后果难料。

杨洪为宣府总兵,杨洪堂侄杨能、杨信为左右参将。

杨洪嫡子又为宣府右都督,朝廷很容易误解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即便是陛下有容忍之能,那都察院那群喷子呢?六科给事中的言科,能饶得了他们一家?

“谢于少保提点。”杨俊身后出了一身的冷汗,当时事情太过紧急了。

于谦又看了一眼这漫山遍野连衣服都没有的尸体,叹了口气说道:“定要好生安葬。”

“山外九州民风剽悍,瓦剌大兵将至,人人悍勇难当,上皇北狩,瓦剌人势必不会如此安心,陛下让聚拢团练结寨自保,这些民兵团练,农闲之时,召集起来,好生操练。”

杨俊满是疑惑的问道:“火铳、火炮也要练吗?”

“要得。”

于谦点头继续说道:“若是有缙绅返乡,持有田契,索要良田等事。”

“尽诛杀之,不要虚与委蛇,直接杀了就是。”

关于返乡缙绅的处理意见,朱祁钰和于谦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两个人观点向左,你一言,我一句,吵得很凶。

连每天等在门外的汪美麟,都吓得不轻,还以为会出大事。汪美麟赶紧寻了兴安,让兴安去看看。

兴安进去才发现,其实陛下和于公吵归吵,但是也是国事上的一些分歧,并无大碍。

朱祁钰认为这些逃离缙绅,若是返乡必须死。

打仗的时候你跑了,打完仗了,你继续回来享受特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而于谦则认为,罪不至死,拼命的拦着。

朱祁钰反复提醒于谦,要心狠手辣。

为何这些人返乡缙绅,必须死?

因为他们不仅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影响到了新朝雅政的农庄法的推行。

这些缙绅作威作福已久,若是返乡,只需要三言两语,就会把持农社的权柄,贻害无穷。

于谦劝说了几次,反而被朱祁钰给劝了,最终同意了陛下的决策。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逃地缙绅们,必须死。

陛下的理由很简单,瓦剌。

这些人不死,新政推行不下去不说,他们反而会利用兵祸强纳土地,会给了瓦剌人可乘之机。

瓦剌人还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南下呢,这个时候的仁善,反而埋下祸根。

既然缙绅跑了,失去了价值,再回来,只有一死,以谢皇恩了。

大明不能再承受一次瓦剌围京了。

所以缙绅们的土地,就成了代价。

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诚的挽歌

于谦已经知道了朱祁钰那副温文尔雅的面容下,真正的模样。

此时的大明朝,新朝雅政,有三个敌人。

一个是官僚、勋戚、巨贾的肉食者;

第二个是自唐之后,建立起的士族缙绅把持乡野朝政;

第三个则是上皇朱祁镇。

朱祁钰的真正面目是怎么样?

在狂风暴雨的德胜门外,于谦已经通过千里镜,看得一清二楚。

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时候,天空忽然划过了一道闪电,劈开了漆黑阴沉的天空,照亮了大地又很快的黯淡了下去。

于谦选的皇帝,朱祁钰,大明天子,哼着小曲,拖着三具尸体的一只脚,将三具尸体,扔进了坟堆里。

天空闪电再次划过,照亮了那坟堆。

于谦看清楚了,坟堆里的尸体。

他本来以为那是朱祁镇的尸体,他定睛再看,坟墓里还有朱祁钰本人。

这就是于谦在得胜门通过千里镜,看到的那个大明天子。

大明天子,为了大明世代永昌,甚至连自己都要埋葬!甚至自己都要冲锋在前!更遑论这些缙绅们呢?

对自己都这么狠的皇帝啊,缙绅们,凭什么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呢?

于谦看着满地残肢断臂的土木堡战场,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酒壶,拧开,洒在了草原之上。

这是朱祁钰托他祭奠殉国将士们的好酒。

于谦的声音里带着哽咽,仅仅在土木堡一地,就埋葬了超过八万余大明京营的军士。朱祁镇活着,他们却死了。

他带着颤抖的声音,引声高唱: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杀尽敌寇兮,觅个封侯!”

悠扬的歌声在旷野上传了很久很久,随行的军士低声跟着哼唱着,一曲忠魂的挽歌,由于谦和勇字营,肃穆的唱给了大明牺牲在土木堡的将士们。

大明与瓦剌有血海深仇,这五十万的壮丁,五十万户,家家户户都有血仇在身!

此仇不报,大明长恨无绝!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于谦祭奠了土木堡惊变中殉国军士之后,翻身上马,奔着阳和而去。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