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432)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大明银币的主要防伪手段就是物理防伪,七成银含量是吹响银币的最低标准,再往下降,就无法防伪了。

“塞维鲁,打破了七成含银量的下限,将银币的含银量降低到了五成,无法再防伪的银币,终究迎来了钱法的败坏。”

“卡拉卡拉纠正了塞维鲁的错误,但是他将第纳尔银币增重了一倍,每一枚银币的含银量,相比较之前并无变化,含银量约为三成半,他在哄骗所有的罗马人。”

“到了加利努斯时期,干脆直接将银币变成了镀银,那层银光闪闪的镀层,甚至连半年都无法维持,会快速的失去光泽,连罗马的行省都不再认可第纳尔银币了。”

朱祁钰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说了罗马的货币发展史,整个发展过程,就是银币含银量不断降低的过程。

而尼古劳兹每次谈起罗马的第纳尔银币,都是扼腕痛惜,斥责着罗马皇帝的贪婪无度。

“在交换中使用货币是一种社会习俗,毕竟以物易物,太过于麻烦。”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际,每个人都认为第纳尔银币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们预期其他人,也都认为第纳尔银币是有价值。”

“用有价值的商品,去换取只有一层镀银的第纳尔银币,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会有更傻的傻瓜接受镀银的第纳尔银币。”

“当第一个聪明人拒绝了第纳尔银币之后,这个泡沫一下子就戳破了,第纳尔银币被人们抛弃,就像西罗马帝国被罗马人民所抛弃一般,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尼古劳兹来到大明之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大明可以连镀银的银币都不需要,只需要用一张废纸,就可以交换到百姓手中的商品。”

“而钞法的败坏,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明的稳定。”

“这很神奇,尼古劳兹寻找着这种答案,他的答案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大明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大的,即便是宝钞,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滥印,所有人也都会接受宝钞。”

“第二个原因则是大明拥有最勤劳的百姓,他们创造的财富,足以抵消钞法败坏带来的恶劣影响。”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祁钰说了这么多,终于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他站起身来说道:“大明拥有最勤劳踏实的百姓,朕不希望有一天,朕的钱法、朕的宝源局、朕的银庄,成为一把朘剥百姓的利刃。”

“如果,朕说如果,有一天,大明的银币再无法吹响,大明也就到了该亡的时候了。”

朱祁钰的话很重很重,等于设了一条线,一旦越过了这条线,就代表着大明钱法的败坏,也代表着大明即将失道天下。

大明银庄即将伴随着以工代赈和官道驿路的道路硬化,推向全国,在这个时候,朱祁钰为大明的钱庄设下了七成银的底线。

“陛下英明。”于谦本来想说些什么,但是最后却只有一句万能句式。

群臣只能应和的说道:“陛下英明!”

第六百八十七章 康国公

一条政策在设计之初,都是抱着好意,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逐渐的丧失了其原来的初衷。

最后弄成一地鸡毛,满是狼藉。

青苗的设计之初,是为了让大宋的农民摆脱青稻钱,这种专门在黄青不接的时候,高息放钱给百姓们,最后青苗法成为了大宋朘剥利刃,变成了收割百姓的镰刀,随意的加息,每户强制摊派。

银庄法的盐铁会议上,大明确定了银庄法三个基本准则,刚性兑现、严格的准备金制度、旗帜鲜明的方向,就是让商贾营商使用。

他的本意是不希望大明的银庄法最后变成朝廷朘剥的利刃,他可以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大明的银庄法保持其基本的底色。

至于死后?

朱祁钰又不是长生不老。

朱祁钰散去了盐铁会议,站在别苑的风亭水榭,看着面前的筑山穿池,竹木丛萃的一汪碧水。

“下雨了。”朱祁钰伸出手,让从天而降的雨滴落在手中,雷声阵阵,冷风呼啸而过,这淅沥的蒙蒙小雨,瞬间变成了狂风暴雨。

这大雨下了一刻钟,就开始放晴,天边一条彩虹挂在天边,引得路人惊叹。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朱祁钰看着天边的彩虹喃喃自语的说道。

兴安面色沉重的说道:“陛下,康国咨政大夫王复,来了国书。”

朱祁钰目光一凝,拿过了国书,看了片刻,才松了口气。

他还以为浓眉大眼的王复,因为康国的权势,已经背叛了大明。

其实并没有。

这封国书,的确是王复亲手撰写,由大明使者陈循转递送朝廷,其内容却不是王复本人的意思,而是来自于久未谋面的也先。

国书大抵是希望恢复朝贡关系,和大明建立更为密切和紧密的藩属关系。

“这也先真的是太不要脸了!”朱祁钰将国书交给了兴安留存,为日后修史使用。

这封国书里,也先希望大明册封王复为康国公。

也先是大明的敬顺王,这是当初大明皇帝稽戾王下的旨,在土木堡之战后,大明和瓦剌成为了敌对关系,这封王自然是褫夺了。

可是这敬顺王的金印,还在也先手里。

这国书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这敬顺王,他也先当定了,大明皇帝来了也不管用,除非把金印从他手里夺去!

册封王复为康国公,就是确定康国的基本格局,也先依旧是王,而康国公王复为臣。

也先的次子阿失帖木儿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以致于在瓦剌人之中也是全无。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