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503)
胡濙带着群臣们复习了一遍南宋的灭亡,目的是为襄王殿下的【自古治世乱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观点做旁证。
南宋从建立之初,宋高宗就开始扑买官田,膏腴之田卖光了之后,开始停止扑买官田,稀里糊涂的过了七十多年,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又开始白没。
南宋这个朝廷无法调和阶级矛盾,所以它失道天下。
胡濙看着群臣开口说道:“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
“是以,圣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故天下有变而无倾危之患矣。”
胡濙说完之后,慢慢的闭上了眼,老僧入定,像是睡着了一样。
当今陛下有手段、有决心、有能力,可称之为圣主。
群臣应当紧密的团结在陛下的周围,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天下才能向治。
相比较襄王干巴巴的几句话,胡濙这个大明的洗地大师,在不经意间,为大明皇帝在南衙的的暴戾,洗了一下地。
朱瞻墡听闻亦是不断的点头,不得不说,胡尚书不愧是大明的师爷。
相比较南宋朝廷的白没,陛下可谓是宽仁至极了。
陛下没印大明宝钞作为补偿,不是仁君圣主,是什么?
“略有几分浅见,抛砖引玉。”朱瞻墡示意罗炳忠将他写的《利柄论专卖》发给了在坐的群臣。
在这个利柄论的专卖里,朱瞻墡增加了柴米油为官办专卖。
贺章一只手翻动着面前的利柄论,眉头紧皱的说道:“朝廷要设立官铺,购买农庄手工制品和农副作物?而且还要向农户售卖原料、工具?”
“官办营商,成何体统?”
柴米油盐铁专营也就罢了,朱瞻墡的这个《利柄论专卖》提出了朝廷对农庄进行统购统销,设立官铺购买集散百货。
沈翼看完之后直摇头说道:“农庄、乡、县州、府、省,五级购销,殿下,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尤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各负盈亏、上交七成利润,自留三成,殿下,这账,算不过来的。”
沈翼天天算账,他清楚的知道算账想算明白,有多麻烦,这么庞大的、依托于农庄法的五级购销的官铺,那得多么庞大的账目?
吏部尚书王翱看完了之后,感慨的说道:“殿下,恕臣直言,这官铺会因为这无法监察,最后变成藏污纳垢之地。”
“而且会有很严重的冗员问题,即便是农庄和乡不设官吏,但是这县州府省朝廷能不设官吏?”
王翱就是反贪厅的郎中,他专门反腐抓贪,这官铺天然滋生贪腐。
其他的明公们,也都是对这个官铺,持反对意见,难度太大,甚至成为某些人朘剥百姓的新手段。
朱瞻墡面色不善,开口说道:“孤当然知道难度极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百姓需要啊!”
“多少农户家中的菜刀都是世代相传;犁具用了数十年,坏了修,修了坏,却没地方买新的;家中的纺车也是破破烂烂,跟城里那些工坊的纺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纺出的纱线,地里长出的作物,只能低价卖给进村寨收货的扁担郎。”
“杨铁一家甚至只有两条裤子,杨春杨夏两个大姑娘,甚至在家里只能光着腚!”
朱瞻墡越说越气,厉声说道:“收租简单,卖地简单!”
胡濙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看着剑拔弩张的气氛,笑着说道:“殿下消消气,消消气。”
“殿下是为了大明百姓设身处地的照想,群臣也是为了大明百姓照想,大家都是为了大明好不是?”
斡旋,是一个师爷必备的技能,很显然胡濙是个合格的师爷。
在监国和群臣的意见相悖的时候,就需要师爷出来斡旋彼此之间针锋相对的气氛。
面红耳赤,那是吵架,不是盐铁会议。
胡濙看朱瞻墡面色平和了一些,才开口继续说道:“我常与尼古劳兹坐而论道,他总是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总跟他说,罗马不是一天就灭亡的。”
坐而论道,就是要往对方肺管子上戳,否则怎么能论出道来?
第七百一十七章 谨防嫡皇叔被造反
胡濙看着诸多朝臣,沉默了片刻,继续开口说道:“诸公,君臣上下恻怛之心,方能仁义皆施。”
襄王朱瞻墡从入门就开始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好好的夸了一下陛下。
而后胡濙又用南宋田制变迁,进行了一番长论,甚至得出了陛下是个仁君圣主的结论来。
随着农庄法的缓缓推进,大明皇帝的新政,终于伤害到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陛下在京师之战打完之后,陛下推行了几个新政。
有吏治的考成法和《宪纲事类》九十五条,成立反腐司反腐抓贪那是祖宗成法,陛下没把人剥皮揎草,也算不上虐。
有新货币政策,这个政策下,是在计省和户部共同管辖的大明银庄所下辖的宝源局、宝钞局和兵仗局完成,具体而言则是御制银币、景泰通宝和宝源局纳储票证。
海陆并举之下,还有大明官厂的恢复和开海,市舶司对商舶的管理,并且再次开海,恢复水师,讨论海权。
以及最近在推动的以工代赈,这在大明人的理解里,就是隋炀帝大兴土木,朝士们骂两句亡国之策亡国之君,再背地里骂两句大皇帝真有钱之外,也说不出什么。
但是田制的农庄法,这个在最初看起来和军卫法并无二致的田制,随着讲武堂和讲义堂的天子门生不断增多,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