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54)
有的说是朱勇和薛绶轻敌冒进,落入了瓦剌人的圈套;
有人说是监军刘僧轻进被围,朱勇带大军驰援战败。
说法太多,朱祁钰也不明就里,所以临行前还专门叮嘱了于谦祭祀的时候,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尸山血海,血流成河。”于谦叹息的说道。
鞑靼马队并没有倒戈相向,而是跟着朱勇和瓦剌人战死在了鸡鸣山麓。
他继续说道:“死人是不会说谎的,陛下,的确是监军刘僧冒进被围困,朱勇驰援落入了陷阱之中。”
鸡鸣山坳里,刘僧带领的营团死在最深处,而朱勇带领的营团死在了谷口。
监军是大太监刘僧。
于谦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道:“陛下,这件事很难讲,上皇驻跸意决战,派了诱饵去诱瓦剌人去宣府附近决战。”
“可是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被突袭,死在了鹞儿岭之战。”
“损失已经极大了,又派了成国公朱勇领四万人前去,就很…奇怪。”
于谦的意思很明确,话说的很委婉了,不是技战术的问题,而是战略指挥上出了问题。
朱祁镇的指挥,就像是葫芦救爷爷一样,一个一个去送。
这种指挥就非常的离谱。
毕竟后世就连小学生都会发:别团,等人齐。
朱叫门的战阵指挥,非常的注重细节,微操很差劲儿不说,还特别喜欢微操,导致朝臣们疑窦重重。
今天说驻扎宣府,突然走到了王家店,今天说驻扎蔚州,结果向着怀来而去。
怀来望风而逃了,又要驻扎在土木堡。
朱叫门的整个指挥,就是微操重重,细看之下,全是败笔。
“可惜了。”朱祁钰颇为感慨,他为大明军士不值。
朱祁钰的眼神有些凶狠的继续说道:“朕终有一日要报这个仇。”
国仇,九世犹可报也。
第一百零九章 一点微小的工作(均订加更)
朱祁钰面色凝重的说道:“这成国公到底还是战败了,殉国之忠义,亦难掩战败之责,废公之事,朕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不得不做。”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明鉴。”
成国公位还是需要褫夺。
大明对于战败的惩罚是极其严重的,哪怕是淇国公没有造成太多的恶果,依旧被朱棣褫夺了爵位。
朱瞻基这个好圣孙,打了败仗,差点让朱棣给砍了。
朱祁钰废成国公,在惩罚战败。
而后他还要惩罚朱叫门的战败。
历朝历代对于战争,都是如此,赢了,大肆封赏,输了褫爵黜位。
赏罚二字,皆由帝心,赏罚不明,是为君的大忌。
朱祁钰又走了两步和于谦详细聊了聊山外九州之行。
于谦有哪些收获,他的想法很多,陛下的农社法很好,但是农社法的弊端也有一些。
比如农社法之后懒汉的问题,即便是采用陛下所说的工分制,但是依旧难制懒汉,于谦抓到那几个村里的泼皮懒汉,就是个例子。
不劳而获,是这些泼皮懒汉的共性,每次赈济,这些泼皮懒汉都会登门抢粮。
于谦就这个问题和朱祁钰交换了一下意见。
朱祁钰听到于谦说到了这件事,立刻说道:“不干活还想吃饭,难道养着他们吗?饿死得了。”
于谦眨了眨眼,自己的陛下还真是…铁面无私、天子无情。
怎么就能饿死呢?
这法子简单归简单,但是也不能头疼砍头,脚疼砍脚吧。
于谦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冷汗说道:“陛下,陛下,罪不至死…都是壮丁,不如拉去充军。”
“在新营、老营里这熬一熬,接受一番训诫,自然就改悔了,臣这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
陛下天天劝他心狠手辣,他也得劝陛下布仁释德才是。
朱祁钰依旧不太同意于谦的军队改造的做法,摇头说道:“朕还担心这些懒汉,败坏了大明军纪呢!一颗老鼠屎,弄坏满锅汤。”
“这都是群害群之马!”
于谦赶忙说道:“大明军令严苛,十七禁五十四斩,到了新营、老营,自然就纠正了,也就会做人了。”
“不会做人的,也做不成了。”
于谦没有说空口大话,泼皮懒汉为什么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他可以不劳动就获得粮食,自然就会有人效仿。
可是军营里可不管你那些,训练不达标,就没饭吃,还得挨处罚。
即便是大明皇帝不断倡导减少肉刑,但是训练踹两脚这事,也没人会归到肉刑里面去。
军汉们在军队里可不会惯着懒汉泼皮,大家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泼皮懒汉跟不要命的玩横,那是玩不过的。
一旦触犯禁令,就和于谦说的那样,不会做人,就做不的人了。
“也对。”朱祁钰不住的点头。
于谦的法子可谓是物尽其用,比朱祁钰这种直接饿死的物竞天择法,要靠谱一些。
于谦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是怎么想到勋军这个制度的?臣越琢磨越感觉到此法甚是巧妙啊。”
勋军,或者说军官队,到底哪来的?
其实是仿照三湾改编里的例子,但是朱祁钰并不是教条主义,他对三湾改编持有一种方法论的观点。
勋贵们为大明立过功,为大明流过血,他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那是建立在祖上为大明开疆拓土,为大明毁家纡难的。
但是勋贵子嗣军纪败坏,偷惰不奉诏习骑射、不朝、逢迎赌博之相师,醉醲饱鲜之是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等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