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63)
他还不如麻溜出京,立了功再回京师,那也算是为陛下立过功的体面人了。
“陛下,这农庄法,万万使不得啊。”礼部尚书胡濙第一次听到农庄法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愣了许久。
直到看了陛下的敕喻,才明白了。
农庄法配套的方案之完善,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
这政策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于谦跑到山外九州,还干了这档子事!
“亡国之策啊!亡国之策啊!”李宾言拿着手中刊印好的敕喻,颤巍巍的高声呼喊。
右佥都御史李宾言出班,长揖在地。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臣冒死上谏,若是此事施为,那天下必然是纷纷扰扰,举世惊骇!介时岂止是闽南疥癣之疾,而是举国动荡!”
“陛下,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死谏?
朱祁钰立刻来了兴趣,当初他可是放出去过大话,若是这群言官真的死谏,他可是要倒立洗头的!
李宾言痛心疾首的说道:“眼下瓦剌大军虎视眈眈,东南祸乱刚平,这一道政令下去,天下人人自危,何来安定?”
“此时正是与民修养生息,积蓄国力之际,怎可行如此之策,置国家以飘零之间。”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实绕来绕去,又涉及到了之前朱祁钰和朝臣们无解的问题上来。
在这些明公眼里,到底谁才是民呢?
那些不认得字,不知道怎么上达天听的百姓们,到底是不是这些明公口中的民。
朱祁钰认为是的,所以他认为农庄法在与民休养生息。
但显然有些人认为不是,所以,李宾言、胡濙都说,是在与民争利。
这就是妙处了,大家明明说的一件事,却是完全不同。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面色颇为古怪的说道:“李御史说朕这是亡国之策,意思朕就是亡国之君了?”
“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在廷文武,绝大多数的文官,都跪了下来,高声疾呼。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陛下这正统十四年最后一道政令,居然是如此乱命!
他们完全没想到于谦去山外九州巡查,是为了此等大事!
还以为于谦是跑去查看防务,结果君臣二人,捣鼓出这么个危害江山社稷之事来!
朱祁钰是有些失望的,他希望有些朝臣能够跳出来,表演一处死谏。
哪怕是表演!
他也觉得文人的气节他们没丢,可是咧?
连个表演的人都没有,哗啦啦跪一片,高声疾呼,亡国之策,亡国之君。
朕就是亡国之君怎么滴了!
朱祁钰站了起来,厉声说道:“就没点言之有物的谏言吗?”
“你们只会这样扣个亡国之策的名头出来吗?”
“说说这敕喻里哪里不好?具体哪里不好?因为什么?该怎么改正啊!”
“还是你们压根就知道,你们心里那些心思,压根就说不出口!”
“那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是在逼宫吗!”
扣帽子嘛,谁不会一样。
朱祁钰最后一声厉声而下,在奉天殿上回音不断,让本有些喧闹的奉天殿,猛然安静了下来。
卢忠刚进奉天殿,听到朱祁钰的高声呼喊,只觉得一个激灵,热血冲进了脑门里。
他大吼一声,带着奉天殿前五十名大汉将军们,立刻鱼贯而入。
反了天了!
敢逼宫!
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
“陛下,臣审讯奸细来迟,还请陛下责罚!”卢忠和一众大汉将军已经抽出了手中的绣春刀。
这帮臣工,之前可是在奉天殿,当殿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现在又要逼宫了吗?!
卢忠凶神恶煞的看着一众臣子,若是胆敢有人异动,他就立刻摘了他的脑袋!
卢忠丝毫不敢懈怠。
朱祁钰见状,眨了眨眼,他其实和李宾言的路数是一样的,李宾言给他的农庄法扣了一顶亡国之策的帽子。
朱祁钰就给李宾言一众扣了个逼宫的帽子。
卢忠显然是看戏没看全,误会了。
这钢刀明晃晃的的确是有点吓人咧。
“咳咳。”朱祁钰咳嗽了两声。
礼部尚书胡濙看着那绣春刀出鞘,大汉将军的青铜兜鍪凶神恶煞,似乎是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那就是人头滚滚!
胡濙丝毫不怀疑,这些大汉将军的忠心。
这群大汉将军,可都是跟着陛下在德胜门外,在风雨大作的清晨,打了整整两个时辰,硬生生拖垮了所谓长生天下第一勇士孛罗的人。
胡濙赶忙出来打圆场说道:“误会,误会,陛下只是在和朝臣们论政,一时间吵嚷的厉害了些。”
“怎么会逼宫呢?都是大明的臣子。臣子劝谏陛下,那是臣子的职责,陛下一时间大怒,也是常事呀。”
胡濙说完,就看向了王直,这不看还好,一看更气!
王直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是老僧入定一样,眯着眼睛,像是睡着了!
王直其实早就在猜陛下和于谦到底在做什么,他倒是有点准备,当然没想到两个人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
胡濙只好又看向了于谦。
于谦身后的石亨用力的憋着笑,石亨是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这个时候知道怕了?刚才人五人六的一副为国不惜身,死谏的劲头哪里去了?
钢刀来了,继续叫嚷呀。
石亨用力的绷着嘴,不让自己发出声来。
于谦只好出列说道:“陛下息怒。臣以为一项政策的实行,那必然是要博百家之长,纳千人之言,才能变成可以长治久安、养民在德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