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644)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岳飞可不是将门,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子,在绍兴十年之前,战功赫赫,最后以莫须有的名义死在了大理寺内。孟珙是第二个倍受猜忌的武将,最后以‘叛服不常’四字,不得已致仕,郁郁而终。

于谦继续说道:“陛下还说,哄弄百姓这件事很难,但总有几个上当的。”

“料敌从宽的陛下,对进入安南的大明军士极为关切,高道德劣势的大明军,其实很难应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所以就提前让兵部做了些准备。”

“只是之前一直在进攻,来不及布置。”

陈懋好奇的问道:“是何法?”

陈懋是征夷将军,主军事,不主军务,军事行动于谦从不指摘,军务方面陈懋也不插手,但他还是好奇,陛下和于少保如何化解。

“诉苦会。”于谦将手中厚厚的奏疏放在了陈懋的手中,颇为郑重的说道:“陛下不喜欢歌颂苦难,因为苦难就是苦难,不值得歌颂。”

“承受了怎么样的苦难?为何要承受这样的苦难?应该如何不受苦难?就是诉苦会要搞清楚的三个问题,只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大明王化安南,便没什么阻碍了。”

陈懋翻动着奏疏,越看越是惊心,料敌从宽的陛下,这把安南百姓也料为了敌人,而于谦就这个问题,准备了一个充足而完善的计划。

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大明军真的是王师,而不是到安南再次施加苦难和屈辱。

陈懋颇为庆幸,在景泰年间当武将,只要考虑怎么打赢就够了。

于谦掌管的掌令官开始对已经征服的地区开始了诉苦会、抓拿村乡懒汉地痞、扫清城内城外流匪坐寇、积极组建农庄法、恢复农业生产、组织百姓开荒垦田、组织乡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兴修水利沟渠、教谕百姓时令种植等等。

安土牧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而于谦还让上思朗州归附的越人耆老和谅山府的耆老进行了沟通往来。

在于谦安土牧民的时候,大明军对谅山府的攻势正式展开。

在进攻,大明军对谅山府进行了三次劝降,可是守城的是越人莫支,作为黎宜民的绝对心腹,莫支在谅山府城内,喊出了言降者杀的口号。

在劝降无果之后,大明军只用了三日,便推进了二十里,打到了谅山府城之下,火炮开始轰鸣。

与丘温县城不同,谅山府城是砖石城墙,但是对大明军而言,不过是多些火炮轰击的时间。

一日后,谅山府军发生哗变,莫支被叛军所杀,城中大乱,大明军攻破了谅山府。

至此,升龙城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第七百七十九章 升龙城不战而降

谅山府共辖四县七州,丹巴县、丘温县、镇夷县、渊县,七源州、上文州、下文州、万崖州、广源州、上思郎州、下思朗州,幅员辽阔,易守难攻,短短数日便被攻破,消息传遍了安南,举国骇然。

军心动荡之下,安南军卒立刻由兵变匪。

大明军从谅山府继续进兵,不到三百里路就是升龙城。

陈懋在攻占了谅山府后,立刻下令巩固占领区域城防,修建工事,防止黎宜民反扑。

黎宜民取了中策,将手中最精锐的部队调至谅山府与大明决战,可是不到十天的时间,丢盔卸甲,逼退大明继而谈判的中策,完全破产。

噩耗频频,在北线谅山府失守的第二天,东北方向,大明云南边军在沐璘的带领下,自蒙自入安南斩关夺隘,兵峰顺着红河直逼升龙城;

而在海事方面,东线上,黎宜民设置在苏历江口设下城栅,在大明水师的火炮之下不堪一击,大明军将奉化府、建平府、建昌府的安南防守兵力,围困在了典澈湖之内。

大明三路夹击,每一路都是节节胜利。

而在这个时候,老四黎思诚也从清化出兵,攻占了宁化州,距离升龙城也仅仅一步之遥。

九月末,大明军会师于白鹤江,分进合击,所向披靡,所至皆克,至十月初,大明军进攻多邦城,黎宜民派出了禁卫象兵迎战,结果被火炮和火铳所击败,多邦城破,大明军距离升龙城仅仅一步之遥。

“怎么办?怎么办?柳太尉救我!”黎宜民已经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柳溥当然没有镇定自若,反而有些慌张的说道:“我还有一计!圣上,此时遣使嘉王,请嘉王勤王!嘉王大军就在宁化,到升龙城仅三日!”

“将升龙城调至四方城墙守备,十余万人,足够抵抗三天了。”

黎宜民面露惊喜,就像是个落水的人抓到了一根稻草一样,大声的说道:“妙…计策虽好,可是老四打得过大明吗?而且老四来到了升龙城,会不会先杀了我?”

黎宜民的脸色变化之快,焦虑到惊喜再到担忧,最后变成犹犹豫豫。

“不行不行。”黎宜民猛地站起身来说道:“调动升龙军抵抗,大明军一定认为我有不臣之心,入城之后,必然要杀了我!”

“这样,柳太尉,你带着顺天剑的剑身,前往大明军营与大明商谈投…议和之事。”

柳溥闻言,脸色一变,颇为惊恐的说道:“圣上,我可是大明朝的叛将,大明皇帝欲杀我而后快,我至大明军大营岂不是自投罗网?”

黎宜民站直了身子,直视着柳溥,厉声说道:“大明天使就住在太尉府,太尉为大明旧臣,此时我安南风雨飘摇之际,此重担,非太尉不可!太尉莫不成要抗命不成?”

“臣…遵旨。”柳溥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