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673)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胡濙停顿了下,继续说道:“泰西看似一团乱麻,其实极为简单,罗马人四处征伐,攻城略地,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后北方岛屿上的海盗开始南下。”

“这些北方海盗四处劫掠并且占领土地,繁衍生息,以部族主要分为了三种人,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

“就比如在泰西以北的英格兰岛上,罗马人赶走了土着凯尔特人,而后一个名叫盎格鲁撒克逊的海盗部落,趁着罗马的衰弱占领了英格兰岛,并且用部落的名字建立了英格兰王国。”

朱祁钰颇为惊讶的问道:“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耳曼人是一个祖宗?都是北方海岛上的海盗?”

胡濙十分确信的说道:“是的,陛下,所以泰西一团乱麻的国家,其实都是蛮夷海盗出身。”

“比如诺曼底公国他们的先祖是萨克森人,当然泰西更喜欢叫他们维京人,而维京人和法兰克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并无区别。”

“诺曼底公国的建立,就是海盗们强占了诺曼底,逼迫法兰西国王承认诺曼底公国,给自己的穷亲戚们找了一片栖息之地。”

“诺曼底公国的美男子安茹伯爵迎娶了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并且生下了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和诺曼底公国的领土。”

“至此,英格兰和法兰西为了诺曼底公国的土地所属,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在罗马使者尼古劳兹出发之时,英格兰和法兰西人刚刚结束了战争。”

“这些来自北方的强盗,先后灭亡了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吸收了罗马的文化占为己有,拿走了罗马的文字稍加修饰,便成为了强盗的语言,而后,他们开始定义罗马。”

“名叫罗马的文明毁灭了。”

此时的中世纪处于绝对的黑暗之中,暗无天日之下,无所依靠,甚至连神明都无法成为寄托的情况下,泰西的强盗后裔们向往罗马的辉煌和鼎盛,开启了一次崇古的文化运动,被后世称之为文艺复兴。

历史给东罗马的代号是拜占庭。

法提赫攻破君士坦丁堡的那一天,是泰西历史中世纪结束的那一天。

当罗马消失以后,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定义,取代了罗马本身的含义。

胡濙颇为郑重的说道:“陛下,文明是会灭亡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自三代启脉络清晰,中华文明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包容性和同化性。”

“但是这种韧性并不是不会折断,这种包容不是不会变色,这种同化也会产生迷茫。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胡濙说到这里开始停顿了片刻,他还以为陛下或者其他人会反驳他,此时的大明勃勃生机、万物迸发,刚刚走出冬序的大明,一切的一切,充斥着昂扬和激情。

这个时候,讨论文明的衰亡,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和危言耸听。

朱祁钰却很理解胡濙的担忧,因为这种断绝文明的事情发生过一次,那就是被倭国日野家整日念叨的崖山之后无中华。

两宋军事的疲软,让中华文明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昏暗之中,直到朱元璋在应天府宣布大明的建立。

朱祁钰往前凑了凑,十分诚恳的问道:“胡尚书以为,大明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成为中华历史上的罪人?”

襄王朱瞻墡曾经说过,大明总归是要亡的,多弄些良家子,则多续几年而已。

朱祁钰听闻后,对此极为赞同,他本身就不禁大明臣工骂他亡国之君,自然为何亡国,如何亡国,也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正如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千秋万代。

如何避免大明一朝,不是中华历史上的罪人,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

胡濙看了一圈,大明朝臣们若有所思,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政治氛围,并且将这个问题当成可能发生的事儿去讨论。

他笑着说道:“如何保持文明不会灭绝,臣以为只有两点,第一个就是族群,第二个则是革故鼎新。”

“族群是所有一切的载体,没有庞大的族群,无论如何璀璨的文化,到最后都会成为划过天空的流星供人追忆。”

“革故鼎新是不断的回望过去,承认不完美,承认缺陷,弥补过错,改良缺陷,不断自我清汰,以期许文明永续。”

胡濙总结了罗马灭亡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不生孩子,族裔快速衰弱,最终没有了文明的载体,被蛮族李代桃僵鸠占鹊巢;

而另外一个就是不承认过错与缺陷,最终错失纠错良机,愈错愈怕,最终被冗疾缠身,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胡尚书所言有理。”朱祁钰对胡濙的说辞颇为认同,大明可以亡国,但是中华不可以亡。

如何做到?

简而言之,就是多生孩子去多占地,再多生孩子去多占地,如此循环往复。

除了生孩子之外,则是革故鼎新。

朱祁钰对着众人说道:“朕发觉,只要涉及到变化二字,就一定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做事情,不触碰任何人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有些时候,有些人,不愿意做得罪人的事儿,怕遭人恨,往往谁都不想得罪,反而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不想得罪人,就做个无足轻重的人,只有无足轻重的人,才不招人恨,被分而食之时,连反抗都不能,因为反抗也遭人恨。”

“想要做事,刀子下去了,见到血了,就要继续,因为这是你死我活之事。”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