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692)
也先忽然想起召见王复的本来目的,是劝王复不要废封土、灭诸侯,他颇为认真的说道:“我的安答,你这样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我觉得现在就很好,我们抓紧西进,到了拔都萨莱,再这么做也不迟。”
眼下康国上下之所以对他这个大石没有任何的尊敬,认定了王复这个康国公的地位,是因为王复可以给所有人带来好处,所以才会被拥戴,王复这么一搞,立刻损失了大批的拥趸。
也先和王复是利益相通的,王复失利,他也先这个大石,真的能坐的稳?即便是有人重新拥戴了他,他就能成为实际上的王吗?
也先确信不会。
正如王复所言,做了连帅,就想做天子,如果换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王复的位置,早就杀进兰宫,一了百了。
而王复至今仍然尊重他这个大石,事事件件都愿意和他讨论,询问他的意见。
所以,也先希望王复能够稳健一些,等到他也先死了,这康国的王、这金帐汗国的可汗之位,给了那个不争气的二儿子阿失台吉,再由阿失台吉禅让给王复,也未尝不可。
这是所有康国的肉食者们,都想看到的局面,包括也先。
“我有把握。”王复胸有成竹的说道,干砸了,就跑回去。
王复是一切大明优先,康国若不是大明的康国,那完全没必要让康国成为康国人的康国了。
也先沉吟了片刻说道:“我的安答,我已经老了,年轻时受的伤如同蜈蚣一样在我身上爬行,我听到了,长生天正在呼唤我,我已经等不及西征了。”
“大石希望什么时候西征?”王复立刻反问道。
也先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明年秋。”
“那完全来得及。”王复松了口气,也先如果说今年秋天,那王复自然是极力反对,但是明年秋天,那完全来得及。
今年秋天,肯定不行,大军刚刚征战赫拉特,大胜凯旋,虽然得胜,但是军队疲惫,需要休整方能再战,尤其是西进之时,那个虎视眈眈的奥斯曼王国,会如何应对,仍不可知。
若是明年秋天,那王复要做的事儿也就做完了。
“真的可以吗?”也先颇为怀疑的问道。
王复看着也先,十分确信的说道:“这件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大不了就停下,和台吉、特勤、鄂拓克、哈乃菲们讲和便是。”
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王复的真实想法是跑回大明,请天兵天将戡乱。
无论如何,康国必须是大明的康国。
“那我没有什么疑问了。”也先只关心什么时候西征,至于怎么西征,是王复要考虑的问题。
王复离开了兰宫,刚回到康宫门前,就看到了阿史那仪的父亲,阿史那合霍在门前等候。
阿史那合霍眉头紧蹙的说道:“康国公,街上都在传闻,康国公要拿回我们世代的封地吗?”
第八百零一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
阿史那合霍,是王复最忠诚的拥趸,甚至比最早投靠王复的乌兹人更加忠诚,而且阿史那合霍的女儿还嫁给了王复,生下了王永贞。
此时阿史那合霍来到康宫,来见王复,表明了王复在康国的所有支持者,都产生了动摇。
也先真的在尽力的劝解王复,康国和大明比不了,康国没有那个条件,大明可以搞集体所有制的农庄法,但是康国完全没有那个民意基础,更没有那个基层建设。
“特勤请进,事情并非简单如此,我们进去,慢慢细说。”王复请阿史那合霍进康宫详谈,在门前不是说话的地方。
这件事的确难办,但是难办就不办了吗?
“如果康国公需要土地,我可以把处月部的所有土地拿出来,献给康国公,但康国公要做更多,我就无能为力了。”阿史那合霍坐定之后,开门见山的表达了自己的来意。
阿史那合霍不是要背叛,他是真的做不了更多。
阿史那合霍已经用最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康国这片土地,来来回回多少年了?
粟特人、希腊人、波斯人、匈奴人、花拉子模人、突厥人、蒙古人、乌兹人、瓦剌人等等前前后后,都占领过这里,千余年的时间,城头王旗变幻,但是城外的土地,各有所主。
康国公突然要拿走他们所有的封地,那就是与所有人为敌,到了那个时候,阿史那合霍能做什么?他什么都做不了。
王复颇为诚恳的说道:“我可以保证你们的利益不受分毫的损害,甚至比以往更多,这些封地的产出,仍然作为你们的食邑,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还不用费心费力的去管理。”
世袭制的食邑,将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其数量按民产计算,拨付给康国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军头们,而后将他们在封地上的权力,完全收回。
这是王复给出的政治余地,这是第一次磋商,他给出了条件,如果这些大大小小的台吉、特勤、鄂拓克、哈乃菲们仍然不同意,王复会给出第二次条件,只不过条件会更加苛刻。
没有第三次。
王复会让他们见识到什么叫做大明来的读书人。
“如果这样的话,那还好些。”阿史那合霍只知道王复要收回他们世代相传的封地,并不清楚还有食邑一说。
当你说掀开房顶时候,所有人都反对,当你说其实要开窗户的时候,就变的容易接受了。
王复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事实上,草原上台吉、特勤、鄂托克、哈乃菲,并不是世袭罔替的,而且更换的非常频繁,今日此人还是酋长,次日就被杀死在了大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