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749)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沈翼从胡濙那儿得到了二手消息是,皇帝仍然遵循旧例五五开,但是在没有圣旨和口谕的情况下,沈翼当然一个字都不能提。

朱祁钰索性直接把话,当着所有人的面儿,说开了讲透了,省的大家有所误读,耽误了政令的推行。

不禁私船、不尽归内帑,是景泰年间和永乐年间开海的最大区别。

船的归属,就是托塔李天王手里的那个塔,是一种保障,也是一种朱祁钰对户部、工部的一个承诺。

托塔李天王李靖手里的塔,是吴承恩对哪咤闹海民间故事的一个改编。

在《西游记》里,哪咤闹海后,李靖恐生后患欲杀哪咤。

哪咤知道后,割肉还母,剔骨还肉,还了父母精血,只剩下一点灵魄到了如来面前,如来便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救了哪咤的命。

这哪咤得了正果,想要宰了李天王报仇,这李天王没办法求到了佛祖面前。

佛祖要是不帮李靖,这关系就走死了,李靖可是天庭的四大天王之一。

可是要帮忙,清官难断家务事,让还了肉骨精血的哪咤放弃怨恨?还是让李靖引颈就戮?

佛祖就绕了个圈子,让哪咤认佛做父,赐给了李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让哪咤对塔磕头,而拿塔的人是李靖,其实哪咤磕的还是李靖。

这样一来,就有了父子之实,哪咤也不用认仇人做父亲,后来这李天王就变成了托塔李天王。

这就和当年朱棣劝降铁铉,让铁铉面北而跪一个道理。

佛祖为什么要绕个圈子给李靖一座宝塔,让哪咤认佛做父,和现在朱祁钰搞得官船官贸,让官船在朝廷手里,是一个道理。

至于改编不是胡编,这哪咤到底是太乙真人救的,还是佛祖救的,那只能找吴承恩讨论了。

“陛下英明。”沈翼从来没想过能从陛下这里得到亲口承诺,而且还有官船这个手段去制衡,他赶紧送上了一句马屁,熬了个大夜,一时之间也没有组织好语言,该怎么把马屁拍的圆润一些。

朱祁钰摆了摆手说道:“诸位,都听明白了吧。”

这制衡的手段聊胜于无,朱祁钰说有用,那自然有用,他说没用,还不是一纸诏书的事儿?

但是朱祁钰给出了正经的承诺,而是对所有廷臣的承诺。

“那么官船官贸的事儿,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朱祁钰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政令后,让朝臣们开始廷议。

在文华殿就是说话的地方,有反对意见就可以赶紧提出来,若是到了奉天殿上宣旨后,再搞什么幺蛾子,那朱祁钰作为皇帝,也可以拿起非刑之正,以诛心二字,治大不敬、指斥乘舆这样的罪名来搞幺蛾子。

反对自然也有,说辞也比较老套,还是那套与民争利,多少站不住根脚,更说不出多少道理来,而最应该反对官船官贸的户部,却成为了官船官贸的拥趸,本该为先锋的户部尚书,摇身一变成了陛下的马前卒,这廷议自然变得一边倒了起来。

最终以二十四人支持,三人保留意见,通过了这项廷议。

朱祁钰又说到了老大难的西域行都司事儿上,这是第十四次关于西域行都司的廷议,仍然是没有什么结果。

在西域行都司的廷议之后,是工部尚书王卺提议在北海北岸,建一座太素殿,用锡做材料,用于避暑纳凉,朱祁钰还以为有什么新技术,细细一问,才知道就是单纯的建宅子。

泰安宫已经很多年没有添宫殿了,堂堂亡国之君,不修宅子不修园子,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

朱祁钰一问要花二十万银币,就立刻否决了此项提议,这修太素殿,是户部出钱,还不是内帑,但这么多钱,能修好几里驰道了!

对于尚节俭的大明皇帝而言,这二十万银币修一座一年都待不了几天的宫殿,实在是太过于浪费了。

而都察院贺章,郑重的拿出了奏疏,要弹劾了一名边将名叫李文,乃是西宁卫人士,青海西李土司李英从子,官至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而弹劾李文的发起人,则是景泰二年的状元郎柯潜。

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是地方三司使,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弹劾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那自然要做到有理有据,证据确凿。

而弹劾李文的第一大罪,是养寇自重,这可是掉脑袋的重罪,但是柯潜来势汹汹,连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把这件事拿到了廷议上廷议。

在景泰年间弹劾武将,而且是镇边武将,很有搞‘兴文匽武’的嫌疑。

“武清侯以为呢?”朱祁钰眉头紧蹙的看着石亨问道。

石亨斟酌了一下词句说道:“土司世官不肯改土归流。”

请假条,今天没有了

刚回来,肚子还饿着,先去填饱肚子,今天事儿有点多,抱歉……

第八百二十七章 陛下是个好人啊

这个被柯潜弹劾的大明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是西李土司的世官,之所以朱祁钰要问石亨的态度,因为李文是石亨的人。

石亨本人在大同府当镇守的时候,人脉不可谓不广,从大明最西端的陕西行都司,到大明最东端的琉球,都有石亨的朋友。

当然朝堂里的朋友,连酒肉朋友都不是。

石亨的态度很奇怪,这等于直接宣布放弃了李文。

在文官弹劾,武勋放弃的情况下,李文的倒台已经不可避免。

原因很简单,李文这个西李土司挡着路了,不仅仅挡了文臣的路,还挡了武将的建功立业的路,甚至挡了皇帝的路。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