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77)
当然不是三亿鼠标的梦想里面的火麒麟,这玩意儿由六个硬纸筒,连接中心紧缚在一起。
筒中装爆药,在底部用木马塞紧,每筒装箭数枝,用老竹削长五寸,如弩箭样,然后点燃击发。
有点类似于多重箭的味道,但是这玩意儿的威力,属于大明火器探索路上的失败品,非常像是骗补助的。
火龙枪,因为过长,在战场上,属于一次性产品,使用的是竹削弩箭,其实射程和威力都不太行。
但是大阅的时候,跟放烟花一样,嗖嗖嗖声势颇为壮观,缇骑们打火龙枪,完全就是为了节目效果,烘托氛围。
毕竟这玩意儿万箭齐发的时候,那是真的热闹,声光效果俱佳。
缇骑作为仪军,也充当着大阅之中,气氛组的效果。
但是随着烟尘落去,紧接着出场的缇骑手铳队,就不是开玩笑了。
缇骑手中的手铳,是燧发枪。
让朱祁钰颇为可惜的是,大明精钢战略,到现在依旧只能武装锦衣卫缇骑,这已经打掉了所有的精钢库存。
填装速度和射击精度让人瞠目结舌。
朱祁钰颇为满意的点头,缇骑的骑战手铳作战,已经相当的成熟,作为手枪队,绰绰有余了。
随后是安南枪方阵,安南枪是一种抬枪,需要两个人一起使用,也叫长铳,或者边铳,适合于城池阵战使用。
安南枪乃是张辅在平定安南的路上,发明创造的火铳,安南枪可安南,因为枪膛较长,铅弹打出去之后的尖啸声,颇为刺耳。
不过安南枪的演示中,出了意外。
安南枪是典型的火门枪,点燃火门引火药,引火药点燃药室里的发射药击发。
但是在击发的过程中,因为是逆风,引火药吹到了瞄准的军士的眼中。
朱祁钰可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主儿,逆风一吹,他就立刻叫停了演练,让军队的医倌,取了清水让军士们洗眼睛。
虽然大阅因为风的原因,出现短暂的暂停,但是很快,大明的军队就开始了继续演练。
继续出场的还有一窝蜂,大号的霰弹枪,由大明最早的碗口铳发展而来的一种火器,近战守城的利器。
火龙车,在宋朝猛火油柜的基础上,做的一种,两对儿负重轮的火焰喷射车,不过这玩意儿用起来,的确是有点吓人。
火龙阵阵,能喷五六步那么远,近战神器。
当太阳升到半空中的时候,演练终于结束,虽然安南枪的演练中,发生了一点意外,但还是非常顺利的完成了。
军队扛着牙旗,站在原地,等待着大明皇帝的检阅。
朱祁钰已经换上了常服,翻身上马。
他骑着白马,而不是战马,他的战马确实不好看,还有点矮小,打仗厉害,但是典礼还是白马居多。
他路过了京营二十万军的每一个人。
“都是大明的好儿郎啊。”朱祁钰由衷的说道。
他作为大明的新皇帝,对大明的这次的大阅非常满意,但还是颇为遗憾。
今非昔比,往日的大阅比这个要威风太多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头上动土
朱祁钰非常遗憾,他遗憾大明雄风不在,今天的大阅,远不如初了。
永乐十九年,朱棣组织了一次超大规模的春阅。
四夷馆组织了二十七个国家,超过六百多人的使团,进行了超规格的代号“狩猎”的春阅。
朱棣派遣三大营精骑,带着这六百人的使团,从嘉峪关出发,沿途参观了大明的九镇边军,随后再乘船至浙江上岸。
在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进行了人文的“观光旅游”,宣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同时,还展示了大明之富硕。
随后在第二年,六百人的使团,来到了怀来,狩猎正式开始。
那次的京营共计十万精锐参加,持续月余,宣扬大明之国威。
帖木儿帝国的副使盖苏耶丁,曾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帖木儿大帝,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帖木儿是中亚小霸王,建立了帖木儿帝国(今阿富汗附近),曾经号称百万大军,要反明复元,号召蒙古旧部,再塑大元荣光!
结果东征没过多久,帖木儿,就死在了路上。
朱祁钰的这次春阅,参加人数看似是二十二万,其实只有不到两万人,参加了实际的演练。
规模上比“狩猎”要小很多,而目的也只是安抚京师,而不是宣扬国威。
立意上,也比太宗文皇帝逊色数筹。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他要走的路很长很长。
他屏气凝神,目露凶光,大声的喊道:“将士们,终将有一天,形势会逆转!”
“我们必让瓦剌人,用他们的子民、用他们的鲜血、他们的土地!血债血偿!”
“大明,天下无敌!”
朱祁钰为何要这么大张旗鼓的操办这场大阅,他的目的自然是京营枕戈待旦,一旦瓦剌人露出了破绽,必驱长车,破瓦剌人,追杀至天涯海角,不死不休!
大明和瓦剌只能有一个活着。
如果他这个皇帝,都没有了这个劲头,那朝臣们会懈怠,大明军队会懈怠。
土木堡一役,死亡的冤魂,则再也不会瞑目了。
是夜,朱祁钰回到了郕王府,依旧在思考着京营之事。
首先是火门铳应该全部更换为燧发手铳,或者改良旧铳。
否则打仗火药迷了眼这事解决不掉,那还说什么驱长车,万里兵锋,尽灭西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