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842)
阿剌知院的儿子被也先给做掉了,王复这个康国公就必须接收阿剌知院的归附,阿剌知院就可以立刻西进了。
那大明远征,到了地方,人去楼空,那不是白跑一趟吗?
若是王复不肯接收阿剌知院的归附,那王复还怎么做这个康国公?
想要归附你王复的人,被也先杀了,作为康国实际上的王和名义上王的争锋,王复就必须有所动作。
可是一旦拿到了咨政院去走程序,那就大不同了,那走程序到底走多长时间,便可以非常灵活了。
阿剌知院得不到撒马尔罕的消息,便不能擅动,只能在寝食难安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他的部曲会在一日甚过一日的恐惧中,把刀对准阿剌知院。
王复烧掉了赛因不花的书信,等同于烧掉了阿剌知院西进的路,烧掉了阿剌知院的所有退路。
赛因不花的毒计虽然毒,但终究毒不过王复这个读书人。
王越非常的清楚,眼前的康国公王复如此想、如此做,其实归根到底,王复做的是大明的康国公,而不是康国的康国公,所思所念,皆是大明利益。
以现在王复在康国的权势,做一个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诸侯,完全有这个资格了,但王复似乎始终没有这个打算。
王复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为何出发,他只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堂堂正正的站回奉天殿,在陛下面前仍旧是那个挺着脊梁做人的臣工。
“看着我干什么?”王复看王越的脸色奇怪,笑着问道。
王越直抒胸臆,选择了怎么想怎么说:“没什么,只是奇怪,这康国这么大的地盘,你倒是舍得。”
这种交流方式,属于二人的习惯,不藏着掖着,大家的目标一致,自然不必遮掩内心想法。
王复笑着说道:“你当着以为这康国是我这康国公的?别看那些个台吉、特勤们,一口一个康国公的叫着,可一旦我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就会立刻咬死我。”
“陛下对他们总结的最是清楚,皆系中山狼。”
“你觉得阿剌知院最终会是何等下场?”
王越想了想说道:“被大明军围剿,或者被俘,或者战死沙场,或者远遁,我可不认为阿剌知院有胜算,大明必胜!”
王复摇头说道:“我倒是觉得,他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几率比战死沙场更大。”
第八百六十八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王复对阿剌知院的预料并不是在胡言乱语。
草原人,王复非常了解。
对于草原部族而言,在利益分配不均的时候,选择兵戎相见,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儿。
如果看胡元的历史,区区百年,结果换了整整十一个皇帝,而忽必烈本人,就占据了三十一年之久,而剩下的六十多年,换了十个。
这等离谱的更换速度,和草原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背叛和背刺,是草原上的常态。
相反,像王复这样和也先已经闹到了如此地步,但是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可以说是少数中的少数了。
“有个好消息,从轮台城到撒马尔罕的鸽路已经通了。”王越颇为兴奋的说道:“日后,从大明传来消息,或者从撒马尔罕传回去消息,就不用再等半年之久了。”
王复满是笑意的说道:“好消息,哪天官道驿路能修到撒马尔罕,这康国才真真正正的成为大明的附庸。”
官道驿路所及之地,皆为汉土。
“你怎么不说是驰道呢?”王越调笑了一句。
官道驿路从轮台修到撒马尔罕,那不知道要多久了,王复和王越只是一个殷切的期盼,期盼那一天早日实现。
王复和王越在尽力遮掩着阿剌知院把儿子送到撒马尔罕的消息,但是还是被瓦剌诸部的台吉们给知晓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刺杀开始酝酿。
要杀了一个人多么简单?
只需要一杯毒茶,只需要一把不过二两重的匕首,只需要一个意外的小伤口,生命太过于脆弱了,脆弱到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被一视同仁。
要保护一个人有多难?
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从和林赶到撒马尔罕的过程中,大明的夜不收们废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安全送达了撒马尔罕。
废了很多的力气,并没有死人。
没错,王复和王越对夜不收们下令也是力有未逮,便可脱离。
对于王复和王越而言,他们有太多的办法阻止阿剌知院西进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阿剌知院的埋骨之地是和林,也只能是和林。
幸好,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顺利抵达了撒马尔罕。
伯颜帖木儿、和硕特、阿史那合霍等一众军头等齐聚康宫咨政大院,他们静静的等待着王复出现。
“阿剌知院是叛徒,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西进,更不能来撒马尔罕。”伯颜帖木儿首先表态,作为也先的亲弟弟,作为瓦剌人,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叛徒西进。
“那你们不让阿剌知院西进,为何要袭杀他的两个送信的儿子呢?若是这两个儿子死掉了,康国公就是不想做些什么,也要做些什么了。”阿史那合霍作为王复的老丈人,自然要支持自己的女婿。
伯颜帖木儿、和硕安排了刺杀,结果连人都没找到,在草原上被夜不收们设了个声东击西的套儿,伯颜帖木儿的人,便找不到这两个信使了。
和硕有些不满的说道:“现在人已经到了,便不能下手了。”
王复在和硕说话的时候,便走了出来,还拉着自己的孩子王永贞,他将王永贞交给了阿史那仪,才坐到了首位上,笑着说道:“和硕万户能这么想,也不枉费我们在撒马尔罕这么些年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