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853)
“咱们都老了。”于谦在笑过之后,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就这么一句,把石亨直接弄的沉默了下来,满脸的笑意消失,随后感慨了一句说道:“是啊,我们都老了,有时候看着朱仪,真是羡慕。”
“以火铳骑兵为例,弄的最好的是朱仪,军中的老将,都觉得这骑兵带火铳不是瞎胡闹?可是朱仪每年都夺冠军旗,这火铳骑兵,的确是厉害。”
“不服老不行。”
于谦想到了一事,反驳的说道:“不不不,你不老,谁不知道石亨大将军这奔六十岁的人了,还整日里玩铁马,多少年轻人看着铁马,都望而却步,石将军是与时俱进之辈。”
“于老倌揶揄人真的是让人说不出话来。”石亨无奈,嘴皮子功夫石亨不是对手。
英格兰的科幻作家道格拉斯曾经精准的总结过一句话,说的是:所有在我出生之前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所有在我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发明的东西注定是要改变世界的;所有在我三十五岁之后的发明都是反人类的。
大明的一切都在用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就连于谦和石亨都觉得自己正在被时代的巨浪所淘汰,他们的观念里认为有些不合理的事儿,其实非常合理。
“再怎么样,朱仪还是得恭敬的叫你一声大都督,你点他几句,他就得乖乖的去殿后去。”于谦面色严肃的说道:“让朱仪改任先锋官,让石彪去殿后吧。”
石亨眉头一皱,随后慢慢舒展,面色非常轻松的说道:“嗯,朱仪这孩子不错,这武勋里,算是头筹了,让他做先锋,我替我侄儿谢谢于少保的保全之恩了。”
石彪这一个闷亏,是敌人太狡猾,不是他太蠢笨,先锋本来就是探路的,头功是先锋,头亏也是先锋。
于谦和石亨之所以调任石彪为殿后,而不是继续为先锋,其实原因很简单,石彪性格本就暴躁,受了这等不战而损的屈辱,万一中了圈套,不出事则罢了,一出事就是损兵折将的大事。
所以石亨才说保全之恩。
这话石亨还不能主动提及,像是遇到了极为难缠的对手,把自己侄子调走避祸一般。
“石彪是一员猛将,冲锋陷阵,刀架在脖子眉头都不拧一下的狠角色,若是折在了阴沟里,那便太可惜了。”于谦解释了一番自己的动机。
惜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保石彪等于保石亨,石彪毕竟是石亨的侄子,石彪出了事,石亨难逃其咎。
都是良将,损失一个都能让陛下心疼的要命,说到底,于谦还是为了大明。
第八百七十三章 用粮草做饵?
大明军的士气,并没有因为疫病而变得惶恐不安,更没有什么出师不利的传言,军士们心中那么一点点的担忧,在武清侯石亨、文安侯于谦亲自看望了伤员后,烟消云散。
大明军士气,依旧气势如虹。
但是这次的瘟病,依旧给了所有大明军的将领们一个警示,北伐不是郊游,更不是踏青,瓦剌人就像是阴影中的毒蛇一样,随时窜出来给你一口,一旦放松警惕,就会伤筋动骨。
瓦剌人在草原上的主场优势,开始变得日益明显,而在几次短兵相接之后,瓦剌人似乎找到了一种一触即退的战法,充分利用其骑兵机动力的优势,以骚扰为主的战斗方式,让大明军疲于奔命,应接不暇。
“今天这里冒出来射两箭,明天那里扔两个火把,真的是烦不胜烦!”石彪的语气明显带着不耐烦,这瓦剌人这种不吞不咽的打法,实在是让人烦躁至极。
每日暮扎营后,诸军将领便会来到中军大帐。
这营账之中的焦躁气氛,一日甚过一日,石彪只是把这话讲了出来,其他人的心里也是憋着一股子的火儿。
于谦面色严肃的提醒道:“这便是阿剌知院的目的,他如此骚扰的目的,就是把大明军的火气勾出来,你越是焦躁,越是容易露出破绽,若是疏于防范,便会趁机而入。”
“我们的行军并没有被耽误多少,但是这军中浮躁气,却是越来越浓郁,这是要出事的。”
于谦的话在军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这种战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多番袭扰,打击大明军的士气,而后寻找可乘之机。
“那就这么白挨打?”石彪两手一摊,无可奈何的说道。
“既然他要可乘之机,那我们就给他可乘之机好了。”石亨眼睛微眯的说道。
打仗这件事,石亨是极其专业的,任由瓦剌人如此骚扰下去,大明军的士气早晚有一天要被这种袭扰给弄的支离破碎,届时只能罢兵还朝,这北伐事,便是虎头蛇尾,那些个朝中的士大夫指不定怎么笑话他们。
既然要可乘之机,那就给他可乘之机。
朱仪眉头紧锁的说道:“大都督,瓦剌人一共只有四个万人队,每次袭扰都只有三五个人,在这茫茫草原上,三五骑卒,如石入大海,夜不收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抓不到他们。”
“我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想要把阿剌知院的万人队钓出来,难上加难,那是阿剌知院仅有的军事力量,阿剌知院会轻易的看着一个不轻不重的饵料,就把自己的万人队压上来吗?
决计不会。
“哦?说说看。”石亨对朱仪的说法倒是有些认可。
石亨对朱仪的不同看法,没有任何的不快,并没有因为朱仪在所有的军将面前,发表了不同看法,就有什么芥蒂。
就连用兵如神的岳飞岳少保,每次打起仗来,都要升帐议事,听参将议谋而后定,石亨可不觉得自己比罕有败绩的岳飞更会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