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926)
“什么时候的事儿?”朱祁钰再问。
“就今天。”冉思娘拿出了一枚铜印颇为耀武扬威的说道:“看,太医院堂上官御医冉思娘。我就是以冉思娘俗名报名参考,陆院判不敢开罪我,只能让我应考。”
大明的太医院也不是世袭的,大明神医李时珍就是从地方考到太医院的。
陆子才也没办法,这可是宫里的冉宁妃,宁妃千岁,太医院毕竟是贱业,有些事真的走冉思娘这里的门路,直达天听。
冉思娘颇为无奈的说道:“说起来,名不正,言不顺。”
“我在太医院当值,也不知道得罪了哪家的夫人,说我是野狐禅,不是太医院的太医却在太医院当值,最终闹得满城风雨,毕竟没有身份,陆院判也是为难,索性我就考了一个身份。”
朱祁钰听完了前因后果,才彻底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冉思娘在惠民药局当值,也在解刳院当值,冉思娘这双手抓的是解剖刀,可她是冉宁妃这件事,却少有人知晓,冉思娘看的是妇科,妇科圣手,嘉名在外。
太医院当值的医倌,都是吃皇粮的,冉思娘一个女人,自然没有御医的身份,也不知道怎么开罪了某个妇人,便闹上了那么一出,冉思娘确实没有御医的身份,陆子才作为院判也只能支支吾吾,最终艰难收场,冉思娘这才考了堂上官,成了名正言顺的御医。
“估计是看娘子漂亮,心中生了妒忌,才这般做作。”朱祁钰听完了前因后果,不是朝臣们用冉思娘做刀便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姚夔是礼部尚书,他其实并不知道冉思娘的身份,只是处于礼法规矩的角度,觉得可以授官。
王翱是吏部尚书,王翱就很清楚冉思娘的身份,不给官,不是因为冉思娘是个女的,而是因为她是冉宁妃。
有些秘密,即便是你是正二品的明公,不该你知道,你就是不知道。
“夫君是真的会夸人。”冉思娘一听陛下的夸奖才终于笑了出来,朱祁钰和冉思娘又聊了几句太医院改制之事。
太医院旧制为四季考,一年四季都有考试,凡是交月课之医士、恩粮生、肄业生统由堂官面考二艺。正式考题有很多本,比如《医宗金鉴》、《伤寒论》、《金匮要略》,间用《内经》、《难经》,而且由礼部堂官,也就是礼部主持考试。
而陆子才的太医院改制主要是一年四考改为两考,而考生也从京畿扩大到了地方惠民药局,而考题之中添加了解刨论,而礼部堂官主考之外,太医院院判共同主持。
改为仲春、仲秋二季考核,则是为了方便地方惠民药局的医倌参考,而考试则南北衙各设考场。
这些改制,都是因为太医院对人才的渴望。
“夫君这是要遴选秀女?”冉思娘一看礼部奏疏封皮上的字,就是老大的不愿意。
天下没有女人不是妒妇,尤其是这等分润男人的事儿,冉思娘当然不乐意,她又不是皇后,自然不用为了大局考虑,不乐意就是不乐意,宠爱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就少一分。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帮礼部的吏员也是闲的没事,朕驳一次,他们就奏一次,烦不胜烦。”朱祁钰对这件事不热衷。
“我一个妇道人家阻拦不了朝臣,可这牛耕了这片田,便耕不了那片田了。”冉思娘对礼部当然没办法,可是她对朱祁钰有办法。
第九百零四章 无情的权力游戏
礼部为什么一直吵吵嚷嚷,要让朱祁钰遴选秀女,这里面涉及到了皇位继承的大事,是极其合理的,除非朱祁钰打算结束封建王朝的轮回,否则礼部就会一直吵吵嚷嚷,皇帝纳妃,是大事中的大事。
眼下的大明依旧是个医学极其落后,孩子很有可能夭折的时代,即便是成丁的皇子也有可能会因为各种意外死亡,而皇帝生孩子,那在朝臣眼里,是比皇帝是否英明更加重要的事儿,一旦皇帝绝嗣,那就得旁支入大宗,就涉及到了党锢,涉及到了王朝的根本,这便是国本所在。
章总小四乾隆皇帝的嫡子有三个相继在成年之后,二十多岁死去,乾隆为了嫡长这两个字,费劲了一生的心血,最后还是落了个空。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明代宗为何从最开始的广泛拥戴,再到后来的群魔乱舞,皇帝没有孩子,皇位更迭就没有保障,人心思变、思动,景泰末年种种乱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明代宗长子朱见济的离奇去世。
不让礼部逼逼赖赖,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结束封建王朝轮回,将家天下真正的变成天下之天下,这样一来,皇帝的传位,对于国家、对于朝廷而言,就变的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了。
朱祁钰不是没想过,可是他有自知之明,他压根就没那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本事,中原这地方的国情,不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就能解决的,别说结束封建王朝,朱祁钰能在这皇位上,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就完全对得大明天下黎民了。
所以汪皇后即便是满心的不乐意,但是朝臣提了出来,汪皇后要同意,而冉思娘这个宁妃,就更没那个资格去阻止这件事了。
礼部也有话说,他们在正统年间干什么?阻止皇帝遴选秀女。
正统年间,一次四百人入宫,你皇帝就是多头龙也忙不过来,而且正统年间每次遴选秀女不是折腾的满城风雨?
到了景泰年间,遴选秀女这种事,还得朝臣们反复上奏,反复劝说?
冉思娘作为解刳院当值的医倌,当然知道人体的极限在哪里,这当宠可不是年轻貌美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