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971)
李成文面色复杂的说道:“大明水师在剿匪平盗。”
“两位天使对旧港,乃至马六甲海峡遍布海盗之事颇为不满,而我旧港宣慰司只有衙役,并无兵丁,就是想剿匪,也是有心无力,两位天使带着军卒,剿匪平定海盗去了。”
“用唐国丈的话说,这盗匪就在眼前,不剿难受。”
李成武眉头稍蹙的说道:“那这助军旅之费,需不需要我们旧港宣慰司出?大约需要多少?咱们也好提前准备。”
李成文也不是很确定的说道:“不知道,两位天使没说,我问问?”
李成文遣人询问助军旅之费之事,得到的回答反而是天使的训斥,天使强调:大明水师是在大明的地界剿匪!旧港宣慰司,按时交税纳赋便是。
大明军来了,青天就有了,这本来就是李成武剧本上的内容,李成武开始还以为大家都默契的糊弄一下百姓了事,比如之前陈寿延绑了满者伯夷国的王孙出清旧账,都是戏而已。
李成武和李成文两兄弟,万万没想到,大明来真的!
这青天,大明真的要做!
盘踞在马六甲海峡二十多年的海盗们,再次迎来了他们的天敌——大明水师。
疏通针路,是刘永诚和唐兴带的皇命,剿匪是疏通针路重中之重。
这也就是李成武和李成文久在海外,不了解大明军的做事风格,集宁之战、河套之战、平定南衙僭朝叛乱、郡县琉球交趾、王化鞑靼、重开西域等等,这些景泰年间的大事,大明军或多或少都要剿匪,剿匪是政治胜利极其重要的军事行动。
遍地都是响马的山东地界,却是衍圣公,曲阜孔氏所在之地,便是莫大的讽刺。
第九百二十三章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李成武顺利成为代镇之后,旧港发生了许多肉眼可见的变化。
宋桑港变得异常的繁华,本来的泊位和栈桥已经完全不够用了,更名后的宣慰司开始张贴黄榜,招揽穷民苦力对宋桑港进行扩容,泊位、栈桥、码头、仓库、学舍、官厂、衙门、户籍、刑名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让旧港的侨民以及番人总觉得眼睛不够看,应接不暇。
旧港侨民以及番人并没有看到大明军的身影,可是这旧港地界处处都是大明带来的变化。
侨民们之所以看不到大明水师的身影,完全是因为大明水师在剿匪,宋桑港的商舶变多不仅仅是随着官船拿下的大明船舶,还有许多的大食商贾商舶到港,马六甲海峡在大明水师的强力贯通下,终于成为了通途,而不是三里一匪,五里一盗,十里就是一场火并的局面。
在大明京师飘起雪花的时候,大明水师终于再次回到了宋桑港,这里处于热带,即便是十一月份,依旧是艳阳高照,酷热无比,唐兴和刘永诚对李氏兄弟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肯定,而陈寿延没有也不敢食言,一应重设宣慰司之费,也一厘不差的缴纳到了宣慰司衙门。
陈寿延带着一众陈家老少们准备到锡兰重新开始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消息,大明天使已经照会锡兰国王优待陈氏,陈氏到了锡兰也不是无名之辈,而是负责管理一处大明和锡兰共建的海港,这个海港名叫陈伦坡。
陈寿延选择了体面,大明给了陈氏足够的体面,而这个名叫陈伦坡的港口,就是大明给陈氏安排的去处。
在海上,一个港口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李成武和李成文两兄弟到港口送陈寿延起航,同样李成文也要乘船前往大明,李成文坐在转椅上,对着陈寿延说道:“出门在外,自然要勠力同心,才不会被人欺负不是?陈氏在南洋经营日久,到了陈伦坡后,陈氏仍是兴旺大家,陈祖义悖逆王化为盗,陈老莫要自误。”
陈寿延看着李成文,也知道这么些年,都被这个软脚瘟的外表给骗了,这李成文是一肚子的主意,李氏兴亡,这小子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明待陈氏不薄。”陈寿延颇为感慨,他还以为自己要死,这旧港陈氏树倒猢狲散,可是最后的结果,仅仅是挪了个窝,从旧港陈氏变成陈伦坡陈氏罢了,大明之所以如此仁厚,不过就是四个字,出门在外。
陈寿延不傻,旧港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是这旧港从姓陈变成了姓李,而是从不毛之地变成了王化之地的变化,大明这次的南下西洋和永乐宣德年间完全不同,这次旧港宣慰司重设,旧港地界变成大明的四方之地,已经成了一种必然。
要不了多久,旧港内外,都是大明的侨民,宋桑港也将会变成这南洋、西洋交界处最繁华的港口。
至于当地的番民?他们会慢慢消失的无影无踪。出海讨生活的大明男人们,会把当地的生育资源完全霸占,不出五代,番民就会绝后,眼下的旧港地界番人太少了。
李成文笑着说道:“那就是了,祝陈老一路顺风。”
“有缘再见。”陈寿延上了开向锡兰的三桅大船,大明没有赶尽杀绝竭泽而渔,还给陈寿延留下了两条三桅大船。
观海楼内,唐兴和刘永诚也在看着港口栈桥,看着陈寿延和李成文上船启航,旧港宣慰司的复设非常顺利,皇帝的诏命得到了深入而彻底的执行。
“陛下并不喜欢侨民。”唐兴一开口就是信息差,虽然刘永诚是大珰,可是论关系亲疏远近,还是唐兴这个国丈爷知道的更多,当初唐兴跟着李宾言回京,就大明南下西洋的主要指导方略廷议之时,皇帝和于少保之间的政见不同,唐兴就比刘永诚知道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