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206)
也先只感觉血气翻腾,眼睛里全是怒火,他用力的攥着拳头,最终还是摇头说道:“不妥,当时瓦剌军队,兵逼京师,大明大皇帝陛下,为了守住京师,是不能露出丝毫的缓和的态度,否则军心不定。”
喜宁不停的眨着眼,他完全没想到,也先居然为京师那个僭主,找到了杀使臣的理由…
这算是什么?
喜宁一时间有点呆住了,这算是未战先怯吗?
喜宁也明白了过来,也先…
只是想要为立太子立威罢了。
“大石!大军调动,两个使臣待在阵中,岂不是要做了大明的耳目吗?我军的一举一动,岂不是尽在大明掌控之中?”喜宁呆滞的问道。
“万万不妥啊!”喜宁长揖在地,他要借着也先这把刀,斩杀岳谦,这口唾沫,太过于耻辱了。
但是也先却冷哼一声,他的弟弟孛罗对喜宁这等,贰臣贼子极为憎恨。
也先也不例外,谁会喜欢这种东西?
他嗤笑的说道:“你在想些什么,就像愚蠢的狍子翻着着肚皮晒太阳一样,我看得清清楚楚。”
“我的命令,你必须遵从!”
也先清楚的意识到了喜宁这等贰臣贼子,谗言是多么的可怕,这寥寥数语,就把内心的野心再次勾起,如同离离草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三五句话,居然要他杀掉汉使。
这要是过几天,还不得刺杀自己?
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无损,功业无瑕
也先对大明的实力是非常清楚的,他定下了南下的作战决心,但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长子坐上太子之位罢了。
这可能是朱祁镇最后一点的利用价值了。
若是打着奉还大明上皇的旗号,依旧拿不下宣府…难不成去打鞑靼人?直接夺了汗位?
也先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让自己缩在了大氅之下,他用力的咳嗽了几声,颓然的坐在了火盆旁。
去京师这一战,也先损兵折将,连亲弟弟孛罗,都死在了大明皇帝的刀下。
他恨!
但是他老了,若是再立不了长子为太子,他儿子还要像自己一样,一直做元裔们的养马奴。
元裔在京师之战中,居然丝毫未损,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这对也先是个再坏不过的消息了。
草原上,强者恒强。
此次合力主攻,一来是逼迫大明议和多少赔点,意思意思,要不这就很没意思了。
二来则是借着大明的手,杀一杀元裔的威风。
火盆里的火光明灭不定,也先的脸色颇为颓然,他已经不是那个年轻时候,可以长生天下翱翔的海东青了。
当年的雄鹰,已经失去了往昔征战察罕汗国和兀良哈、女真部时的英姿。
也先在感慨岁月的残忍,岳谦则写好了密奏,放在了帐篷下的缝隙里,塞了出去。
无须多管,自有人送信至东胜卫,再至京师。
也先要出兵南下的消息,岳谦已经尽数知晓了,而且合力一处,最有可能的目标,就是宣府。
也先兵败京师,主要就是宣府未能攻下,居庸关拿不下来,还被两面包夹,只能溃逃。
如果要选择目标,宣府绝对是首选。
岳谦当然只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到了密奏之中,至于陛下如何抉择,那是陛下的事了。
书信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已经到了大明京师。
大明四通八达的水马驿站,就是大明天子的耳目喉舌。
若是这驿站没了,大明皇帝岂不是被关在了京师之中,天下之事,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听不到,他说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了。
圣旨、敕谕不出京,那还是皇帝吗?
驿站象征着皇权延伸。
朱祁钰手中拿着一本奏疏,这是礼部尚书胡濙,对于削太上皇帝号的一份补充。
他发现,其实这礼法,是可以随着皇帝的旨意,而发生一些变动的,而且理由颇为充分。
中国的历史太长了。
【臣观自古以来夷狄之祸,未有甚于今日者。】
【也古者,如晋怀愍陷于匈奴,宋徽钦陷于女直,其时皆先因边塞外破,藩镇内溃,救援不集,播迁无所,然后有蒙尘之祸。】
【未有若今日天下之大数十万之众,陷上皇于沙漠者,也至于晋宋既遭此祸,之后元帝继统,高宗嗣服,皆舍弃故都,偏安一隅,然尚能奋既哀之势,以御方张之敌。使刘曜、石勒歛其虐焰,而不侵梓宫,韦后因其讲和而来归……】
胡濙乃是引经据典,举了两个例子。
晋朝时候晋怀帝、晋愍帝,宋朝时候,宋徽宗、宋钦宗,被北方夷族俘虏。
他们的俘虏是必然的,边塞破了,藩镇逃窜,天下勤王军来不及救,皇帝也没地方跑,才有了皇帝被俘蒙尘之时。
但是今天,大明皇帝拥兵数十万之众,大明皇帝被俘虏了!
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且是因为添油战术和指挥失当导致。
但是胡濙立刻话锋一转,西晋在晋怀帝、晋愍帝手中灭亡,北宋在宋徽宗、宋钦宗手中灭亡。
然后司马睿也就是晋元帝继位,建立东晋,赵构也就是宋高宗继位,建立南宋。
两人奋既哀之势,整饬军务,力主北伐、兴国,最后司马睿迎回了韦后,赵构迎回了宋徽宗的灵柩梓宫。
陛下要承祖宗大义,没有禅让诏书承继大统,有理有据,哪里称得上篡呢?!
这是在为朱祁钰削太上皇帝号,继承皇位找法理依据,他们效忠的陛下,乃是继承祖宗大义,而不是篡位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