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2102)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不过现在奥斯曼王国的东部行省乱成一团,在无法梳理清楚东部行省之前,奥斯曼王国无力东进,因为泰西还有一堆人对君堡虎视眈眈。

而赫拉特,是康国的南大门,南大门一旦出现了纰漏,那么奥斯曼王国、黑羊王国、帖木尔王国都会趁虚而入。

王复要亲自前往赫拉特。

王复带着部分的大军离开了撒马尔罕,第二天一群暴徒就冲进了兰宫里,这群暴徒的首领赫然是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他们带领大量的反对也先的人,攻破了兰宫,用当年也先赐给阿剌知院的金刀,一刀结果了垂垂老矣的也先。

而后另外一伙暴徒冲进了阿失台吉的寝宫,在阿失台吉惶恐的嘶吼声中,这个失德的太子,被活活打死,这些人也是瓦剌人,当年也先长子博罗的安答们。

博罗死于战阵,博罗的遗孀差点毁在了阿失台吉的手里,博罗的长子被阿失台吉亲手打死,当时十二团营的万户抓着康国公王复的手,用力的问道:就这么算了吗!

显而易见,并没有就这么算了,博罗的安答们,为死去的博罗报了血仇。

阿失台吉除了残忍一无是处,而且还没有孩子。

而后经过激烈的拼抢,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将也先的尸体,运到了阿拉山口,寻求大明的庇佑。

大明远征健儿接受了也先尸首,而西域巡按柯潜,确定了也先的身份,让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等待大明朝廷决策。

在等待的这个过程中,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又发生了内讧,双方火并,柯潜通过鸽路拿到了朝廷下发的恩赏诏书的时候,连颁布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双方厮杀的太过于激烈,并没有赢家。

也先的尸体被押运向京师而去,这是一段七千里的路,为了防止尸体走到京师已经彻底糜烂,大量用硝制作出的冰块,成为了也先能享受到的最后奢靡。

……

我不清楚也先在金刀刺入心口那一刻,会不会后悔,但是可以确信他是个疯子,他毁掉了康国的一切,但是我仍然要感谢他,不是他,大明要顺利接管康国,会变得更加麻烦。——康国公、墩台远侯王复。

第九百七十九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对于也先的死,朱祁钰并不感觉到意外,事实上,当康国动乱的消息传来时,朱祁钰就已经意识到也先和他那个混蛋儿子,马上就要死了,王复不会动手,因为王复从来不是一个以下克上之人,但是那些已经无法安于现状的瓦剌人会杀死也先。

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并不能梳理清楚康国的乱局,甚至连王复也不能,只有大明可以。

为了使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阶级之间的冲突。

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就是朝廷。

这是朝廷诞生的根本原因,而王复并不拥有这样的力量,也先也不曾拥有,阿失台吉不曾拥有,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不曾拥有,在寰宇之下,大明拥有这种力量。

就是那股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在通过鸽路收到了王复的请兵靖安的奏疏之后,朝廷立刻开始了讨论出兵事宜,事实上,这次出兵早已在大明的廷议范围之内,虽然也先的尸体已经正在拉回京师,但是康国不稳定,是大明无法接受的。

如果说琉球是海上的万国海梁,那么康国,撒马尔罕,就是陆上的十字路口,无论如何,大明无法接受陆上丝绸之路断绝,那样会极大的增加西域、甘肃、陕西、河套的供养成本,所以出兵理所当然,但是出兵扫荡之后,如何安置康国,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康国,真的太远了。

尤其是对于大明而言,大明的京师在北衙,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在北衙,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南衙和松江府,统治成本会随着距离的增大,呈现指数倍的增长,这也是为何正统年间麓川、兀良哈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通过官道驿路、驰道、鸽路、针路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但是对于大明而言,统治撒马尔罕,仍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所以,在大明出兵扫清康国动乱之后,将康国纳入四方之地,是大明想要做而不能的事儿,就像现在的旧港宣慰司,依旧是李成武作为海外总督,所以康国只能是六合之地。

那么六合之地,就有六合之地的册封方式,康国公国公府、康宫、咨政第一院、咨政第二院,但是军队、外交应该由大明掌管。

而这次出兵撒马尔罕,路途之遥远,超过了历来大明动武的极限,从京师出发到阿拉山口镇西关要长达七千多里,再从镇西关到撒马尔罕,要三千多里,这是一个万里征程。

按照大明军日行三十里为标准,走到撒马尔罕就需要一年的时间。

如此长途跋涉,如此漫长的征伐,对于大明而言,京营倾巢而出并不合理。

最后由昌平侯杨俊率领四威团营,朱仪、孙镗、刘安、赵辅、张懋等为参将,由户部左侍郎马昂总督军务,巡按御史柯潜、张鹏、余子俊等人为参赞军务,太监卢永、陈瑄等为监军,共计八万人,前往康国,帮助康国公所请,靖安国内。

朱祁钰朱批了这个决议,在收到了王复请援军的奏疏后的三个月之后,大明军开始启程。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