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24)

作者: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于谦这句话许下的是血誓,并不是哄骗大明的将士,他真的准备这么做。

他停顿了许久继续说道:“现在,校场的大门已开,任何军士可以随意的离开,户部的官员就在门外,将自己的军户换为民户,就可以走了。”

校场的将士们开始小声的议论着,一名军士猛地冲向了校场的大门,并且气喘吁吁的掏出了自己的军户信牌,递给了等在门外的户部官员。

这让户部的那名官吏有点愕然,他满是疑虑的看向了站在点将台上的于谦。

于谦点了点头,嘱咐了身边的副将去传个口信儿,让户部的官吏照办就是。

这名军士喜出望外的看着自己的新的民户信牌,走了几步,满是疑惑的看着寂静的校场。

只有他一个人离开,场面安静到了极致。

京师的风很大,卷着校场的沙土,让校场内的军士们的身影,若隐若现。

随着时间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走向了校场门前,全都被放行了。

其实看似人多,但最后拿到的名册上,只有百余人而已。

“将这卷军户黄册上的名字涂黑吧,从今以后,他们就是民户了。”于谦不怪他们胆怯。

朝中那些食君之俸的明公们,都有想要逃的,为何要苛责普通的军士呢?

“还有人吗?若再不走,军令如山,就没有走的机会了!”

于谦撑着腰,声音里带着很多的惊喜,居然有这么多的军士会留下来!比他预想的要好太多太多了!

两万余军士,只有一百人走了。

再没有人走了,他们就站在风中,虽然手在抖,但是依旧留了下来。

于谦的嗓音里带着沙哑,他用力的呼吸了几口,才平复了心情,伸出手在空中用力的挥舞了一下,大声的说道:“很好,很好,很好!你们让我感到钦佩!”

京师保卫战,并不好打。

此时还不肯退的人,多少都做好了准备,无论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他们的家人,他们都有不得不留下来的理由。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呢?

于谦有些哽咽,或许是因为风沙比较大,或许是自己有感而发。

至少于谦知道,多数的大明百姓,和于谦一样,为了大明,或者为了家人,可以死不旋踵!

这就够了。

这段时间,于谦真的是太糟心了,朝中议南迁者众,他顶着那么多反对派做的事,现在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守卫京师,击退瓦剌,是对的。

第十九章 是于谦要保你!

于谦的表情变得凶狠了起来,他大声的说道:“既然已经留下来了,军令如山。”

“未战先怯者,斩!”

“畏缩不前者,斩!”

“未鸣金退者,斩!”

“不尊军令者,斩!”

“聚集哗营者,斩!”

“杀良冒功者,斩!”

“一部受敌,余部有不进救者,斩!”

“行军张弓填药者,斩!”

“军士不得于营中屠杀买卖牲口,军行不得斫伐田中五果桑柘棘枣,违令者,斩!”

行军途中张弓填药,容易造成误伤,而且很容易暴露行踪,这是兵家之大忌,平日是军棍两百,但是现在战时,自然是用的重典。

当然军棍两百打到实处,基本也打死了。

其实于谦之前还写了一个斩,那就是逃营者斩,但是朱祁钰强烈反对,并且十分确定了一个军纪,逃兵不杀,改为没入吏。

这其中的逻辑,于谦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

其实逃兵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如果逃营皆斩,那战场一旦溃败,谁还归营?

落草为寇,成为马匪最后酿成兵祸,更加麻烦。

至于军士营中屠杀买卖牲口,那买卖的不是自己的马匹,就是农户家中牲畜。

军行严禁扰民,是自东汉末年,曹操写下《军令》时候,就定下了的标准。

但凡是能够做到军行不扰民的军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慈不掌兵,于谦的这番话,就是告诉将士们军令将极为严格,十七禁、五十四斩,他将会严格执行。

“马上,备操军和备倭军就要入京,你们每人要带十人左右的备军,他们军纪涣散,武备松弛,没上过战场,甚至没握过武器。”

“我要求你们,教会他们使用武器;我要求你们,告诉他们军令;我要求你们,带着他们一起冲锋陷阵。我要求你们…”

“死在他们的前面!正如我必将死在你们的前面!”

于谦闭上了眼,感受着风和风中的砂砾,拍打着自己的脸,他已经嗅到了敌人的味道。

他缓缓睁开了眼,面目狰狞大声的喊道:“日月不落!大明永辉!”

“日月不落,大明永辉!”

“日月不落,大明永辉!”

山呼海喝的声音,开始的时候并不整齐,从零零散散,慢慢的汇聚成了直冲云霄的喊声,两万人齐声呼喊的声音,似乎是要把这天上的阴云镇散。

声传数里,朱祁钰似乎是听到了这震天的呼喊声,看着京营方向,露出了一个笑容。

坐在四方凳上的朱祁钰,将袖子里的一些奏疏拿了出来,这就是他精挑细选的大明弹劾于谦的奏疏。

奏疏太多了,这些朝臣们说的观点大多数都重复了,他挑选了代表作品,拿了出来。

他的袖子里还有一张,由锦衣卫左都督卢忠整理成册的灰名单。

这份名单上,都是那些临战先怯,将妻儿老小送至南直隶,并且很有可能临战逃跑的明公们。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

同类小说推荐: